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任意性规范的分类及其适用

时间:2022-10-21 06:17:53

合同法任意性规范的分类及其适用

【摘要】合同法规范多为任意性规范。合同法的任意性规范作为裁判规范具有填补合同漏洞的功能,可分为补充性任意性规范与解释性任意规范。合同法适用方面,原则上,补充性任意规范应优先适用;没有补充性任意规范则适用解释性任意规范对合同进行补充解释;解释性任意规范的适用,关键是“推测的当事人意思”,可采用整体解释补充方法和依交易习惯补充方法等。

【关键词】合同漏洞 补充性任意规范 解释性任意规范

合同法作为私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奉行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自己的事情,原则上由自己做主,是为“自治”。具体而言,合同法规范多为任意性规范,或为引导当事人的行为,或为补充当事人的不备,仅在少数场合规定强制性规范,故被称为“任意法”。①对于合同法的任意性规范的功能,不同的任意性规范在适用上也自有其不同之处。笔者将反思现行学理上的认识,分析其规范性质与适用,由此进一步探讨合同法中任意性规范的分类及其适用。

合同法中任意性规范的分类

合同法所确立的法律规则大多属于任意性规范。所谓任意性规范,即通过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排除其适用的法律规范。规定任意性规范是出于公平的考虑。简言之,立法者原则上虽信赖自治的结果,假设只要是在自由意志下做成,即使表面有不公平之处,最终仍可体现双方所要的公平。但如果当事人发生争议,法院就有机会适用民法上的任意性规范。“在任意性规范的内容越趋近常态的交易,交易成本可以降到最低。”②由此任意性规范更多的是体现其裁判规范的功能。任意性规范自然可因当事人的约定而排除适用,则任意性规范适用的范围就应该是在当事人没有约定,亦或当事人的约定出现疑问时,也即在合同出现漏洞时,需要适用任意性规范加以填补。

任意性规范的分类:补充性的任意规范与解释性的任意规范。笔者以任意性规范的性质为基点,从立法者与司法者的分工角度,或者司法者适用法律时有无衡平解释权力的角度,将任意性规范分为补充性任意规范与解释性任意规范。黄茂荣在对法条进行分类时,依法条对主管机关(特别是法院)的拘束力的强弱,将其区分为严格规定与衡平规定。所谓严格规定系指那些法条,它们将一个一般而清楚之法律效果系于一个一般而清楚之构成要件,从而当构成要件充分时,该法律效果便毫无例外地因而发生,法院或其他主管机关对之不享有判断余地(关于法律构成要件部分)或裁量余地(关于法律效果部分)。各该法条便在此意义下,相对于适用系争法条之机关,被定性为严格规定。惟另有一些法条,他们赋予法院或其他主管机关,就法律效果之发生与否及其范围,以裁量的余地,有时甚至将某种法律效果系于并不被明确规定之构成要件,亦即系争构成要件中包含有不确定概念或一般条项。这些法条相对于被授权衡量或判断之机关便是所谓的衡平规定。正如黄茂荣所说,严格规定与衡平规定的区分并非是任意规定与强行规定的同义语。二者的区分标准是不同的。③根据这一分类,我们自然可以将上述补充性的任意性规范划为严格规定,而解释性的任意规范为衡平规定。当合同存在漏洞,如有相关的补充性任意规范则法院必须适用,没有衡平解释的余地。相反,在适用解释性任意规范时,则法官有裁量的权力。

据此,笔者认为补充性的任意规范,由法院径行适用法律的直接规定,以替代当事人自主决定的任意性规范。适用上司法者没有衡平解释的权力。解释性任意规范则应强调司法者在适用上衡平解释的作用。据此,笔者认为《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二款第一项皆为解释性的任意规范。适用上皆有法官解释的空间,皆为衡平规定。而《合同法》第五十、六十条后段也应该是解释性的任意规定。

