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生态学角度分析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

时间:2022-10-21 05:00:04

基于教育生态学角度分析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

摘 要 教育生态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分支学科,它依据生态学原理,通过教育和生态环境的联系,研究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发现教育现象的成因,从而指导教育发展。本文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生态失衡现象,阐述了教育生态学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文化输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教学课堂的主要构成元素是学生、教师和环境,是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形式特征。教育生态学的主要功能是教育人才,辅助功能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属性,通过文化的传承和个人思想的融入,构建共同的价值观念。通过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生态缺失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是素质教育改革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1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教育宏观生态系统指的是在国家乃至世界的范围内所建立或者产生的教育环境,教育微观生态系统则指的是某个学校里某个课堂内的教育环境,它由教学设施、教学师资力量、学生和教学管理等组成。教育宏观生态系统和教育微观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教育生态系统。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属于教育微观生态系统的一个细胞,囊括了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三个生态因子。这三个因子之间互相联系,互为作用,如果一个因子发生了变化,势必导致其他因子的改变,从而影响整个教育微观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只要了解了三个因子中的不稳定因素,就能实现生态平衡,实现教育的作用。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学会必备的英语知识,还要学生掌握英语应用能力,可以进行基本的涉外交流和沟通。社会要求的转变,也使得高职英语学生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模式,更加注重英语技能的学习。但是在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教师依然以自我为中心,通过填鸭式教育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无法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师生间交流极少,学生就无法得到满意的语言训练环境。同时,学生们西方文化意识的薄弱,给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内涵造成了困扰,很多学生无法理解英语的表达方式,导致了他们无法满足社会上英语工作的要求。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缺失,势必给学生文化输出带来影响。

2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方法和途径

2.1 课内文化输入

(1)结合教材,适时引入文化知识。通过上述描述,我们可以看到,教材也是教育生态平衡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它很好地沟通了教师和学生,起到了桥梁的作用。现在很多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一般更侧重于精读和听力的模块,所以在精读的教材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加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明白西方价值观和我们国家的差异,让他们了解个人英雄主义和实用主义在西方思想中的重要地位。而在听力方面,教师可以将听力分成具体的情景形势让学生练习,例如,问候、感谢、道歉、邀请、约会、面试等。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不同国家不同人群的语言性格特点,为文化输入打下基础。

(2)结合词汇,讲解文化概念。词汇是人们长期沟通和交流的载体,很多词汇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特点。所以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应该就中西方词汇差异进行细致讲解,分析词汇在中西方语言应用中的不同,从而让学生领悟到两种文化的碰撞,挖掘出语言的共性,为之后工作生活提供帮助。例如在讲到送寿礼的时候,我们应该避免赠送龟鹤图等一类的东西给英美人,在吃饭的时候,也不应该点狗肉。虽然这些都是小的细节,但是如果疏忽的话,就会造成误解。

(3)通过阅读进行提高。很多学生会发现,在阅读的时候,文章字面上的意思都可以理解,但是在文章的整体把握上就会出现偏差,另外,学生们对于自己熟悉的文章理解得比较深刻,遇到生疏的文章就会显得手足无措。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对文化知识了解不够。因此,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容易产生歧义的方面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化的潜意识。例如,Friday在英语中有着比较特殊的含义,由于很多英美人信奉耶稣基督,而耶稣的受难日刚好是星期五,所以会有黑色星期五这一说。当你听到“Friday face”的时候,不要迷惑,它指的是“愁眉苦脸”的意思。但是在中文中,星期五就没有很特别的文化指示。再比如,在英语国家,很多人会认为13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而在中国,国人对4则比较敏感,所以了解到了文化内涵,对于英语整体阅读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

2.2 课外文化输入

(1)开展文化专题讲座,改变学习方法。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文化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召开讲座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掌握。同时,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适量的文化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然后分组讨论,通过学生自我劳动的成果,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加记忆的强化。同时,教师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跨文化交流,让学生多接触外国人,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文化内涵。

(2)借助报刊杂志的影响。一些报刊杂志例如China Daily,《21世纪报》等都有助于学生深刻了解外国文化,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这些期刊,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提高。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不同的环境下分别使用精读、略读和浏览,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课内学习很多情况下是枯燥的,报刊杂志中其他国家风土人情的介绍,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合理利用影像资料。除去报刊杂志,另外对学生有着强烈吸引力的就是影视资料。很多国外优秀的电影中,会有介绍外国人文特征,自然属性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电影观赏学到这些。同时,标准的英语发音,合适的人物对话,还可以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水平,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4)网络资源不可或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越来越普及,渐渐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工具。互联网的出现,有效弥补了部分学校跨文化交流条件的不足,使得英语学习的教育宏观生态环境更加融洽。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轻易查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上的便利。

3 结语

教育生态学的引入,为教师教学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教师可以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来进行英语指导。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优秀的英语人才。一个和谐的教育生态系统,极大地调动了各个因子的相互作用,在和谐的英语教学环境下,保证了学生最大限度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曹路漫.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1(8).

[2] 陈兴莉.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0(5).

[3] 邓海燕.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英语课题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2(4).

上一篇:中职校美术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