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性

时间:2022-10-21 12:14:36

高职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性

1高职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性

1.1高职教师师德修养,是一流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一流的高职院校引领着高职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是行业的标杆和准绳。因此一流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外,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爱岗敬业,爱生尽责,育人育德。这样才能发挥一流院校的榜样作用,带动整个高职群体和谐、稳固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高职教师的高尚师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1.2高职教师师德修养,是培育人才的根本需要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一名优秀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教师的劳动就其本质而言是完善和优化人的素质的劳动,教师劳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教师本人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方法乃至为人处事的态度等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也可以说师德水平直接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身正”,学生方能“利其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才能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才智,才会成为推进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

2高职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

2.1率先垂范职业道德规范

2.1.1爱国守法

教师要坚贞不渝、始终如一地热爱党、热爱国家,时刻铭记党和国家的教诲,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忠诚于党和国家,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教师要讲政治、讲理想、讲纪律,身体力行爱国守法准则,自觉将爱国守法融入到教学、生活中,提高师德修养。(本文来自于《技术与教育》杂志。《技术与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2.1.2敬业爱生

教师就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注重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热爱培育祖国的未来,热爱自己工作的热土,才会热爱学生,做到每一天都无私地付出。高职学生个体差别较大,某些学生文化素质底子薄,教师要平等地对待他们,一丝不苟地热爱每一个人,给予他们学习上的热忱帮助和生活上的关心。

2.1.3教书育人

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传授道理,传承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培养学生知识、培训技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必须细致耐心、严谨公正、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用真挚的感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灵,用崇高的理想指引学生开辟人生的道路。教师要利用课堂和课外经常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言传身教,把教书育人工作贯穿于整个过程中。

2.1.4严谨治学

我国近代思想家黄宗羲曾经说过:“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教师必须坚持不断学习,并经常思考、反思,努力提升综合素质,提升师能,才能胜任教学,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知识、技能,业务纯熟。这样,在授课时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旁征博引,引人入胜,深入浅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1.5服务社会

教师要深知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要勇于担当,服务于大众,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在教学、科研、教研等活动中,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社会服务成果的应用性为出发点,诲人不倦、辛勤工作、无私奉献。

2.1.6为人师表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到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他们的道德修养、思想意识、仪容仪表、治学精神以至工作态度都起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这种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都无法替代的。

2.2完善师德修养的有效机制

2.2.1建立、健全师德建设激励机制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对教师进行道德评价。可以制定专门的教师师德奖励制度,设立师德奖励基金,对于师德水平高,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给予表扬、奖励,评职晋级优先,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带动全体教师提高师德修养水平。

2.2.2建立、健全师德管理、监督机制

学校形成科学的师德管理、监督机制,可以建立督导评价制度,制订师德巡视制度,设立“师德评价箱”,鼓励学生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对于师德失范者,进行处理,以儆效尤,警示师德欠缺教师转换观念,转变态度,努力提升师德素质。

2.3营造崇尚师德的社会氛围

弘扬正气,树立师德风范标兵,加大力度宣传师德修养高尚典例,营造良好师德修养氛围,形成加强师德修养的社会潮流。同时加强对师德的监督,建立师德监督网站,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对教师师德起到示范和警戒作用。我们相信在社会、学校、学生及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职教师的师德修养一定会得到极大地提升。

作者:贺丽 单位: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质量与安全系

上一篇:教师师德与学生培养的关联性 下一篇:当代教师师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