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餐馆”的“馆购”盛宴

时间:2022-10-22 03:11:06

城市“文化餐馆”的“馆购”盛宴

在国家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群艺馆、美术馆等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馆机构中,其中图书馆扮演着重量级角色。图书馆不仅是读书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促进城市文明的“文化餐馆”。城市图书馆具有精神家园、城市教室的功能,它为城市创造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进取环境,在数字网络环境中仍然是广大市民学习陶冶的文化休闲场所;城市图书馆具有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多元文化的交流功能;城市图书馆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城市图书馆的重视和发展是促进城市人文素质进步的明显“催生剂”。

时代的进步催生了整个图书馆采购市场的慢慢放开。短短几年,我国图书馆采购产业突飞猛进,成为我国图书市场的分销热点,类似“全国图书馆看样采购”之类的活动络绎不绝。据2006年全国图书馆B2B商务恳谈会提供的数据,到2004年,加上设备、报刊和外文书刊的采购经费就达到了100亿元,其中用于采购中文图书的经费部分竟占去30亿元左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每年图书馆的图书采购量已达50亿元。“一块不断膨胀的‘馆购’蛋糕!”已是图书馆与图书采购市场上中下游争相“垂涎”的“香饽饽”……

时展催生了“馆购”市场的“放开”

图书馆市场一直存在,但为何近几年会慢慢“放开”,而且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呢?以在城市中占据最大数量的高校图书馆为例,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最近几年大学的扩招。据相关介绍,从1998年到现在,大学连续扩招了7年,每年增长幅度都在20%、30%以上。截止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数已经超过了3000万,是1998年的五倍多。我国高校现在在校生人数是世界第一,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阶段。其中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已经有1700多所;成人高校和民办高校1000多所等。高校的迅速扩增导致校馆图书量也必然增加,所以相应的高校图书馆的数量也比过去相继增设。其次,自2004年开始的本科教学评估,对图书馆装备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数百所高校因其中的一项或两项指标不达标而被亮黄牌和红牌,被限制招生甚至停止招生,在高校引起极大震动。同年8月,教育部又下发了重新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其中与图书馆有关的指标完全采用了《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的有关规定:一是,生均藏书量:体育院校为70册,工科院校、农林院校、医学院校、艺术院校为80册,综合、师范、民族院校文学、财经、政法院校为100册;二是,生均年进书量:体育院校、工科院校、农林院校、医学院校为3册,综合、师范、民族院校和文学、财经、政法院校、艺术院校为4册。两个红头文件使高校图书馆藏书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那些因生均藏书量过低而被亮黄牌或红牌的高校,更是大幅度地增加了对图书馆的投入。三是,最近几年专门做图书馆装备的专业商在迅速崛起,包括儒林、人天等等,这些专业的馆供商的进入,对图书馆市场做大、做强推动很大。因为他们的崛起,使得我国图书馆的文化产业装备工作更加社会化、专业化及全面化……

图书馆需求“业务外包”

图书馆,从一个相对闭塞的传统的文化服务事业发展到现代化、国际化的新时代社会文化服务事业,业务外包在图书馆界已逐渐普及成为这一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图书馆将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外包给社会机构来完成,以便集中自身的力量搞好改变基础结构、提升核心业务――这就是图书馆的“业务外包”。

业务外包是大势所趋。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业务外包渐渐被图书馆所重视和采用,但主要集中在采购方面。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外包业务逐渐由原来简单的采购扩大到更多的范畴,包括图书采购之前的信息服务和采购之后的加工服务。据安徽省儒林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余伯成介绍,自1998年之后,我国图书馆业务外包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外包服务的范畴也扩大了很多。例如儒林自己的客户需求统计,最初要求儒林提供后期加工服务的客户只有10%,到2004年已达50%,截止目前已增至到80%比例,也就是说目前要求儒林提供后期加工服务的图书馆数量已超过800多家。

因此,目前业务外包在中国图书馆界几乎已普及,不仅是为满足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其根源还在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以大学图书馆为例,上世纪80年代,他们还在遵循着传统的事业体制,馆内的精英人物基本上都集中在采编部门。但是到了2000年以后,大量学校专升本后生源的增加、各大高校的扩招、图书馆评估制度的推行,对图书馆采购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大幅度提高,原有的工作人员已无法完成并胜任这些采购工作,外包成为必然的需求。据市场反馈,儒林公司目前已建立为全国各类图书馆提供新书信息,每周一、三、五在儒林图书网,每次新书信息有600余条,也就是说,每周共的新书信息不少于1800条。同时配合这些新书信息的及时采集,由驻扎在各地的销售中心随时将本省出版社新书数据上传至中央数据库。在此之外,儒林公司还自主研发出一整套“儒林图书订购系统”,构设了完善的技术服务平台,为快捷高效的配供网络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该公司在全国拥有50个销售中心,营销网络遍布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的三十八个城市,专业营销人员200余人,所服务的客户已达1470家。规划建设了北京、合肥、广州三大物流基地,仓储加工场地面积达2.6万平方米,加工及技术人员200余人,同时拥有多学科背景的专业化编目队伍。加工物流实现工厂化管理,能集中在24小时内一次性完成50000册图书的加工、编目等服务。因此,独具特色的专业“馆供”服务体系使儒林图书公司等一代民营文化产业的最终崛起,活跃于覆盖在全国图书馆供书批销服务市场的时代放开需求……

规范“馆配”经济,提升文化产业品质

图书馆采购量的兴旺,必然会给图书文化产业的各级出版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图书馆采购市场中,因出版社无法做到直接、大规模地为图书馆提供配送服务,无疑催生了民营馆配商诞生。所以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三者之间,是一种文化产业连带合作的共存关系。对于出版社最重要的角色是放在图书文化上下工夫,更好地优化图书结构。实际上,目前市场上出现了的很多书并不适合图书馆装配,因为那些书没有馆藏价值,最多属于用完后就可以扔掉类图书。至于高学出版社在针对出版适合馆藏的图书方面,现象非常明显。据报道,目前在改革高学出版社的图书结构中调整力度很大,不像以前那样仅仅开发本校的资源。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出版中小学教材教辅方面,已在全国形成很好的形象品质,可北师大实际是拥有了区别其他学科和专家队伍优势,对于出版方面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自2005年,北师大出版社明确提出:要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来做高等教育教材和学术图书,在已有的中文、历史、教育、心理、影视、数学、教育技术等学科基础上要进军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领域,如经管图书领域等。因此他们从2007年开始要创造出八套原创的经管教材,同时进军出版经管类的大众读物,要形成大众读物、高校教材及高端学术著作三个层次的出版格局。对于高学出版社的改革以及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值得“馆配”市场重视的分量变数。

截止目前,各地民营商、出版社、新华书店等纷纷介入“馆配”经济,形成了多足鼎立、强烈竞争的局面。如对于图书馆采购市场逐步放开现象在不知不觉地中进入了不惜血本压低折扣的自主不正当竞争阶段。事实上,图书文化产品是特殊商品,不能进入价格越低越好瓜分现象。出现低价格只能导致某些馆配商、出版社会把旧书、剩书供推给图书馆。面对此种趋势,相关领域立即积极召集筹备行业协会,强调产业间应该以信息和行业服务管理经验上多多传阅,对繁荣“馆配”方面提供广泛合作交流及促进文化产业品质的发展形成一种行业自律、和谐、规范的“馆配”经济……

上一篇:斯帝罗兰:勇走潮头敢为先 下一篇:论开放环境下中国证券业的发展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