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失联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时间:2022-10-21 09:01:32

【前言】高校失联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 失联毕业生的失联原因 对于失联毕业生毕业后与学校失去联系的原因,此次研究主要从心理视角进行分析,分析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毕业生的心理与想法。结合所调查结果,对于失联毕业生失联原因做出推测,并从物理和心理两方面进行失联原因的分析。 1.物理因素 就物理因...

高校失联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摘 要】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各大高校针对这个问题开始研究完善大学生就业帮扶体系与就业帮扶措施,在研究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毕业生处于失联的状态,而对失联毕业生的研究与探讨可能有利于就业帮扶体系和措施的完善。

【关键词】就业难 就业帮扶 失联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011-02

一 高校失联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凸显

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各大高校都对离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可分为六种类型:“(1)学生有自己的打算,并不打算就业的,比如说参加公务员、银行、事业单位考试的,或者准备回家接手家族企业的学生。(2)由于身体原因导致就业困难的,比如说有残障情况等。(3)由于期望过高,导致自己的能力达不到所期望岗位的条件而应聘失败。(4)由于求职过程中缺少技巧性或者由于专业技能较差而就业难的学生,比如说在面试时表达能力不行而淘汰。(5)有创业意向或者正在创业中的学生,如开淘宝店的,或正在办理实体店手续的学生等。(6)由于个人心理原因而不愿意参加工作的学生,如太内向而导致有社会恐惧的学生,此类学生会惧怕人群,惧怕公共场所而导致不敢主动和陌生人讲话,在面试时紧张到无法说话等。”①并制定了针对这些学生的一系列就业帮扶措施,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就业帮扶体系。其中,对于毕业生离校后的跟踪调查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说,当前对于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统计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调查他们的就业状况、就业质量等。但在这一过程中另一个问题也显现了出来――部分毕业生与学校失去了联系。而就各大高校的研究方向来看,还未有人注意这部分毕业生群体,也未对此进行详细研究,但是失联毕业生的失联原因对于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研究有一定的作用,这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二 失联毕业生的失联原因

对于失联毕业生毕业后与学校失去联系的原因,此次研究主要从心理视角进行分析,分析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毕业生的心理与想法。结合所调查结果,对于失联毕业生失联原因做出推测,并从物理和心理两方面进行失联原因的分析。

1.物理因素

就物理因素来说,毕业生在进入社会以后联系方式经常改变,或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便将原有的联系方式换掉,甚至不排除手机被盗的可能性,这都给学校的联系造成不便。他们留在学校的手机号码联系不到时,就只能通过他们的家庭联系方式、父母手机号码和QQ、邮箱等来联系,在这些联系方式中也存在着一些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失联因素。主观上,出于各种原因,他们从一开始留在学校的基本信息便是不真实的,或是存在一部分毕业生进入社会后类似QQ和微信、微博等联系方式就很少使用了,当然也可能存在在工作或者休息时间将手机关机的情况,这也使学校难以联系到他们;客观上,出于家庭原因更换了家庭联系方式,如搬家或是父母由于各种因素而联系不到,也使得学校与毕业生失去联系。

2.心理因素

首先,从个体心理角度分析:(1)动力因素:学校为了统计就业率,对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很关注,催着他们要就业协议书或单位用人证明,毕业生被催得产生了抵触情绪,或是认为自己已经离开学校,出于一种自己已经不是学校管辖的学生的心理,一些毕业生缺乏主动联系母校的动力;(2)气质因素:失联毕业生的气质类型可能属于抑郁型,这种气质类型的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内向、胆怯,惧怕与人联系交流,存在不敢与学校主动联系的可能;(3)鸵鸟心态:因为自己未打算就业或长期找不到工作,甚至可能处于刚辞职的状态,出于羞愧感或其他心理因素而不自觉地逃避与学校的联系。其次,从群体心理角度分析:(1)从众心理:有些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因各种因素需与学校保持一定的联系,而当他们毕业后,不再处于一个能主动与学校联系的环境,出于从众心理他们也可能不会主动与学校联系;(2)责任分摊:未就业同学在学校期间,因身边也有未就业的同学,由于责任分摊的原理,他们的愧疚感不深甚至没有,但是在毕业后,未就业的愧疚感增强,特别是了解到周围同学的就业情况后,可能是使毕业生与学校失去联系的原因。

三 针对毕业生失联原因的帮扶措施

针对毕业生失联情况,研究得出相应的帮扶措施。针对物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可分为以下几方面的举措:(1)联系方式的多元化,利用各种通信工具,如电话、QQ、微信、微博等查询失联学生的消息,直接或间接与失联毕业生取得联系,并及时更新通讯录的目的,方便学校与他们取得联系。(2)心理引导,主要采用“鼓励式心理辅导”,这不仅仅是在校学习期间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引导和心理暗示,排除心理障碍,同时理解学校实行帮扶举措的用心,使之毕业后不拒绝学校的关心。(3)进行毕业前的就业指导,使每个毕业生都清楚地了解到学校的就业帮扶措施,让他们知道学校是他们踏入社会的支柱之一,吸引他们在毕业后主动联系学校。(4)提供就业信息,为本校毕业生无条件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帮扶举措,从目的上吸引未就业的失联毕业生主动联系学校,以获得学校的就业帮扶。(5)提供创业培训及创业服务项目,为毕业生另辟蹊径,使有意创业的毕业生愿意回学校接受进一步的创业培训,或是得到学校的就业支持。②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热切关注,各高校非常重视离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以至于各大高校不断完善学校的就业帮扶体系,以实现全部毕业生就业或是以创业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就业情况即就业率特别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来说,更是一个重要的生命线。”③也就是说,对于离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失联毕业生更是这个被调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联系的毕业生在各高校中都是常见的现象,这一部分人群不多,却也是一个让人不能忽略的群体。完善失联毕业生这一人群的帮扶措施,会对调查毕业生在岗位表现和与本专业的学习情况、对专业设置和建设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各大高校完善毕业生就业帮扶体系与措施。

注 释

①陶玮玮.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②潘文利.试论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2014(2)

③韩晓华.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方式探索[J].科技资讯,2010(5)

上一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及现状 下一篇: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