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的潜在优势看汉字拼音化问题

时间:2022-10-21 02:20:12

从汉字的潜在优势看汉字拼音化问题

摘要:汉字适应汉语的发展和特点,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汉字音义二维,高形差度,使其在阅读识别速度上具有显著优势。另外,大量同音词的存在,也是牵制汉字无法走拼音化道路的一大因素。汉字自身的特点决定,汉字拼音化是一条死胡同。

关键词:汉字;显著优势;拼音化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198-02

1986年12月和1987年8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北京召开的“汉语汉字讨论会”的消息,并介绍了“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的内容。其中,“汉字将由音义分离向音义结合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拼音化”;“汉字至今仍适合记录汉语,它的缺点可以弥补,不会出现字形的拼音化”,成为两会争论的焦点。毋庸置疑,这一关于汉字拼音化的论争无论是对汉字研究的方向还是对于汉字发展的相关决策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汉字的未来发展会如何,汉字拼音化到底可不可行呢?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从汉字自身潜在的优势上找到答案。

一、汉字遵循文字发展规律并与汉语相适应

语言或文字为了交际的需要,都必须遵循明确而简短的发展规律。明确而简短是对立统一的。随着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必然不断丰富,语言和文字就要增加表达新语义的方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人类社会交换信息的主要手段,其本身越简约,其效能就越高。形体简约而表意力强,是体现一种语言文字先进程度的唯一标志。因而,为确保实现语言文字的简约,就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当时的具体语言环境,并要改造语言和文字的自身结构,而汉语恰恰是世界上最明确而又简短的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它适应汉语的发展和特点。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袁晓园教授对语言文字发展的规律有深入的研究和卓越的见解,她认为简约化是一切语言文字发展的总趋势。她运用比较语言学方法,对印欧语系诸主要语种进行了长期研究,结果发现英语英文是简约化程度最高的语言文字,主要表现在词量较少和语法简单两个方面。可是,如果与汉语汉文相比,英语英文就相形见绌了。首先,汉语从甲骨文时代开始,积累的实词总数为2万2千个,但英语的历史积累词量已达到41万多,接近汉语的20倍。简约特性的另一个体现就是汉字占空间小,与任何拼音制文字相比,汉字所占空间要小得多。汉字的这一优势,除了能大量节约纸张,提高印刷速度,降低发行成本,简化图书管理和使用外,最可贵的是可以节约亿万读者的大量精力和时间。根据全苏印刷科学研究所的统计,印刷同一内容(铅字排印),汉字本仅为俄文本的五分之一。比如,印一部《战争与和平》,俄文本为汉文译本工料的5倍。以阅速相同来计算,读俄文本用1000小时的话,读汉文本则只用200小时,能够节约百分之八十80%的时间。反过来讲,一个人一生读书的时间相等,读汉文本比读俄文本要多读5倍的书,这对一个民族的智力开发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所以说汉字是个有系统、符合人类思维习惯的科学体系。

二、汉字是音义二维的高形差度语素文字。在阅读识别速度上有着不可比拟的显著优势

王士元先生曾在《语言和文字的生理基础》中对世界上的文字种类作过较科学的归纳,认为不同的语言发展出来的文字所走的道路是不同的,和语言关系最为密切的真正表示区别性特征的因素文字就像朝鲜的倍文,写起来元音是一个系统,辅音是一个系统;像英语、德语等文字单位所代表的是音段,它保持着和词、词位和语法之间的简单关系;而像日本的假名所代表的是音节文字。中国的汉字则是一种音义二维的文字,它是离语音最远的文字。世界上所有需要拼音的文字都是要通过语音的中介才能与语义发生联系的,而汉字就不完全如此,它的形体直接与语义联系在一起,有的字甚至读不准它的音也可以知道它的意义,这就大大加快了汉字的阅读速度,而且更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汉字是高形差度的文字,而且它的形体区分度很大。汉字在印刷或手写模糊、残缺笔画部件,甚至是在撕掉或者遮住字体的一半的情况下,句子照样可以顺下去Ⅲ。可见,汉字相对于拉丁拼音文字来说,优势十分明显。汉子这种在学用上的简易性、阅读的高效性,正是衡量一种文字学用价值的重要指标。

