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学习校园网应用

时间:2022-10-21 07:10:27

协同学习校园网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校园网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解释了协同学习含义和目前对校园网应用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基于协同学习的校园网应用设想,探讨了在这种模式下校园网对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和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前言

校园网是学校内部的专用网络,它的根本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学校的发展、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目前,我国的校园网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有自己的校园网并且实现了如教务管理、办公自动化、一卡通等较多的应用,利用校园网可以进行学校之间及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技术单位之间等多方位、多层次的交流,达到了以信息服务为主的校园网建设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实践的进一步深入,硬件加软件的校园信息化模式已经不能发挥出校园网的优势,更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全新教育模式的建构,需要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以形成高度信息化的高素质大学人才培养环境,基于协同的业务服务体系,在创构数字校园大学教育环境中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2.基于协同学习的校园网应用的必要性

协同学习是指学习者以群体形式为获得个人与群体的习得成果而进行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协同学习中,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由整个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相对于个体学习,协同学习可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一群纤夫在号子声中拉着船逆流而上,这号子就是协力同心的号令。把协同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就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交流教学和学习的经验,也可以使各种教学和学习资源达到共享,使个体之间学会交流和合作,为完成各种任务来加强个体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从而也有利于不同的个体更加易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个体之间的协作需要一定的平台支撑,在学校学习最好的支撑平台就是校园网。

在我国,近年来校园网建设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院校都有了自己的校园网,这为我国校园内部实现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然而,各个校园网之间形成了信息孤岛,不仅造成重复建设,无法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使校园网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发挥。随着我国各地校园网数量的迅速增加,校园网内部和校园网之间实现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基于协同的校园网应用打通了学校各部门间及学校之间的信息孤岛、打破部门壁垒和学校之间的壁垒,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3.基于协同学习的校园网应用

要使校园网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论是校园网内部之间还是校园网与校园网之间,最重要的还是基于协同学习。具体来说基于协同学习的校园网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

在相互协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利用校园网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如多个学生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结为学习伙伴,学生通常先选定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并通过网络查找正在学习同一内容的其他同学,经双方同意结为学习伙伴,当其中一方遇到问题时,双方可相互讨论,从不同的角度交换对同一问题的看法,直致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扮演不同角色,就是让不同的学员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当学习者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指导者可以帮助学习者解决疑难,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互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时,需要共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发挥各自特长,可通过校园网与校园网群进行交流和协同解决。

3.2教师之间的协同备课、教学和研究

校园网可为教师的备课、课件制作、授课、学习、练习、辅导、交流、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提供网络支持平台和环境,在校园网的平台上增加了教师之间对话的机会。教了多年书以后,许多教师习惯了闭门教书,对学生所讲授的知识也就仅限于自己知道的范围,通过校园网平台的协同以后,增加了教师间彼此讨论的时间和机会,老师之间可以随时交流彼此的专业,通过不同背景的教师的合作学习和对话交流,教师们能够彼此充实和完善各自原有的想法,并进一步发展个性化的思维和方法,从而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一来,就大大扩大了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开拓他们的思维,对一个问题的认识不仅局限于一个方面,这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受益的。

例如,制作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涉及学科教师提供脚本,教育学家提供教学理论模式,计算机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需要美工对制作的软件进行包装设计,需要管理人才对整个制作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这些承担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时间,在网上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以加快工作的进程。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课件的质量和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协同教学备课系统如图1所示。

3.3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协同

利用校园网来辅助和支持协同学习。校园网络技术除了能提供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突破时空限制外,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校园网已经成为一个有效的、稳定的、受广大师生认同和喜爱的网络教学支撑系统,教师可以直接上传课件,也可以将因特网上的任何用于学习的资源组织起来,提供给学生使用。

通过校园网可以为师生之间提供了多种形式交互,可以利用校园网,突破时空,通过E-mail、BBS、QQ、SNS、MSN、BLOG等互联网工具软件进行即时双向一对一的在线消息、异步单向一对多的公告、即时双向多对多的聊天室、异步双向多对多的讨论区以及调查等等,教师还可以在线创建作业及作业提交等形式。这都大大增加了师生之间时间上的灵活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的及时的反馈。对于不同的学科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不同方面的学科专家,可以通过校园网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学习、与本学科的教师进行探讨。通过学生的提问及其对内容的理解、表达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身上学到很多知识,开拓自己的思维。同时也更容易把握学生的思路,有利于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师生协同学习示意图,如图2所示,

3.4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是校园网提供的基本功能之一。校园网实现了教育资源高度共享,这样能够在网上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信息资源服务,能为计划、组织、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手段。

教学资源库可以学校自己建设,以自己学校的校园网为一个单位建设,在带宽足够的情况下最好是几个相邻的学校或一个地区共同建设使用,建设这种形式的资源库,它投入少,回报大,充分应用了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最重要的是达到各个学校的资源共享,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网络中心注意资源的收集与积累。信息资源库以本校校园网为依托,连接其他信息部门或学校的信息资源库,形成校园网信息资源子网,满足学科齐全、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等要求,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需要。资源库要实现跨平台检索,可以在校园任意终端机上自由的检索和浏览。师生们能够将自己制作或收集的较好资料上传到资源库,并能够和其它师生交流使用。在校园网的应用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备课,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或兴趣浏览网上资源。

3.5.校园网群

所谓校园网群是以校园网络或网络计算机系统为基本单元,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为实现学校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和远程维护等功能的网络群体。在同一地区的学校如大学生城就可以建立基于一定范围之内的校园网群。

校园网群通过对各学校优秀资源的整合,形成教学资源的优化分布和配置,为单个校园网提供强大的后盾支持,使各学校通过校园网群分享其他学校的优秀教育成果,避免自己建设大而全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在校园网群中,校园网需要的资源可以是校园网群资源的子集,自己没有的资源可根据需要到网群中去获取。还可把一些学校的信息中心合并,形成校园网群上的子信息中心。尽可能地将教育信息资源集中到校园网群信息中心或子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上,这样既节约了物力和人力,又使每一个校园网又具有比较完备的功能,形成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这是使校园网群成为便捷、经济、优化地实现"校校通"工程的有效途径。这样,一方面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与教学资源,并可以进行二次加工整合;另一方面对于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思路甚至自己制作的学习资源,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非常方便地相互共享。

结束语

总之,校园网信息化建设是各个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基本性、长期性的工作,它的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且将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基础平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基于协同学习的校园网应用在这些方面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制定合理的、符合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需求的信息化校园建设,才能充分发挥校园网的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贾亚萍.校园网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JIAYP,CampusNetworkApplicationanddevelopmentproposals.Informationtechnologyandeconomicdevelopment.2005

[2]郭向勇.构建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的新型校园.电化教育研究.2001.

GUOXY,Constructionofthenewcampusoftheapplicationofmultimedianetwork.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2001

[3]王胜利.校园网应用中的资源整合.合肥学院学报.2005.

上一篇:教育信息化处理 下一篇:教师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