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地理课的导入环节

时间:2022-03-10 08:06:04

巧设地理课的导入环节

摘要:地理课堂中的新课导入环节,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悬念导入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联系实际导入新课,能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趣味导入,学生参与意识强;布疑置阱,能使学生主动探究,自觉动手动脑。

关键词:导入 课堂气氛 兴趣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地理课,课堂导入环节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匠心独具地创设能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境,引入新课,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会迅速转移,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堂课的学习上来。其次,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活跃于疑惑的交点,引入新课时,教师联系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展示矛盾,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促使他们的大脑积极思考,顺利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期。

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能否进入学习意境。导入环节的设计要求有:在原则上要突出一个“趣”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一定的情感,唤起某种动机,培养人的意志;在形式上要突出一个“新”字,使学生倍感新奇;在内容上要突出一个“巧”字,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出发,刻意将新的知识巧妙地设计在原有的知识中,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获取新知识。

一、巧设悬念,设疑导入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的。一上课,教师首先设疑,突出与课本内容联系紧密且学生难以想象的问题,便能迅速激发学生思维,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热力环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设疑:冬天在一个温室里,如果把门打开,冷风是从门的上方涌入还是下部涌入?在学习地球公转时,设疑如下:我国的汕头市,一年有一次阳光可以直射井底,这是为什么?悬念立刻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全班同学都兴致勃勃地思考着、议论着,一下子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

二、联系实际,案例导入

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兴趣高。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城市的区位因素时,笔者从自己的家乡――博山区导入:博山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说,有说旅游的,有说河流的,有说矿产资源的。笔者通过让学生分析博山有名的几个大企业,像钢厂、水泵厂、减速机厂、电机厂等,它们的发展都和博山丰富的煤矿、铁矿有关,博山的琉璃和陶瓷比较有名,这和博山丰富的石英砂矿、陶土等有关。博山还有很多其他矿产,如铝土矿等。所以说博山兴起的主导因素是矿产资源。然后笔者话锋一转,说到在1961年,淄博市政府从博山迁至张店,说明博山的发展有制约因素,学生又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是交通,有的说是因为矿产资源的枯竭,有的说是地形。此时笔者适时引导:一个城市的制约因素应该不止一个,但肯定有一个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学生纷纷得出结论:交通因素。

三、谜语故事,趣味导入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知识的兴趣。”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巧妙地利用猜谜、故事、游戏、谚语、民谣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授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时,单纯记忆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便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例如:三伏天盖被子――武汉(捂汗),船出长江口――上海,两个胖子――合肥,双喜临门――重庆,圆规画鸡蛋――太原,等等。简单的谜语、故事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对于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在猜谜语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很轻松地掌握了。

四、故设陷阱,释疑导入

针对学生易犯错误的知识点,故意设置陷阱,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激起他们追根求源的精神并深刻地落实知识。例如,在讲授黄河的治理这一部分知识时,首先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长江为什么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学生回答从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通过江口入海的年径流量等方面均为全国首位,因此有第一大河的称谓。教师立马设疑:黄河的情况怎么样?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回答: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教师抓住这一机会,大声指出“错了”!(学生大吃一惊,引起注意)为什么呢?请大家把黄河的长度、流域面积和入海径流量与我国主要河流比较一下。通过顺理成章的释疑,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

五、音乐视频,欣赏导入

针对课前学生的躁动,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视频,更容易引导学生进入安静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印度这一部分知识时,播放强烈的印度歌舞视频;在学习俄罗斯这一部分知识时,播放芭蕾舞――《天鹅湖》的视频;在学习交通运输时,播放歌曲《天路》;在学习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时,截取影片《美丽的大脚》中有关孩子们接雨水的视频,都给人以震撼。此时,无声胜有声!

巧设地理课的导入环节,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开放性思维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导入环节设计成功,不仅仅会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而且课下也能再次回忆,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基础上实现思维的创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 张敬亚)

上一篇:减轻学生数学课业负担,重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语文课堂引入影视作品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