任意性规范的适用

合同的补充解释与补充性任意规范的适用顺序。就任意性规范的适用而言,在学理上最具争议的就是补充性解释与任意性规范的适用顺序。所谓补充性解释,是指通过填补合同行为进行解释。补充性解释的任务是对于合同中的漏洞以当事人在合同中业已规定的顺序作为判断标准,并通过考虑合同的目的以及所有的利益情况,从合同不全面的规定所依据存在的先决条件,即从这种规定本身的意义出发,符合逻辑地弥补合同规范的漏洞。④笔者认为需要对任意性规范进行区分,从而使论证更为精确。大多数论者在讨论补充的合同解释与任意性规范的适用顺序时,其任意性规范更多是从补充性任意规范的角度论说的。从另一个角度,笔者认为补充的合同解释即表现为解释性的任意规范的适用,因而也可以将其表述为解释性的任意规范与补充性任意规范的适用顺序。基于研究的统一性,笔者还是从合同的补充解释与补充性任意规范的适用顺序加以论述。

合同的补充解释与补充性任意规范适用顺序,表现为法适用的安定性与追求个案公正的矛盾。就补充性任意规范适用来说,它可以保证法律适用的安定性,但是它是对法律的直接适用,因而它可能会偏离当事人的意思,从而破坏了合同自由的实现。另一方面,这也要求立法者在设置这些任意性规范时,应当力求公正。对合同的补充解释,则由司法者从合同的有关条款和交易习惯入手,对合同进行补充解释,此种解释结果应被归因于私法自治,即法官是在“推测当事人的意思”。但是法官的这种自由裁量有其危险性,适用上可能会危害及法的安定性的实现。因而这两者的适用顺序其实是如何平衡价值冲突的问题。笔者以为,补充性任意规范从法院的角度来说是一种严格规定,因而在符合一定要件时,大多是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或其他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则法院必须适用。如此分析,补充性任意规范应该优先于解释性的任意规范。这是否会与《合同法》第六十一条和第六十二条的规定相抵触呢?笔者认为不会。因为在《合同法》中补充性任意规范大多规定于其分则中,是立法者对某典型合同在衡量当事人利益基础上,认为在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应该适用的法律效果。而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位于《合同法》总则中,因此它是一个一般性的规定。据此《合同法》分则的补充任意性规范自然可以看作是特别规定,其在适用上当然优先。对于就相同事项在该法总则与分则中皆有解释性任意规范的,当然也应优先适用分则的规定。

据此,笔者以为,在我国《合同法》适用上,有补充性任意规范时应优先适用;没有补充性任意规范则适用解释性任意规范对合同进行补充解释;《合同法》第六十一条和第六十二条是对合同漏洞填补的一般性条款,皆为解释性任意规范。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形时,补充的合同解释应优先于补充性任意规范的适用。⑤但在这种情形下,法官则有一个论证负担,即必须从当事人的表示或交易习惯入手给出充分的理由。

解释性任意规范的适用。如上述,解释性任意规范是衡平性规定。合同的漏洞由司法者来填补,一方面,司法者应该遵循立法者所设定的解释途径。另一方面,一个关键问题便是预防司法权对私法自治的侵蚀。就解释性任意规范的适用而言,其功能即在赋予司法者补充解释合同的权力,同时应当限制司法者对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侵害。因而在补充的合同解释时,其中关键即为“推测的当事人的意思”。补充的合同解释的具体方法也应体现上述精神。就补充的合同解释的方法而言,依《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共有两项,即整体解释补充方法和依交易习惯补充方法;此外,《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目的解释、诚信解释方法,对于补充的合同解释,亦有发挥作用的余地。⑥

结 论

《合同法》上任意性规范作为裁判规范具有填补合同漏洞的功能,从立法者与司法者的分工角度,或者司法者适用法律时有无衡平解释权力的角度,可以将任意性规范分为补充性任意规范与解释性任意规范。对法院来说,补充性任意规范是严格规定,而解释性任意规范为衡平规定。

《合同法》适用方面,原则上,补充性任意规范应优先适用;没有补充性任意规范则适用解释性任意规范;该法第六十一条和第六十二条是对合同漏洞填补的一般性条款,且皆为解释性任意规范。

解释性任意规范的适用,其功能即在赋予司法者补充解释合同的权力,同时也应当限制司法者对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侵害。具体方法包括整体解释补充方法和依交易习惯补充方法等,诚实信用原则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思政部)

注释

①韩世远:《合同法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8页。

②苏永钦:《民事立法与公私法的接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9页。

③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122~124页。

④王轶:“论合同法的任意性规范”,《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5期,第229~235页。

⑤崔建远:“合同解释论纲”,《合同法评论》,2004年第2辑,第33~34页。

⑥王泽鉴:《债法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19页。

上一篇: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研究 下一篇:司法建议制度双重困境的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