三、个性突出、形义紧密结合的方块字可以排除同音混淆的障碍

汉字的同音异义字(词)多,只能用汉字这样的书面形式,才能有效解决同音混淆的问题,这是纯音素的拼音文字所做不到的。每一个汉字记录汉语的一个音节,汉字在记音的时候不具有特定性,但是所记录的词素义和词义却是具有特定性的。拉丁拼音文的字母只有一个音素,一个单词同音必定同形,如“避”、“壁”、“璧”都读“bi”,这在拉丁拼音文字中就无法确定它的所指,即使有了具体的语境,也不会如加了形旁的方块字那样能够让人迅速明白过来。尤其是出现在缩简的文句或是诗词曲赋的文体中,拉丁拼音文字更容易造成误解和歧义;而使用方块字,再精简的语句也不会发生这种情况。所以,拉丁拼音文字想要取代汉字,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消除同音字(词)歧义的问题,而这似乎又是无法解决的。

四、具有超时空性与超方言性的汉字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悠久历史的文字之一,它是由中国汉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以读音简单、构词灵活、易于识别等特点耸立于世界文字之林。汉字的生命力,表现在超时间和超空间两方面,在时间上绵亘千古而不衰,在空间上不受方言限制而共识。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文字,如埃及的楔形文字、古巴比伦文以及中国的西夏文、契丹文等,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它们自身的缺陷,后来都被历史所淘汰,变成了“文献语言”。汉字则不然,它是一种“古老的活文字”,“古老”是说它历史悠久,“活”则是指它生气蓬勃。它经受了长期的历史考验,日臻完善,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人们在认知汉字时,往往可以不依赖语音而只凭汉字的形体与意义和概念建立联系,即“以形载义”。

过去,有人担心汉字将在“电子时代”消亡,可是,电子计算机反而证明了汉字是一种高效率的文字,在传输与书写方面,和拼音文字同样方便迅速,而且某些优点非其他文字所能比拟。所以,有些语言文字学家预言,汉字将长期立足于世界。5000年的汉字发展史证明,汉字超时间性的特征十分明显,尽管古今语音多有变异,但汉字作为书面语言却是一以贯之的,语法基本一致,造字规律相同,因而始终是一脉相承,这就为今人理解古汉语提供了有利条件。就字形而言,汉字由甲骨文而金文,由篆书而隶书,又由隶书而楷书,字形虽有改变,而字意却是相通的,所以,即便是最古老的甲骨文,现代人仍然是可以识别它的。

汉语是表现民族的意义体系,也是我们汉民族的价值体系,这是拉丁拼音文字音素文字根本无力做到的,废除汉字必然会损害或毁灭几千年的汉字文化。所以,在汉字的发展研究领域,如果想要得出科学的结论,就不能脱离开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要全面地、联系地、整体地理解汉字的发展和演变。

汉字相对于拼音文字的优势不仅仅只是这几个方面,汉字不但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而且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也功勋卓绝。在文字研究领域,传统的文字学理论一直是建立在西方音素音位文字的基础上的,因而得出图画文字一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这样一种阶段论。这种理论从某些方面看是正确的,它反映了某些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轨迹,对于文字产生初期的历史发展的概括,也大致是准确的。但断定文字的发展一定要由表意阶段发展到表音阶段,认为表意体系的文字是落后的,只有表音文字才是先进的,这些都是片面的,错误的。这种错误的理论集中地表现在对汉字的评价上,中国学者们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提出汉字必须改革,一定要走拼音化的道路,其实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的。

当然,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的缺点也是明显的。第一,由于字形不表示字音,也不能一见字形就知道字义,因此必须有人一个一个地教,不便于自学;第二,在审美特征和心理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封闭保守性。第三,汉字能够通四方、通古今,是以脱离口语为代价的。第四,汉字读音因地而异,不能用来做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总之,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它与作为记录对象的汉语中的语素和词处于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状态中。但是,汉字作为汉民族的文化的一个典型子系统,经久不衰,绵延不绝,却并不是能简单地就能以保守、落后的棍子打倒的,西土文字也是不能代替它的。实践证明,它不仅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大地上继续茁壮成长,而且影响日渐扩大,播撒到了更广阔的领域里。对于汉字的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它的优点和缺点,着眼长远,全面规划,尽可能保留其现有的优点,消除其缺点,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实施,使汉字最终成为世界上的最佳文字。

上一篇:浅析山东临淄的清明节民俗活动 下一篇:农民合作社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