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等教育管理学分制模式思索

时间:2022-10-21 10:25:57

有关高等教育管理学分制模式思索

一、学分制是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新思路

成人教育最明显的特征是其培养的对象是参加过社会工作、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承担一定社会职能的在职从业人员。这些学员们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原有的文化层次不同、所处生活工作环境不同、各人的年龄参差不齐,所以各方面差异也比较大,从而导致了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成人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其文化基础、工作环境也有一定时间的相对稳定过程,成人的基本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已经形成,基本的心智模式也已具备。但由于目前成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对成人学员采取“一视同仁”的对待方式,不管学员以前的知识背景如何、差异如何,都接受同样的教育,等等。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确实给成人教育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按照常规的、固定的、传统的成人教育管理制度,显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成人教育需要。而只有采用灵活的管理机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受教育内容,给他们充分的学习自,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才能最终实现成人教育的目标。而目前来说,学分制就是一种相对比较灵活,而又在国外高等院校普遍实行的一种制度。

另外,从学习目的来看,普通学校学生学习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就业,而成年人已经不需要考虑就业的问题,他们学习的动机主要是出于职业的需要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等,而其中职业需要是构成其学习动机的最主要部分。成人学生接受成人教育是缘于对两方面的迫切需求:其一,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获取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其二,文凭是他们接受成人教育目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在工作与学习的夹缝中生存,他们徘徊于学生与职业的角色变换中,因此,他们对完成学业的内容和时间十分敏感,并渴望获得最大的学习自。综上可知,打破传统成人教育制度中统一管理、统一计划等缺乏弹性的传统学年制并推行学分制已迫在眉睫。学分制时间弹性大、内容灵活等特点正好与成人受教育者的特点相适应,不但可以适应成教模式,为广大社会公民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满足不同的受教育需求,可以更加实事求是地对成人进行再教育,切实提高其所需要的素质。

二、学分制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必经之路

学分制是与学年制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年制是以学年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则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最大优点就是它体现了因材施教,能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将国外高校的学分制引入之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中国化”、“地方化”改革,虽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但也给传统的教育模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打破了传统固化的教育模式思维,引领着我国高校进一步适应市场化的社会环境。学分制的特点使其更加适合于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

1•实行学分制是知识时代对成人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1世纪是知识革命的时代,知识所产生的价值已经在社会增长中占有了很高的比重,而在未来这一比重还会持续增长。而随着知识纪元的到来,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人们要想生存,就得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而这里所讲的学就不仅仅指的是普通的学校教育了,当然也不只是成人高等教育,而是一个范畴非常广的成人教育、终身教育或继续教育。总之,成人高等教育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形势的变化,转变传统教育思维,将对个人的教育广泛定位,逐渐突破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借助学分制的管理制度与理念,逐渐建立起一种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不限时间、地点、人物地随时随地提供学员需要的教育。

2•实行学分制是成人特点的要求

成人教育对象个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其自身发展来说都对教育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同时,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价值观念也日趋多样化,而基于此种背景之下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也应当是多样的。只有符合了多样化的需求,才能达到培养多样化人才的目标,也才有可能达到成人教育或终身教育之目的。传统的统一、固化、僵硬的教育模式很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不同阶段、不同人的不同学习要求了。反而要求教育提供方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出既符合教学规律,又能满足受教育者需求的课程体系。

3•实行学分制是人性化教育体系的要求

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尽可能地使人从思想上到心灵上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因此,一种人性化的教育体系必须是有弹性的、宽松的、以人为本一系列教育制度。而学分制的教育模式,不单纯强调知识的传递,而更加注重培养个体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并且主张学习者不仅仅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还要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的途径

1•发展大教育理念

教育体制改革首先应当变的是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如果跟不上教育体制的改革,那么教育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不会有很大的突破。因此,在实行学分制时就必须从教育观念入手,引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时,必须也将其中的制度精神进行内化。要想改变教育观念,就需要深刻认识学分制的本质,将教育局限到学校的“小教育理念”发展为将教育定位为终身教育的“大教育观”。另外,学分制灵活的教育形式从表现形式上对传统教育模式造成了冲击。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通过一种宽松的制度环境使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日后在社会中的自学能力,从而成就终身教育。因此,实行学分制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涉及到学校内部教育资源、管理水平和外部条件等的再认识,也涉及许多重要关系的重新定位。

2•采用多样化考核模式

传统的应试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弊端已经逐渐显现出来,许多学生都表现出高分低能的特点,不但没有成为社会可用之才,还成为了社会的包袱。而成人教育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教育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承担社会职责。成人教育的内容应当是实践性非常强并与其职业相关性较大的知识。因此,对于成人教育的考核考试就更应当量身打造,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一些特色课程,或增加、减少一些学习环节等。总之,要多样化考核模式,以适应学分制的教育特点,从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3•增强课程实践性目前,普通高等教育中本科生在四年的学习期间一般要学到四、五十门课程,这些课程有百分之九十是理论课程,而极少部分的实践课程也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绝不可以应用到成人教育之中,对成人学生来说,与其说是来学校接受教育,不如说是将接受成人教育当做是一次与专家学者交流思想的聚会,总之就是受教育的目的十分明确,那些纯理论的课程对他们来说意义并不大,因此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时,一定要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注重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突出其自身特色的目的出发,有效保证成人教育的质量。

4•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学校首先是一种服务机构,它提供的产品是良好的教育,因此在学分制模式下,高等院校必须摒弃原有的“官本位”思想,以学生为本而非以学校为本,以服务学生为主而非以管理学生为主。要真正做到爱学生、以学生为本,打破原来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建立全新的以学分制为中心的教学服务体系。同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考务安排等等制度也应做出相应改革,尽量做到人性化。

总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学分制在我国教育实践中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只要尽可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分制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实际相结合,必将使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得到长远发展。

上一篇:剖析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权威合理性 下一篇:有关乌尔禾区生态观光园的规划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