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抱团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分析

时间:2022-10-21 03:26:41

关于“抱团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分析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目前,中国人口已进入老年型,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老年人面临养老难等问题。为此,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养老政策和措施,但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多样化养老的需求。“抱团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养老难的现状,也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群所接纳。

关键词:“抱团养老” 人口老龄化 养老模式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不包括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侨)为137462万人,而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社会养老模式也面临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养老资金短缺等问题;还有诸如以房养老等其他模式,都不能很好地在老人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构建和谐的桥梁。由此可见,社会需要多元化的新型的养老模式以改善目前的现状,而“抱团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对缓解目前的养老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抱团养老”模式的起源和界定

(一)“抱团养老”概述

“抱团养老”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他们或是老同事、老同学,或同住一个村庄、社区,自发“抱团”生活、休闲、互帮互助,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感有所排解,也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二)“抱团养老”模式的历程

2014年9月,“抱团养老”工程正式由山东正当国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办。成立之后,该公司多次赞助及开展老年人活动。仅半年时间,“抱团养老”活动便有2000多名烟台市民踊跃参与。2015年上半年,“抱团养老”工程便在全国各地陆续成立分中心,为全国老年人提供服务,“抱团养老”工程深受各地老年人喜爱。

(三)“抱团养老”模式的界定

“抱团养老”是由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演化而来。他们可以是有血缘的亲戚,可以是多年老友、战友,亦或是多年相处、比较谈得来的邻居或同事。抱团的前提是有深厚的感情基础或是生活方式比较相近的人。

这种“抱团养老”其实早在古代就有相似的描述。《孟子・滕文公上》描述道:“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源于《大道之行也》)、“故人不独亲其亲”。《孟子梁惠王》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对“抱团养老”的一种赞许。这种方式施行的早期雏形可以说源于宋朝义庄。义庄是古代汉族社会风俗,可以给族人提供很多经济和生活支持,如领口粮、领衣料、借住义庄房屋、借贷等等,具有浓浓的“抱团养老”的色彩。

“抱团养老”是一种自发的养老模式,它给老年人充分的生活空间和自由,通常是老年人的朋友圈以及生活圈,通过自给自足、互帮互助的方式让老年人完成养老活动的过程。

(四)“抱团养老”模式的形成依据

不同于青年人,老年人因为身体与心理的改变使得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时代的发展加之子女的外出工作,导致老年人的生活范围逐渐减小,日常活动也非常单一,不再多姿多彩。并且,由于老年人单独外出不方便,经常会选择结伴或者抱团外出。在老年人的生活圈子当中,经常会出现“传染”的购买行为。比如,当一位老人购买到优惠的或者有折扣的商品,马上这个消息就会在同龄人生活圈里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便会一起去购买。这种老年人爱好抱团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体现了老年人的生活范围小、接触社会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则体现了抱团的活动方式带给老年人的归属感与可依赖感。正是老年人这种爱好抱团的活动方式形成了现在的“抱团养老”模式,并且为“抱团养老”模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抱团养老”模式的特征及优势

(一)“抱团养老”模式的特征

根据“抱团养老”的界定,我们可以了解到抱团是有深厚感情基础的一种结伴养老方式。这种方式免去了不同老人之间重新认识、磨合的过程,直接通过现有的圈子组成养老圈子,在一定程度上给老人的情绪提供了一个交流口。这种深厚的感情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亲戚。目前步入老龄阶段的老人们都是有很多兄弟姐妹或者是堂、表兄妹的人。他们大都年龄相差不会太多,熟悉程度高,是最容易发展成为“抱团养老”的群体。

第二,战友。战友情是中国人民军队本质的反映。这是一种互帮互助、坚如磐石的浓厚情感。战友们是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伙伴,是把生命交给对方、彼此信任和守护的人。这种情感也是不会被时空和距离隔断的情感,也是“抱团养老”意向较高的群体。

第三,校友。学生时期情感较为单纯,培养出的感情不掺任何利益杂质。

第四,邻居或是同事等。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这种群体相处的感情并不深厚,但也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并且相互了解,有共同的话题。

“抱团养老”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这一模式符合城乡实际。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老人方便、儿女放心的养老新理念,基本上能够覆盖城乡的大多数老人,让老人在养老问题上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各类老人都能够享受到充分的服务,满足老人的各种养老需求。

三、“抱团养老”模式中的新型养老模式构建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构建“抱团养老”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合居养老

作为“抱团养老”模式的一种,合居养老也有自己的特色。合居养老是老人可以将自己的住房出售,将钱财合并,对养老问题做个特殊组合,在较好的地段合资购买面积较大、功能较好的住宅,大家居住在一起,合作购房,共同居住开销,结成一个养老的生活共同体搭伴养老。这种养老模式既大幅度降低了养老成本,又消除了老年人的寂寞感。非常适合志同道合且又收入一般、住房环境较差的老年人。

