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引入影视作品的尝试

时间:2022-10-21 11:04:33

语文课堂引入影视作品的尝试

摘要: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自觉性又不高,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很好地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开发利用新的教学资源。笔者在教学中把影视作品引入语文课堂,因势利导,把学生对影视的浓烈兴趣巧妙地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进而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和思想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资源 影视作品 激发兴趣 提升素养

2009年修订的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到“倡导教师积极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中职语文课,作为中职学校基础课之一,承担着为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和文化素养服务,以及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任务。对这些本来文化基础就不好,学习自觉性又不强的中职生来说,如果语文教师还是一成不变地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仅凭借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学生对语文学习必然缺乏新鲜感,缺乏兴趣。我也曾有过困惑,不过很快意识到,寻找一个突破口来激发这些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最关键。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我认为身处影视业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从教材中汲取精神滋养,但每个学生都会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为此,我尝试着在课堂上引入影视作品,感觉此举令语文课堂更加生动了,学生们的表现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一、引入影视作品的功能

电影艺术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很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20世纪初期,北大之父蔡元培先生就指出,要“倡导媒体教育,特别是电影媒体”。他说:“电影是唤起民众之利器,也是教育之有力工具,电影对兴我中华有大用处,得教育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而且,他特别强调电影是“七分教育,三分娱乐”。

可见,影视作品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影视作品有着教材文本无法企及的优势,它综合了文学、戏剧、绘画和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同时,影视作品还与许多课文内容相互联系,又具有直观可视特点,易构建视听觉体验的教学情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语文素养,增强审美品味。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我们的时代,电影是最有力的教育因素,对儿童是这样,对成人也如此。”当代影视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也说过:“电影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加健康快乐和充满爱心地成长。而优秀的电影,依靠具体生动的故事和情节来吸引人们的注意,有利于学生理解一些复杂的东西。”

二、引入影视作品的方法

方法一:语文课堂引入根据教材内容直接改编的电影,通过情景呈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中职语文教材尽管在编排上已经考虑到学生特点,但是对这些无法很好静下心来阅读的中职生来说,显然仅让他们从文字角度根本无法达到深入理解文本的效果。而引入根据教材内容直接改编的电影,刚好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因为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声画结合,亦静亦动,而且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影视作品,往往比一般的文字作品更形象,比一般的表演更生动。

比如,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编排了一篇课文,是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作品《一碗清汤荞麦面》。文章叙述的是母子三人遭受厄运之后团结拼搏而苦尽甘来的感人的励志故事。作品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可如果直接让学生通过文字去感受理解故事的感人之处,他们可能只会停留在表面肤浅的理解。所以,我上这篇课文前,先在课堂上播放了1992年日本根据作品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一碗清汤荞麦面》,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看得很投入,课后有同学说当看到一些感人画面时感觉自己的眼睛都湿润了。这部影片的播放,既缓解了平时语文课沉闷压抑的气氛,又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洗礼。影片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天公把一种魅力隐藏在困难的事业中,只有敢于且尽力直面困难的人才能够意识到这种魅力。所以之后的一堂语文课,我顺势让学生进行大讨论,引导学生让影片中的情景再次在头脑中呈现,从母子三人、老板夫妇等角度来说说文章的感人之处及给自己的启示。结果我发现这堂课学生表现相当活跃,感觉他们对文本确实有了深入理解。

方法二:语文课堂引入与教材内容有一定关联并延伸到课外的影视作品,既对教材进行了拓展,又帮助学生扩充了知识。

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仅局限于教材知识的传授,内容不够丰富暂且不说,单从教学过程来说也会显得枯燥乏味,势必调动不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引入与教材内容有关联的影视作品,这样一方面丰富了课堂容量,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影视作品中获得众多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规范的语言示例以及丰富的民间用语。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绝佳平台。

比如,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编排了作家王宗仁的作品《藏羚羊跪拜》,课文描述了一个发生在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凄美故事:一个老猎人正要捕杀藏羚羊的时候,这只藏羚羊用哀求的眼神望着他,双腿扑通地跪倒在地,流出了眼泪……课文的一个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藏羚羊伟大、神圣、悲壮的母爱,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树立尊重自然、关爱生命、珍惜环境的意识。简单讲授完课文后,我特意安排在课堂上播放了电影《可可西里》,这是一部反映民间保护野生藏羚羊的影片。学生看完这部影片,被里面的场景深深震撼了,明白了何为广义的“责任”,人生中该如何来尽责任,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影片表层所传达的保护野生动物的主题。

又如,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编排了一篇课文《邮差弗雷德》,课文叙述的是相貌普通的弗雷德,从事着一份在别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作――邮递,却实现了由平凡到杰出的跨越。刚好我所教的是物流专业的学生,这篇课文与他们的专业特点联系相当紧密,所以我较为全面地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鼓励学生争做“弗雷德”。文中的弗雷德是美国一名普通邮差,继而我向学生介绍中国同样有着这样普通但却不平凡的邮差,比如王顺友。刚好国内2007年拍摄的一部名为《香巴拉信使》的电影,就是根据邮差王顺友的真实事迹改编的,把一个乡邮员辛苦孤独的生活和工作生动地展现了出来。为此,我在课堂上专门播放了《香巴拉信使》,看完影片后不少学生表示,内心有一种由衷的感动,有经过一次洗礼和陶冶的感觉。

方法三:语文课堂适当引入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感受语文课堂的乐趣。

教育中,如果单纯地对人说教,往往会显得苍白无力,德育效果不甚理想。其实,学生们从来不是被教师要求才学习的。教师生硬要求学生,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娱乐当中发现什么是有效、正确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教育。

比如,张艺谋2010年新拍的影片《山楂树之恋》在全国公映后不久,我就在语文课堂上播放了这部影片让学生欣赏。这部影片被众多媒体评价为反映的是“最纯洁的爱情”。我播放的初衷是想对中职学生中出现的早恋问题进行积极引导。因为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早恋现象,现在最常见的做法无非是说教而已,但是这样的教育效果是不大理想的。所以,我想通过影视作品让学生认识爱,探讨爱,明白究竟什么才是纯洁、高贵的爱,最终让学生对爱情有一颗敬畏的心。从学生课堂上的观看状态来看,可以很肯定地断定学生很喜欢这部电影。在之后的一节口头作文课上,我要求学生针对影片《山楂树之恋》来发言,可以谈里面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可谈影片反映的主题思想。不少学生甚至能结合说到影片中人物的台词来发言,一方面说明他们对语言已经有了积累吸收,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对爱情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时隔不久,我又给学生播放了同类题材,泰国拍摄的一部影片《初恋这件事》。学生除了喜欢里面唯美的场景,更是被男女主人公为了爱而付出的不懈努力所折服,也为男女主人公最终收获了真爱而欣喜。两部影视作品的欣赏,对学生的爱情教育自然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当然,影视作品的声像刺激可能会削弱学生对文本品读的思考联想,所以每学期也只能适当选用,最多每月播放一次,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彰显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影视作品中也充斥着厌学、比阔、赌博、暴力等内容,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力和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让影视作品能真正为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服务。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巧设地理课的导入环节 下一篇:浅谈动点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