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10-21 01:39:11

对于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的思考

摘要:为维护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应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加强对待遇领取人员的认证工作,从根本上杜绝冒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待遇领取 资格认证 思考

一、现状

截至2014年上半年,荣成市机关事业单位共有离退休人员8194人,遗属1030人,当年基金支出1.82亿元。为有效防范冒领养老保险待遇的发生,我处目前开展了异地委托认证、上门认证、指纹认证等认证方式,建立了人社、民政系统共享信息平台。同时,我们还依托镇(街)老干部活动办公室建立了覆盖全市的老干部服务网络,传递社会保险经办信息,反馈离退休人员生存状况,成为做好资格认证工作的重要支撑。2010年以来,我处共查处多领、冒领养老金52人次,追回金额20余万元。

二、问题

1.认识基础差。部分待遇领取人员不支持开展资格认证工作,有的心态不端正,抱持“公家的钱多赚一分是一分”的错误观念;有的对这项工作不理解,甚至持反感态度,把资格认证理解成对领取人的不尊重。一些居住较远或行动不便的待遇领取人员,对预约上门认证人员甩脸子、不配合,抵触情绪严重。

2.认证成本高。在指纹认证方式中,为方便待遇领取人员就近采集,需要在每个镇(街)保障所和社区都配备指纹采集仪,并建立联网的指纹信息库,投资较大。基于这一因素,许多地区的待遇审核认证局限于每年一次,甚至采取抽查的办法进行,降低了服务效能。

3.认证难度大。一是照片辨识难度大。目前的照片合成技术远超识辨技术、伪造技术远超鉴别技术,因此照片识辨的难度非常大。二是个别单位把关不严,因利益诱惑而导致出现虚假户籍证明、死亡证明和火化证明书等,给认证工作带来难度。三是瞒报、谎报死亡时间问题。尤其是异地居住人员死亡后,家属隐瞒不报成了惯性,出现“不查不报、查到拖报”等棘手情况,给调查取证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4.认证困难多。目前,我市人社、民政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可及时发现本区域内待遇领取人员的生存状况,但对越来越多在异地居住的人员却无能为力。目前采取的委托异地经办机构认证的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方经办人员把关不严,容易造成冒领者蒙混过关等问题。此外,如离退休人员发生多领或冒领,一旦查出还可从一次性抚恤金中扣除,而如果享受遗属困难补助的人员发生多领或冒领,追缴难度则非常大。

三、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争取理解支持。一方面,通过深入宣传教育,营造讲诚信、守公德的良好社会氛围,强化待遇领取人员的守法、护法意识,鼓励社会监督举报,并进行适当奖励。另一方面,结合我市目前正在开展的诚信体系建设,关联诚信管理制度,将待遇领取人员家庭成员情况纳入诚信信息系统之中。若发生冒领行为或隐瞒死亡的,扣减家庭成员个人信用分值,定期向社会公布,并列入诚信系统“黑名单”,起到警示作用。

2.创新认证方式,降低认证成本。目前,待遇资格认证多采用指纹识别认证,将指纹作为鉴别的唯一特质。鉴于指纹认证中对介质要求较高、失败率居高不下等系列问题,可考虑采用较为简单且同样具有唯一性的声纹识别来进行辅助认证。采取对方声纹样本后,在资格认证期内,待遇领取人可随时拨打电话,在语音提示下在线应答说话,系统进行自动识别,快速完成声纹识别身份认证。相比指纹认证,声纹数据采集具有设备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灵活、识别准确率高、认证便捷高效的优势,将大大降低认证成本。

3.创新认证技术,健全认证制度。针对照片鉴别难度大的问题,一方面可尝试采用较为先进的人脸照片识别软件,另一方面可定期邀请影像专家等专业人士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普及鉴别伪造照片的相关知识;针对异地死亡瞒报的问题,可与养老金发放银行联手,对待遇领取人员每季度进行资格认证,同时结合完善人社部的社保异地退管系统,利用异地信息系统平台开展待遇资格认证,加大对异地居住待遇领取人员的管理力度。

4.创新受理模式,建立预警系统。截至5月底,荣成市81岁以上去世的待遇领取人员占47.1%,76-80岁的占17.39%,71-75岁的占14.49%,70岁以下的占21.02%。由此可以看出,对老龄群体甚至医疗费用高出平均值的人员给予重点关注是必要的。根据待遇领取人员的特点,细分人群,以年龄、身体状况等为重要特征建立预警系统,实现对待遇领取人员的动态管理。通过实时预警,将名单下发至社保所、社区加以重点认证,将节省30%以上时间和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基于岗位轮换浅谈水库管理组织与职工生涯管理... 下一篇:北京村级计生专干培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