新课改仁爱版地理教材之我见

时间:2022-10-22 03:53:48

新课改仁爱版地理教材之我见

一、仁爱版地理教材的新变化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编写的仁爱版新教材,无论是在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方面,还是教材风格等方面,都有了崭新的变化。

首先,新教材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学理念。这使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不仅增强了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为帮助指导学生“学会生存”奠定了基础,而且还促进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

其次,教材风格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产生了学习兴趣,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新教材的风格很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如图文并茂、以图代文、色彩协调、图像清晰,这样设计教材,形象直观,表现力强,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最后,新教材编排思路以学生活动为主,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导的编排思路,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广泛性、区域性、综合性和地理学科文图结合的特点。新教材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学导结合,以学习有文化价值的地理知识为根本,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形成良好的素质为目的。如学习行动栏目,培养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勇于探索的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使用新教材的体会

当然,任何一种改革,它都会面临各方面的挑战,会遇到设计者没有想到的问题。理论和实践会有一定的距离,同样新教材也面临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问题,这需要广大教师认真思考,积极应对。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使用新教材后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过去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些地理数据,在新课程标准下,变成了次要的知识,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做出描述。例如,在对地球大小的数据要求中,新教材不要求学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长度等,只要求学生会用这些数据来描述。笔者认为,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有必要记忆一些基础知识。不然,离开了地理教材,让学生对地球形状进行描述,因为没有具体数据作支撑,学生极有可能无话可说。所以,笔者认为能力的培养固然很重要,但是不能忽视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在教材重难点的突破方面,不能够避而不谈。如学习地球仪中的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的划分问题,这是初中学生学习时的难点、重点。学生要消化、吸收这一知识,需要反复进行训练。而新教材只是让学生从观察中得出其特点。笔者认为七年级的学生只能观察很浅显的知识,而让他们通过观察去掌握这一重难点,大多数学生难以胜任。

第三,有些知识,特别是一些概念,用图表示会比用文字表达更直观。如,学习“大洋和大洲”知识时,涉及了大陆、岛屿、半岛等名称,如果运用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来展示,更清晰、形象。

第四,新教材的正文越来越少,表面上是给学生“减负”,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对学生而言,地理是一门新接触的学科,无论是掌握学习方法还是培养思维习惯,都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学生很难提高自学能力。另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正文少,结论性的正文更少。尽管现在提倡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去寻找结论。但是学生毕竟年龄小,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归纳总结,还必须依靠教师的指导。否则,学生不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不能有效培养学科能力。

第五,新教材给教师“加负”。新教材中实践活动课特别多,这就要求教师多做准备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归纳总结、指导行动。否则,实践活动就如同过眼烟云,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我见 下一篇: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