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大语文”教学观

时间:2022-10-21 07:31:01

谈谈我的“大语文”教学观

一、教学目标的延伸

为克服“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确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不仅要扩大知识面,更要培养提高各种能力,知识点和能力点都应作为教学的目标。学生要有较好的心理思维品质,较高的读写听说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一课一得”的做法,努力实现“一课多得”。这样做,课堂容量增大了,效率也提高了。

一般来说,每个课时至少要确立一个基本能力点为主目标,而以一般能力、基础知识为从目标,并且注重情操陶冶、思想教育的渗透。例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我以学生学会编写内容提要为主目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勾画、标批、小组讨论,使学生学会了三百字以内的提要的编写。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了解物候和物候学知识,找中心句、重点句,理解说明的条理等教学从目标也相继实现。

二、教学领域的拓展

1.在教学班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除完成人教社出版的语文教材的教学任务外,还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课内语文活动,例如:(1)开设听力课。我在指导学生完成教材听说训练任务的基础上,按“听前提出要求―听后小组交流、讨论―口头、书面回答相结合”的程序进行听话能力的训练。(2)在课前五分钟坚持说话训练。形式力求新颖多样,如讲故事、读诗文、课文朗读,介绍日用品,新闻评论、专题辩论、联句等。

2.应立足课内,辐射课外,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拓展语文教学领域。(1)个体活动,例如课外阅读(主要是人教社编的配套教材《自读课本》及报刊和作文辅导书)、制作读书卡片、积累名句成语、办手抄报等。这些活动不需要什么场地、条件,人人都能参与。活动前适当指导,活动中督促检查,活动后及时讲评,保证活动的效果。(2)集体活动。这种活动带若有竞争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如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联句比赛、语文智力竞赛等。比赛在各组之间进行,选手由各组选拔。(3)走向社会的活动。如消除错别字、参观访问、采访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这类活动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4)其他活动:要求学生读文学名著,并写出读后感;鼓励学生通过新闻传媒了解国内外大事,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语文素养,开展“每日一名言”“每周一歌”等活动,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质明显提高。

三、学法的设计与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学生按要求圈点标批勾画出重点、难点;其次指导学生学会编写自学提纲和各类知识表格,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形成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再次是指导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体系相结合。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并养成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此外,适时开展学法介绍和交流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学会学习。总之,从教学目标、教学领域及学法指导等方面人手,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四、以教材为本,全方位、多层次渗透素质教育

1.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语文教材具有显著的思想性,如道德修养,理想追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等。如《回忆我的母亲》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这几句话粗看朴实无华,但仔细挖掘,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伟大的母亲识大体,有宽阔胸怀,作为儿子,有对母亲的由衷敬佩、感激之情。咀嚼这样的文字,一个崇高、伟大的慈母形象就会巍然站立在每个同学的心中。又如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向学生告别的场景,是发生在19世纪的法国,然而场景中饱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2.提高学生的多种语文能力素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很强,它不仅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乃至人生都有不可估量的奠基意义,从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来看,培养学生具有读、听、说、写能力和现代生活所需社会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因此,语文教学就应把握好这一点,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导学生爱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强烈感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语文学科在四化建设中的社会地位及使用价值,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学好。

总之,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利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利用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岳城中学)

上一篇:小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浅谈好习惯早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