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10-21 08:45:23

对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的特点,并对理论课教学提出了五点建议。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理论课 兴趣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要重实践、重操作,但纲要中提出: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也就是说要有30%的学时要留给信息技术理论课。只有掌握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信息技术理论课的特点

回顾以往的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无论是在教室还是机房,单纯讲述式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也不好。比如,即使讲过增强信息安全的知识,但学生在实际中遇到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还是不知所措,甚至没有解决的办法。笔者认为,应该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为信息技术实践课奠定基础,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理论课包含的知识面广,专业性强,内涵丰富,理论繁多,涉及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理论知识有事实性知识、基本的概念、原理、规律、算法和程序设计的知识、网络基础知识等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信息技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在学习了某个知识点或某个原理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点,知识点之间有一种很密切的内在联系。另外,有时课本上一节甚至一两段的内容都是专业课上一本书的内容。比如,讲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这一节,我们要用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接触VB,了解并尝试计算机编程的主要过程。其实,VB本身就有很多的知识,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生只能是了解、感受编程的一般过程。

2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1)情境创设的趣味化。信息技术理论课知识概念性强,知识面广,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太多,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严重影响学习情绪,如果只是空讲理论知识,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认真选择、编制教学案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对例子的内容情节和理论价值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课堂上传神地表达,把鲜活的事例呈现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感悟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笔者在授课中,引入时常常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实际入手,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网购”逐渐走近他们的生活,很多人因为盲目相信虚假宣传,贪图小便宜,经济上遭受了损失、精神上受到了伤害。这个案例让他们意识到网络上也存在不安全的要素,保护自己的手机不被侵入,正是他们眼下非常迫切的需求。课堂上学生们的私语,让笔者挖掘到一些有效的课堂生成,并以此为契机,顺理成章地开展学习《信息安全》的教学活动。再如,《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多、要求高、重算法轻语言。教学时可以巧用课本案例:例如,选用“反向输出三位整数”介绍程序的顺序结构,选用“判断闰年”引入程序选择结构的讲解、选用“百钱百鸡”讲解程序的循环结构等。也可以选用优秀案例,如费尔马问题、斐波那契数列的生成,也可以自主设计案例如计算自己的身高比重,输出常用函数图形等等。

(2)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上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使学生自然地形成正确的观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比如组织讨论、辩论、抢答赛、实话实说、知识竞赛、开心辞典、角色扮演等。在《信息的特征》这一块教学中,相关知识可以采用小组竞赛形式:教师事先准备好试题,有必答题、抢答题和提高题,将相关知识点分散在其中,让学生在一种新鲜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有新意,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自然很喜欢。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互补”的原则分好小组,在必答题阶段,小组长发动组员一起来确定问题的答案,最后由小组长回答确认,小组的其他组员也关注必答题的正确答案。这样问题涉及的学生不是单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小组,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抢答题阶段,各小组严格分工,各司其职,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提高题的阶段,各小组成员能够将已学到的知识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从而确定答案,完成题目。此外,还可以采用辩论赛、实话实说、知识竞赛、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形式进行教学。这些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融入课堂。从整个课堂的活动来看,学生是主体,而在课堂进度、环节以及评价上来看,又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目标则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完成。

(3)教学平台的数字化。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理论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表达交流等综合探究活动或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用文字、表格、图表、图像等形式梳理、表达、总结知识、解决问题。比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这一节,教师可以以“信息社会,何去何从”为主线展开教学,引领学生学会从真实性、价值取向、时效性三个方面对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然后,让学生分组上网查找其它类似的案件,自主研究,按照“你获取的信息是真实的吗?” 、“信息对我们是否都是有用的吗?” 、“我能及时获取我所需要的信息吗?”三条辅线对照检查,并且完成问卷调查,梳理知识,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另外,建立主体性学习网站,构建信息技术网络课程,教师把教学计划、教学要求、教学课题、学习资料等放到网上,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安排时间学习探索,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所收获,学生的信息素养逐步提高。

(4)教学实践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体验理论知识,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巧妙地设置一些实践点,会取得突出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特色,信息技术这个学科,不动手是学不会的,不动手也是无法理解的,不动手也是无法转化技能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在“做中学”。教师要深挖教材,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的组成》硬件部分时,可以把旧机器拿来进行实物教学,然后让学生进行组装,亲自感受各个设备及在主机中的位置,消化理论课中学过的设备的作用。在讲《计算机网络》这一块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网线,设置参数,连接网络。

(5)反馈评价的及时化。评价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信息技术课教学要在课前了解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储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差异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若不及时复习或练习,很容易遗忘。教师可以设置当堂提问环节,如安排填空、选择、判断等题目形式,甚至从学生的眼神表情中捕捉信息,看学生有没有掌握,有哪些困难,教学需不需要调整,并在教学中设置点评环节,分享成功,取长补短。每一节理论课,都留有几分钟的评价时间,师生共同参与,对整个活动过程、作品或者成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会反思和自我改进。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另外,博客平台的应用也是一个很好的实践,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每一次教师的点评,同学之间的评价都稳稳当当地“记录在案”,留住了大家的意见,见证了学生的成长。学生在课堂上有明确的任务,作业完成之后上传到自己的博客,看到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不断提高,增强了成就感,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在于如何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在理论知识教学中能否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及时做出反馈和评价,根据实际情况,与多种教学策略相结合,积极地探索和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黄平.探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案[J].中小学电教(下),2010(12).

[2] 蒋霞.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策略的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2).

[3]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综述 下一篇:《天天向上》制播分离的特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