(二)乡村养老

乡村养老也是“抱团养老”的模式之一。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适合众多的退休老人养老。有的城市老人本来家乡就在农村,退休后是叶落归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在城市感觉生活成本昂贵,在农村养老可生活得轻松些;有的老人喜欢贴近大自然,终日种草养花、爬山嬉水、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所以催生乡村养老这一养老模式。“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无疑,乡村养老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的益处很多。

(三)基地养老

基地养老作为“抱团养老”模式的一种,同样也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大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经济相对不够发达的区域,建造大规模的养老基地,将城市的老年人自愿移入居住,实施基地养老。这一养老模式既可大大提升养老的品位和生活质量,又相对节约了养老成本。老年人居住在基地养老后,还可以将原居住于城市的闲置住房,通过出租或出售的方法将价值搞活。这种养老模式适合有一定经济实力、喜欢亲近自然又不愿离家太远的老年人。

四、实施“抱团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

对于大多数城市老人来说,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往往是他们穷极一生所追求的安身立命的根本。“以房养老”是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而目前想要实现这种“抱团养老”,需要老人们住到一个相近的房子内。这就带来了新的消费理念――出租房屋或者房屋倒按揭。“倒按揭”也称“反向住房抵押贷款”。是指房屋产权的所有者把房子抵押给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对房屋拥有者进行评估,每个月支付一定数额的钱。与此同时,房屋所有者仍可居住在房中。但房主过世后,房屋的升值部分归第三方所有。中国老人们能否打破传统观念,接受新理念,实现真正的“抱团养老”还有待考察。

(二)完善法律环境

现阶段,我国配套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如果大范围实施“抱团养老”,势必牵涉到房屋使用年限、产权等等问题。

第一,只有拥有房子的产权才能拥有出租或者抵押房子的权利。很多老人为了子女的未来,将自己名下的房产转给子女。一旦想要走“抱团养老”的道路,房子的产权问题会存在争议;第二,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也决定了老人能否选择“抱团养老”。对于经济条件优渥的老年人来说,不需要以出租房屋的方式实现抱团养老;第三,中国的土地使用权存在时间限制。中国房屋有七十年大限,如果要续期,需再交土地出让金,再办手续。因此,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抱团养老的广泛推行,给方案落地带来不小的麻烦。

(三)完善养老服务

社会应针对老年人“抱团养老”提出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及时的社区服务,使得老年人能够在社会中尽可能独立生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成为有用的公民。发达国家的老龄服务发展得较为成熟。而在我国,虽多数省市已相继有“抱团养老”的模式兴起,但仍处于一个逐步的学习、摸索阶段。因此我们可以多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渐完善国家养老服务。

“抱团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尤其是对于七八十岁的老人而言,他们的人力资源开发效益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如果低龄老人能照顾高龄老人的生活起居,那么敬老院、养老院里面那些专业的护工显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抱团养老”对于一些高龄老人以及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老人来说,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障碍。另一方面,“抱团养老”更主要的是消减老人们的孤独感,解决精神层面老来有“伴”的问题,以及避免“独居老人家中去世几天才被发现”等极端个案的发生,其他实际方面的功能还有待开发与提高。而且“抱团养老”要想真的让老人能“就地享福”,仍需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与帮助,才能做到完全意义上的自给自足。

五、结束语

“抱团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必将成为我国养老的新趋势。从宏观角度来看,“抱团养老”可以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从微观角度来看,它带给我们的则是对于国家老年人人性化的养老方式以及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对策。

人类是群居动物,交流和陪伴是不可或缺的。老人们在一起互帮互助,彼此倾诉排解,大大减少了“老了不中用”、“被抛弃”等这些消极思想的产生,防止了老年心理抑郁的倾向。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抱团养老”属于一种自助和他助相结合的养老方式,家人的关心和社会的关爱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要想全面推广这种养老模式,仍需要政府层面的“制度性鼓励”,政府要提供平台支持,既要有物质上的支持,更要有政策上的支持。

“抱团养老”体现了难能可贵的共同体意识,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模式的推行必将带动社会的发展,让每个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这也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统计数据[OL].环球军事网,2016- 04- 03.

[2] 黄欢.抱团养老[N].华西都市报(成都),2016- 03- 01.

[3] 禄永峰.“抱团养老”体现养老应不拘形式[N].海南日报,2016- 03- 01.

[4] 黄蓉萍.你选择何种养老方式,主要养老方式大PK[N].每日商报,2016- 02- 23.

[5] 刘孙恒.“抱团养老”只是看起来很美[N].红网,2016-03- 01.

[6] 侠子.国内外16种最新现代养老模式,您适合哪一种[J].老同志之友,2009(11):19- 21.

[7] 苏长春.照搬国外经验水土难服 保险版以房养老或成鸡肋[N].北京商报,2014- 03- 26.

上一篇:武术在徐州市中学推广的现状研究 下一篇:对话博鳌:繁荣的亚洲需要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