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侧重教学中的作用与效果

时间:2022-10-21 06:07:08

多媒体在语文侧重教学中的作用与效果

目前的语文教学,基于侧重点的不同,提出了“侧听、测说、侧读、侧写”等几大类的划分。本文单就这一学科,谈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效果。

一、侧听说,强化语音听说训练

1.借助录音教材,进行普通话语音训练。

语音这东西,一旦离开了发声体,稍纵即逝,无踪可觅,无迹可寻,只有通过感性示范,才能给学生以明晰的印象。教师由于自己的口语素质以及对课文朗读的理解和把握的差异,往往对听说训练造成一些偏差。而课文朗读录音教材是朗读等语言专业工作者经过认真揣摩、反复推敲后制作而成的优秀语言作品,它用准确、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转换了书本上的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旨意,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在纯正的普通话语言环境的熏陶中,学生较容易学好普通话,也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电视及录像,进行听说训练。

学生的说话、演讲、辩论是听说训练中深层次的内容,它要求“话”、“表”结合,不仅要借助有声语言,还应运用动作、表情、姿态等态势语言。若单从理论上阐明操作要领,而没有可参照的示范,要让学生在此项训练中有所成就是很难的。录像、电视的介入,则增强了它的可感性和可仿性,便能使学生演讲时侃侃而谈。

3.播放音乐,进行诗歌教学。

“诗言志”,诗歌感情深沉而内蕴,讲意境。这使得诗歌教学只有让学生的身心都进入诗的特定氛围情趣之中,才能体味到诗的深层含义。选用与诗歌感情相协调的音乐能映衬出诗的意境与内涵,使内涵之情外露成可以感受的音乐,诗歌教学在诗配乐的潜移默化之中便逢难化易了。

二、侧读,置阅读于有趣的情境中

侧读课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课堂上要有知识性、趣味性,才能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运用电教手段,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电教媒体作引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

一篇新课文,学生是否学得起来,能否积极开动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入新课是否成功。如果采用电教媒体.设计一个良好的导入语,就能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你所设置的情境中去。由于学生阅历浅,知识水平不够,课文的内容包罗万象,这就更需要采取电教方法。当然,这就需要下一定力气设计制作一些音像资料。如在上《说“话”》这一课时,我们就先设计了一段录音对话:闹市中有两辆自行车相撞,两人各不相让,针锋相对地吵了起来。而另一段则是车厢中一人踩了另一人的脚,由于相互谦让.风平浪静。从而引出说“话”。这样做,学生很感兴趣,课就容易上好了。

2.播放电影录像,设置特定情境或印证课文内容。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已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如《木兰诗》、《青山处处埋忠骨》、《牛郎织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若选播其中的片断,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的理解与欣赏,有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古板为鲜活。像《木兰诗》,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诗,语言凝练,内容丰富,播放相关情节后,是非常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的。

3.利用投影片,使细节内容形象生动。

投影片是现成的音像教材,教师也可以利用透明胶片自己动手制作。如在讲《变色龙》那课时,依据奥楚蔑洛夫对待小猎狗的不同态度设计几幅图画,运用特写、夸张的手法,重点突出他的动作、神态、表情,课堂中依据相关情节放映。这样,奥楚蔑洛夫就丑态毕露,文章脉络也显得清晰,学生也兴趣盎然,思维积极生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自己动手,利用胶片制作综合复习系统图表,以利于串点成线、联线成网。

在综合复习中,将所学知识综合成系统网络图表,并将其绘制在透明胶片上,即可投影使用。这样做可以避免多班次重复费时的黑板书写,从而引发学生联想,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信息储备,重温各种知识,进行整体比较;既言而有据,又大大减少了复习时间与学生课业负担,对提高复习效率和总体成绩大有禅益。

三、侧写,优化作文教学

1.利用录音、电视等视听媒体,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材料。

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响中能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感受艺术魅力,引发学生对其内容、主题、意境的联想,从而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我们利用《东方时空晨曲》,让学生反复听,再描绘晨曲中所表现的深刻哲理与情境;用录音机录下1996年五四联欢晚会节目,再根据录音写联欢会。通过这些听的感觉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确有很大帮助。

2.利用投影片,诱发学生写作灵感。

语文写作涉及面很广,有些写作内容学生一时难以清晰回顾。尤其是说明文,所说明事物的特点,由于缺少实物观察,学生可能不甚明了。若采用投影胶片或录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如写动植物之类的作文时,要求写一篇命题作文《蜻蜓》,此时学生感觉不好写。我们便利用生物投影片,并制作了3幅画:《蜻蜓在水面上疾掠》、《蜻蜓复眼的特写镜头》、《蜻蜓捉虫瞬间》。这样,学生就能抓住蜻蜓的特殊复眼、飞行本领高超、捉虫才能超众三个特征,写起作文来就胸有成竹了。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大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使用,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一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