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时间:2022-10-22 12:45:17

提高小学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象。为此,学校应积极推进阅读课堂教学改革,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

一、有效解读文本的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整体把握教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理清写作思路。作者在写文章时进行立意和谋篇的思维之路,是写作时串联文章的关键,是阅读时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理清了文章思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或感情。(2)分析结构布局。整体阅读离不开领悟作者怎样布局谋篇,研究文章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3)抓住 “点”“线”“面”。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关键的词语、警句、过渡段等等,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

二、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

1. 有效提问

阅读课堂教学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教与学互动、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

(1)提问的新奇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要故意用偏、难、怪的题目使他们感到难堪。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成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让学生“喜闻乐答”,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

(2)提问的启发性。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3)提问的思辨性。“浅”是提问的大忌。“有疑而问”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浅显的提问往往问而无疑,课堂上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是互动得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怎么也动不了。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考、争辩找到答案。

(4)提问的开放性。一方面教师要增加课堂问题的多元性和非确定性,使问题由静态、封闭的框架体系转向动态、开放的网状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拓展提问。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热荨⒅魈狻⒔峁够蛐捶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 有效训练

(1)要确定训练目标。应以“知识和能力”为主要训练目标,在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时候重视“过程和方法”,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每一课的训练目标要重点突出,具有鲜明的个性,易于操作和达成度的检测。目标要少而精,讲究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进,忌面面俱到。另外,确定课时训练目标时,必须把文本的语言特点与学生的语文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2)要设置语言载体。 我们要经常关注三个“点”:找准听说读写的附着点;洞悉情感发散的栖息点;发现价值引领的切入点。这三个“点”是相互渗透与交融的,并不孤立存在,只是因其训练价值而有所侧重。

(3)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训练方式因训练目标和语言载体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譬如,从训练对象的多少看,有个别训练、小组训练、全班集体训练;从语言的运用形式上看,又有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口头语言训练主要有朗读、背诵、复述、讨论、回答、对话等形式,书面语言训练主要有默写、连线、填空、写词、练句、仿写片断等形式。但无论选择哪一种训练方法,都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趣味性和语言训练的时效性。

3. 有效反思

没有反思的教学是苍白的。所以,我们积极引导教师细挖掘、深反思。一种是鼓励教师及时撰写“教后小记”,逐步养成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良好习惯。不管是集体备课还是独立备课,要求教师的教后小记都必须是“货真价实”的。另一种是通过研讨交流课集体进行案例反思。每学期,我们都要利用互学研讨课,进行教学反思,并从中遴选优秀作品提炼升华成文章。还有一种是小讲座大反思,引导教师深入反思,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洞察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小学中年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一步一个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