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方文献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时间:2022-10-21 06:18:01

以地方文献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摘要]以北海市为例,论述地方文献开发利用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部门应该走出单一的传统服务模式,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从而增强图书馆在信息服务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地方文献:地方经济;北海

1地方文献应走向市场

地方文献是以区域为中心的记载物,反映一个特定地区在经济、政治、历史、文教以及科学技术的全面情况,是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文化的深层结构。对地方文献进行搜集和保存是各级公共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职责。然而长久以来,地方文献工作仅仅侧重于为少数研究地方史的学者和学术机构服务,专业性较强、受众面窄、服务手段单一的特点使地方文献游离于地方政府、企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生活的视线之外,其“服务地方”的使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也影响了地方文献工作自身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中,任何行业的起源和发展都取决于社会对该行业的实际需求,即'需求'引发和促进了行业发展”[1]。地方文献要走出高阁,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才能在此基础上促进行业本身的发展。因此,地方文献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更新意识,站在市场的角度和用户的立场重新审视地方文献工作,从反映本地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等方面获取、挖掘资源信息,积极拥抱市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支持和保障。

2地方文献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内容

每一个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当地特定的自然、人文及历史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地方经济受地域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影响极深,地方文献的形成和发展则完整、深刻地体现着这些影响。对于公共图书馆和信息机构而言,要发挥馆藏优势,重视并积极挖掘地方文献中独一无二的特色资源,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文化”的灵魂。

2.1 为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和借鉴

地方政府在进行地方经济的规划和决策时需要以史为鉴,从而避免决策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具体而言,首先要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掌握主要的经济发展方式,明确经济发展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常住居民的组成结构和风俗习惯,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还要有前瞻性,降低决策失败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等等。地方文献蕴含着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资源,有能力也有义务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北海市为例,北海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结合部的中心位置,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开放城市。如何更好地发展以北海为代表的北部湾经济一直是北海乃至整个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北海市级、县级公共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作为北海地方经济的历史见证者,翔实记录了从古至今当地与外部的通商历史。既有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也有历代官民的通商实践。这些文献经过深层挖掘和整理开发,必定能为地方对外经济更好的发展和政府经济决策提供有效的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持。另外,地方文献有能力也有必要参与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等)。公共图书馆、信息机构的地方文献部门可以与相关机构形成长期协作关系,一方面能为特定部门、特定研究人员提供定题、定向信息服务和保障,另一方面也建立起顺畅的信息渠道,更快、更及时地获得有价值的文献资源或者反馈,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发挥“资政”的作用。

2.2 为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挖掘经济信息提供定题服务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地方的经济实力,而经济实力又有赖于地方资源以及人才、技术等因素。”[2]也就是说,地方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以地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基础。所以,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及个人,在发展经济的创业之初及经营过程中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此外,历史积淀下来的累累果实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这些资源里蕴藏着丰富的经济信息和商机,地方文献部门如果对其充分挖掘、科学论证,必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开阔思路,并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公共图书馆和地方文献部门应针对地方资源的特点,结合馆藏优势,积极开展参考咨询工作,为政府、企业及个人提供各类信息支持,通过历史资料的查阅和相关数据的科学统计、分析,为用户挖掘有效的经济信息,给用户决策提供依据。

2.3 为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近年来,人们对旅游产业在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和各项地方经贸事业中的作用愈加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构筑了一个向外界展示地区风貌和经济建设状况的平台,打开了一扇展现地区整体形象、提高知名度、推动经济发展的窗口。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地方旅游事业成为各级政府招商引资、带动地方经济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北海作为知名旅游城市,也在不断探索地方文献对旅游事业的推动和发展。

2.3.1 把地方文献提升为地域文化。经过几年的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对地方文献的不断研究与整理,北海地方文化从几个方面脱颖而出:古城文化、名士文化、旅游文化、海洋文化、珍珠文化、疍家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等等。北海是没有围墙的沿海城市博物馆,仅外国领事馆旧址及教堂旧址就有十几处。北海也是名士之乡,名人的生平业绩、学术成果、思想精神、故居遗迹以及他们的影响都成为旅游项目,对国内外游客产生极大吸引力。北海的客家文化、疍家文化、海洋文化、珍珠文化及岭南特色果蔬和海鲜风味菜肴,构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物产文化。

