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参与式教学

时间:2022-10-21 11:12:43

浅谈数学课参与式教学

近几年,随着小学新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参与式”教学,作为有效地课堂教学方法被推广运用,数学课中尝试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授课,我觉得参与式教学有以下优点:

一、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深刻感受学习的乐趣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探究心理和好新、好问的思维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嘴,自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探索,潜能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并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几乎适用于各种教学内容的数学课堂,在几何体和平面图形认识的教学中,这种课型的应用优势尤为突出。如在教学认识“射线”时,改变以往用说教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射线”,而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光线射向天空,射到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的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了“无限”的概念。同时通过让学生参与自我尝试画射线的活动,再次理解和体会了“无限延长”的概念和含义。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没有感受到丝毫的负担,他们在图形的直观变化中轻松有趣地认识了什么是射线。

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

以往教师讲、学生学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感和自卑感,甚至有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排斥心里,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一直是“幕后”人物。然而参与式教学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情境中开始参与,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讨论研究等活动中获取知识,在评价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学生在参与中充分享受着学习的过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首先出示教具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把圆柱拼接成长方体,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动手、合作探究等过程,充分参与了探究学习的过程,深刻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且轻松掌握了知识。

三、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是由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引导学生在开展小组合作、集体讨论、个别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中进行思考,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促使其顺利达到知识的彼岸。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学具,先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再动手测量。学生反馈情况如下:①用绳子绕了圆一周,再测量绳子的长度;②在圆上做一记号,然后把圆在桌面上滚动一周,再测量桌面上的长度。在此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体验与感知,允许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测量,学生做了真正的学习主人。课堂中,能处处闪现出学生的智慧,充满学生成功的喜悦,绽放出课堂迷人的光彩。

四、参与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更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一般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听来的知识学生忘记得比较快,课堂上看到的知识学生还是有些记忆的,动手做过、自己经历过的知识学生才能学得好、记得牢。参与式课堂教学就是提倡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操作、参与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记住了知识。参与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如果问题设计得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会起到一种提纲挈领的作用。

五、参与实践与应用,让学生发展更加全面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课堂中可以把有关知识有效拓展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相关现象,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在参与实践应用中得到持续发展。

参与式课堂教学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参与权,让他们从参与课堂开始,学会参与生活,学会参与社会,即使在参与的过程中失败了,对于参与者来说也是亲身努力的结果,也是一种可贵的收获,会令他们终生不忘。

上一篇:“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