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初探

时间:2022-10-21 11:38:46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初探

摘要:本文先是具体分析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格局,继而借重劳动要素贡献比率实证测算了我国劳动收入的合理比例,最后对比实证结果给出了引起问题所在的一些可能因素,并相应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 按劳分配 劳动贡献比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2012年的GDP增速在7.5%左右,GDP总量已经超越了日本,位列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与之相伴随的是,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5432美元,在全球排在第80位左右,而且中国还有1亿多人达不到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标准。我国目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方式进行收入分配,但是在具体执行中,却出现了诸多不合理的现象。本文先是具体分析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格局,继而借重劳动要素贡献率实证测算了我国劳动收入的合理比例,最后对比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公平与平等是有所区别的,蔡继明(1991)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去认识公平与平等,认为如果平等是收入的平等,那么公平就是一种对分配机制的价值判断。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平分配的判断标准:效率原则或禀赋原则以及平等原则。他认为收入不均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状。

唐勤(2001)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公平和效率可以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唐小果(2008)对收入差距的合理性做了较为清晰的阐述,她认为,判断收入差距是否合理,首先要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合理,而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主要在于判断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合理,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合理最终体现在生产条件的分配和经济关系是否平等。

上述文献主要着眼于收入分配不公这一状况的本身,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对收入分配不公这一现象所可能导致的后果做了详细的研究,但具体来讲,收入分配不公的现实影响主要归结为两大类问题: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郭兴达(2001)说明了我国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就会挫伤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张旭虹(2003)的研究更为具体:一是不利于稳定我国GDP支出结构的比例关系,导致最终消费需求在GDP 支出中的比例过低;二是影响总需求的有效增长,阻碍国家经济的内在循环。

社会稳定:章宏友(2001)指出收入分配不公会因为人们心理的不平衡感而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郭兴达(2001)也说明了收入分配不公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严重影响,分配秩序的混乱对社会各个层面均会造成消极的影响。

三、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状况

评判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最多使用的是基尼系数,国际的惯例一般是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据相关文献援引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20世纪80年代为0.21-0.27,从2000 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越过0.4的警戒线,2003年已上升至0.458,2009年是0.47,在已公布的135个国家(地区)中名列第36位,这些数字说明我国的贫富分化问题比较严峻。

如果从收入结构细分的话,会有很多角度可供展开,限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提出以下三个方面:

1、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差距一直在扩大,其中1985年时,城乡收入比达到了最低,为1.86:1,而在此之后收入的差距就开始稳步的上升一直到目前的3.3:1左右,20余年内几乎增长了一倍。

2、收入分配越来越向政府倾斜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1997 年至2007 年,我国G D P 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 升至20.57% ,企业盈余从21.23% 升至31.29% ,而劳动者报酬却从53.4% 降至39.74% 。

表1 中国财政收入年涨幅

*数据来源:2009年国家统计年鉴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速最高达到了32.4%(2007),这一态势直接导致了在我国GDP比重中,政府汲取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加上我国目前的转移支付机制还不完善,这一因素进一步加大了当前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局面。

3、要素分配的差距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3 种生产要素在财富分配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调整力量。房地产、资源品、金融证券等成为“最赚钱”的暴利行业,导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发生偏移。全国总工会的一个调研显示,自1997年至2007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 以上。为了进一步考察当前劳动收入占比的不合理性,下一部分将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近10年来劳动收入占比的合理值进行简单估算。

四、对我国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合理份额的实证估算

考察生产贡献的源泉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有三个:资本、技术和劳动力。本文选取了1988年至2008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就业人数作为自变量,国民总收入作为因变量,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回归关系。利用相应的数据,使用Eviews 5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得到下式:

Y=1.484876I+24260.8L-132950.4 (1)

*其中国民总收入为Y,固定资产投资为I,就业人数为L*

为了考察劳动与资本之间收入分配的相对关系,并考虑到本文是从定性角度分析问题,可以在式(1)的基础之上,做以下简化处理,以下式的结果作为对劳动贡献比的估算值。

(2)

依据上式,我们可以简单测算出历年的劳动贡献比,考察近十年的数据,结果如表2所示,为了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劳动收入分配的扭曲性,在表2中同时列出了相同年份的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

上一篇:我眼中的移动搜索 下一篇:枣树春季接穗的选取及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