2.3.2 把文化转化为产业。在北海的实践中,把文化转化为产业,最典型的就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文化旅游产业。北海的文化旅游品牌很多,影响很大,同时联合开发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带。北部湾经济区滨海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如享有中国“绿城”美誉的首府南宁,上思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经济区各市都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已开通北海—越南下龙湾跨国旅游线路,实施北海银滩改造工程,下一步,将规划建设北海邮轮码头,引进战略投资者,策划开发涠洲岛,建设北部湾经济区迪斯尼等主题公园,构建泛北部湾海上国际旅游、滨海休闲假日游、东南半岛民族风情体验游等专题旅游线路。二是历史文物产业。2001年6月25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北海近代建筑群名列其中,这对提高北海市的文化品位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北海近代建筑包括15座近代西式建筑,它们是北海一百多年前被迫对外开放的历史见证物,是研究北海近代史、海关史、港口史、对外贸易以及建筑史的重要史料。应保护好这些历史建筑,研究和开发利用它们,使它们更好地为北海的产业经济建设服务。三是地方特色产业。北海的历史文化中有浓郁的疍家文化、客家文化、海洋文化及南珠之乡的珍珠文化,北海文献中详细记载着疍家民族在海上生存的历史,2011年12月在北海召开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充分体现了北海浓厚的客家文化。北海的珍珠称南珠,素以凝重结实、硕大圆润、晶莹夺目、光泽持久而驰名中外,自古享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盛誉,可以说,北海的传统产业与地方文献及北海的历史传承密切相关。

2.4 见证地方经济的发展

地方文化从根本上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历史成果。地方文献的历史资料从各方面记录了不同时期内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脉络。保存地方文化典籍、积累地方经济发展的历史成果,是地方文献最主要的职能之一。2005年起北海市建立“地方文献信息化工程”[3],由北海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北海市图书馆共同承担。第一期建立6个专题资源库(《北海科技成果数据库》《北海科技人才数据库》由北海市科技信息研究所承建),分别收集了以下全文资料:1)近年全国各种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北海的文章;2)近年全国各种期刊上发表的有关珍珠(主要是海水珍珠)的文章;3)各种书刊上发表的有关北海历史文物的资料;4)各种书刊上发表的有关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资料。目前4个数据库收集有1 144篇、2 392页资料,而且仍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并通过二期、三期工程对馆藏地方文献书刊资料进行系统的数字化处理,逐步形成一个大型的北海文献资源库系统。这既是北海地方文献建设的新成果,也是一部记载着北海经济发展的史书。

3地方文献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意义

3.1 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文化基础和信息保障

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和主战场,是公共图书馆实现与市场接轨的最有效途径。在各地区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大潮中,随着市场经济对文化信息的依赖及需求量与日俱增,文化信息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方文献不仅可以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免费提供全面的文化信息资源,还可以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文化基础和资源保障,是地方经济建设强有力的信息支持者。以北海市为例,旅游是支柱产业,对于旅游资源(多为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一对长期存在的矛盾。如何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后劲,同时又能有效利用资源,使地区经济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前景,都取决于政府决策。而地方文献包含本地区各方面的信息资源,能够从多方面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保障。

3.2 全面展示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

在图书馆的各类业务工作中,只有地方文献是其特有产品,是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中真正独一无二的、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只有地方文献能够真正全面地展示地域经济和地方文化的发展水平。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最广泛地向大众传播本土文化的渠道之一,不但可以全面、细致、详实地展现地方经济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还可以勾勒出本地区肇兴的脉络及未来的景象。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既是了解地方史的教科书,更是展示地方经济发展的大舞台。

3.3 促进地方文献自身发展,增加市场竞争力

地方文献通过参考咨询等服务手段为地方经济提供信息支持,同时更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积极深入到地方经济建设各领域,不仅可以展现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多元性,展示图书馆公益性信息服务业的职能,更重要的是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还可以丰富馆藏特色资源,完善服务体系,培养业务人才,提升社会地位,加强图书馆在信息服务市场中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通过服务达到双赢是地方文献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昌平, 乔欢. 信息服务与用户[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33.

[2] 骆伟. 论地方文献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意义[J]. 广东图书馆学刊, 1989(2):54—57 .

[3] 北海市地方文献信息化工程[EB/OL].[2012-12-08]. http:///webpage.asp?id=632

上一篇:Apple Store的服务模式对图书馆服务设计的启示 下一篇:载人去火星,谁将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