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10-21 05:57:30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同时随访患者6个月,1、2年的肌瘤复发率及月经改善情况。 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较对照组少(P

[关键词] 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c)-0168-03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的中年妇女,该肿瘤发病率较高,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出血、腹部肿块及压迫等[1]。目前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用于保留子宫的术式,而研究表明,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引起术中出血过多,且副损伤也较大,术后复发率较高[2]。为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探讨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单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有30例为对照组,年龄29~48岁,平均(42.5±3.5)岁,平均病程为(2.5±1.2)年,其中单个肌瘤患者17例、多个肌瘤13例,肌瘤直径为0.3~9.5 cm。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年龄30~50岁,平均(44.6±2.8)岁,平均病程为(2.2±1.5)年,其中单个肌瘤患者18例、多个肌瘤12例,肌瘤直径为0.4~9.3 cm。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接受本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肌瘤直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行单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术前取膀胱截石位,全身麻醉成功后置举宫器,穿刺后气腹形成即为穿刺成功,于肌瘤最突出表面进行切开,前壁肌瘤纵向切开或斜行切开,后壁肌瘤横切开或斜行切开。置入腹腔镜头后依次检查子宫、附件及盆腔的情况,然后对子宫肌瘤进行切除。观察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先行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查找好输尿管走行后,于子宫颈峡部(即左、右侧子宫骶韧带上方1.5 cm处),将左、右侧输尿管及子宫动脉进行钝性分离,分离的子宫动脉约2 cm,以双极电凝进行电灼阻断,子宫动脉阻断后再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方法同上。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随访6个月,1、2年患者的肌瘤复发率及月经改善情况[月经情况改善判断:若患者月经量(一般20~100 ml)正常,月经周期正常(一般月经周期为28~30 d)且规律,即为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的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出现发热4例(13.3%)、腹痛1例(3.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发热11例(36.7%),腹痛6例(20.0%),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81,P

2.3 两组患者随访后复发率及月经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2年后的肌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访6个月、1年后的月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随访后复发率及月经改善情况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30~50岁女性的多见病,育龄期的女性也有一定的发病率[3]。对子宫肌瘤的治疗应考虑瘤体的情况及患者保留子宫的意愿,目前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切除子宫肌瘤,不仅满足了患者保留子宫的愿望,使未生育患者保留了一定的生育功能,同时对盆腔器官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也较小[4-5]。该手术由于切口较小、愈合快等优点而被多数患者所接受,因而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因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层的粘连较为紧密,故导致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中存在一个较大的缺点,即术中出血多,且术后肌层重新粘连导致肌瘤复发率较高[6]。有研究显示,单独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虽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当日即可下床活动、3~5 d即可完全康复出院、且不影响生理功能等优点,但存在出血问题及术后较高的复发率,使手术疗效降低[7-8]。为提高子宫剔除术的疗效,并减少术中出血及降低复发率,临床认为阻断左、右子宫动脉可有效减少子宫血液的供应,子宫动脉的上行支是宫体部位的主要供血血管,上行支的阻断可减少宫体的血供,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使得视野更为清晰。尽管宫体血供受到阻断,但宫体丰富的侧支循环保证了子宫的血供,避免了子宫缺血导致的坏死,不影响子宫的正常生理功能,故子宫动脉切除术对患者相对安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动脉阻断术时容易暴露子宫动脉上行支,故手术难度有所降低,也避免了损伤输尿管。多数报道提示,腹腔镜下双极电凝电灼子宫动脉对阻断动脉的供血具有很好的疗效,子宫血液供应明显减少,从而使术中出血量减少,肌瘤血液不足,增殖受限,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肿瘤的复发[9-10]。本研究在子宫动脉阻断术后行腹腔镜子宫剔除术,使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与对照组较为相近,说明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减少子宫剔除术中出血有很大帮助。经随访一段时间后,观察组不仅肌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月经改善情况也比对照组好,说明阻断子宫动脉血流减少子宫血供可有效阻止或延缓潜肌瘤的增殖及复发。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阻断子宫动脉对降低手术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复发率及改善月经情况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易凤梅,杨春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12,7(2):213-214.

[2] 陈滢,王晶,杨赛花.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6):488-491.

[3] 尹香花,顾扬,宋晶哲,等.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3):317-319.

[4] 吕秀宁,张玲玲.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9):84-86.

[5] 张流,赵仁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三种处理方式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9):1154-1156.

[6] 孙红梅,朱春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4):118-120.

[7] 金红梅.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中3种止血方法的疗效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2,8(4):386-388.

[8] 高然,李洁,张燕萍,等.垂体后叶素与子宫动脉暂时阻断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比较[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5):171-172.

[9] 吴湘,龚颖萍,许海南,等.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1例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120-2123.

[10] Aitken E,Khaund A,Hamid SA,et al.The normal human myometrium has a vascular spatial gradient absent in small fibroids[J].Hum Reprod,2006,21(10):2669-2678.

(收稿日期:2013-09-20 本文编辑:许俊琴)

上一篇:血压监测在复发性低血压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