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21 02:39:46

【前言】浅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浅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我们的教学才能是高效的。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设疑、讨论、试讲、划分句子成分、灵活运用公式、情感等几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把学习当做一件乐事,更为主动。关键词:激发 激起 激活 激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学生能够有效开展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果没有兴趣,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的学习也成了对教师的一种应付。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学生的数学成绩怎会得到提高,更别说数学能力了。因此,我们每一名数学教师都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有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一、设疑激发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对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之后,设以适当疑问,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其内在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应结合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经常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解决实际生活、生产及科研中的问题的实例,从而提出有关问题。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大桥的桥梁、盖房用的铁柁都要做成三角形呢?在讲圆的时候,教师可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不做成方形的呢?学生为这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深深吸引,为了解决它们,认真听课,积极寻找答案,由此激起了自身强烈的求知欲。二、讨论激发兴趣在讲课的过程中,当学生对某些问题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时,教师不能轻易表态或直接一票否决,而应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本组的最佳答案。学生为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积极主动地去查阅书本,互相解释说明,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对所学知识兴趣更浓。如小数末尾的0一般可以删去,可是有时又不能删去。教师在教学时可出示这样的讨论题:(1)0.70与0.7分别表示什么意义?(2)0.7=0.70吗?(3)0.597保留两位小数是多少?(4)把70%化成小数等于什么?(5)3.96+4.04=?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计算结果或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等情况,小数末尾的0一般删去,而按要求保留的小数,末尾的0不能删去。从讨论的学习气氛中,学生既能准确掌握知识,又能灵活运用知识,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三、试讲激起兴趣教师可指导学生亲自去试讲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因为年龄小对任何事物存有好奇心,对试讲会很感兴趣。教师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试讲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学生会亲自动手动脑,把问题弄清、理清和道清。试讲者会认真备课,对于学生不懂或不好说清的地方,教师要适当给予指导,使试讲者充分理解要讲课程的内容。在试讲者讲解的过程中,旁听的学生积极配合,因为他们的讲课教师“换”了,换成他们身边的学生了,并且有一天也可能会是自己。这样改变了学生的“角色”,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记得牢固。例如,在讲多项式的乘法公式:(a+b)(a-b)=a2-b2时,我指导试讲学生找出其中由一般到特殊的规律,使其发现问题,并理清问题,从而道出问题,达到学生教学生。没有环境的压力,也没有角色的压力,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自学能力。四、划分句子成分激活兴趣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多数是利用文字型数学语言表述的。因而,在学习中能否正确理解有关字词,对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有着直接的关系。数学语言既精炼又严密,学生在学习时难于理解,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其成分,找出主干,抓住中心词。这样既能理解其含义,又便于记忆。如对于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划分成分,找出主干,其中“直线是切线”是主语,这时,我们可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直线,谁的切线?这就须找出二者的定语各是什么。什么样的直线即“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谁的切线,“圆的切线”。这样把句子成分划定,学生理解与掌握也就不困难了。又如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该句的主干为“直径平分弦、平分弧”,教师可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直径,平分什么样的弦与弧?句子成分理清、结构固定,使学生掌握起来简单方便,使数学教学与语法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枯燥的定理或定义变成有趣的划分句子成分。五、灵活应用公式激发兴趣对于某些计算题,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先乘除、再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势必会使运算复杂。对于有的题,仔细观察,能利用公式,则会简便计算,且不易出错。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出一些能够运用公式法计算的题。当学生没发现运用公式而是按一般做法去解题很麻烦时,教师适当指导运用公式法,让学生发现两种做法的结果虽然一样,但是运用公式法既简单又不易出错。学生尝到了甜头,找到了解题捷径,从而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如计算(■+■)·■(■-■),如果按乘法分配律的运算就很繁琐,利用平方差公式得:原式=a(b-c)=ab-ac。学生经过观察,苦思冥想,找到解题的捷径,尝到利用公式的甜头,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六、情感激融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学生当中,与他们一起做游戏、说笑话、谈未来。久而久之,师生之间距离缩短,感情加深,教师对学生就有了很大的吸引力,在学生中建立了威信。例如,教师可经常观察一些学习兴趣不高,不好管理的学生,当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上出现种种困难时,教师就像“及时雨”出现在他们面前,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就在这种师生的亲情中,师生的关系近了,而且他们听教师说的话,对学习也感兴趣了。学生也就能够在学习兴趣中融入对教师的亲情和信赖,学生有事也愿意说给教师听,对于教师的话,他们也坚信不疑,这样就进入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正轨了,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倍加努力,充满信心,极大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去。实践证明,教师要教好数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这兴趣在主体与主导配合默契的学习环境中发展,从而使学习变成一件乐事。这样学生就容易获得成就感,看到自己的飞跃,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得到稳定、持续和加强,最终提高了数学综合素养。(责编 高伟)

上一篇:试论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