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吕氏春秋》中“气”的意义

时间:2022-10-21 10:33:00

研究《吕氏春秋》中“气”的意义

摘要:《吕氏春秋》这本书的是对先秦各家思想中的精华的吸收,但在近代以前并没有这本书书的研究并没有得到重视,在近代以后,对其的研究才开始变得多起来,但对其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在道、政治、养身、音乐等方面,“气”的研究较少,因此,对其进行“气”的专题研究对我们了解《吕氏春秋》思想很有帮助,在研究“气”的过程中,还应该把《吕氏春秋》与道家思想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吕氏春秋 研究目的 气

说到为什么研究《吕氏春秋》中的“气”思想,可以分为三个小问题进行回答,一是为什么应该选择研究《吕氏春秋》。说到《吕氏春秋》,就不得不说高诱对其的评价――“绣正《孟子》章句,作《淮南》《孝经》解毕讫,家有此书,寻绎案省,大出诸子之右。”从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吕氏春秋》在高诱的心目中的地位。《吕氏春秋》包含的内容丰富,虽然不是成书于一人之手,但是思想却能够一以贯之,这是难能可贵的,高诱在《吕氏春秋序》里是这样说的,“然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检格。”但是此书从问世一直到近代,学者研究的都很少,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学者对吕不韦其人品行的不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吕氏春秋》思想庞杂,难以作具体的界定,自从《吕氏春秋》被《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著作以后,虽然在《汉书・艺文志》里评价杂家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并且“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但后世儒生已不再研究此书,中国传统对学术究竟属于哪个流派比较看重,所以导致《吕氏春秋》不为我们所熟知。在现当代,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吕氏春秋》的研究又重新得到了重视,但是,对其思想的把握,仍然没有深入进去,因此,我认为在现当代,对《吕氏春秋》进行重新解读甚至重新定位,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此书的思想,甚至能通过对此书的研究还原当时的一些现实情况,进而指导我们现阶段的一些实践。这就是为什么应该选择《吕氏春秋》作为研究课题的原因所在。

二是为什么要研究《吕氏春秋》中的“气”。“气”的思想在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影响深远,地位非常高。在《国语》、《左传》、《易经》中,都对“气”有一定的叙述。在先秦哲学家中,关于“气”的思想也随处可见,比如老子、庄子、孟子、荀子,管子,他们对“气”都有一定的认识。“气”的思想由零碎的一些见解,转变为一个体系化的思想,由经验之谈变为哲学上的思辨之学,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在这里我们有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气”由经验认识演变为哲学认识,中间必然会有一个过渡,或者说是承上启下的中介,这个过渡是什么呢?我认为《吕氏春秋》这本书就是这个过渡,它在“气”思想演变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此书可以说是对先秦哲学思想的一次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这本书并不是零碎的拼凑,而是把各家的长处都吸收过来,形成了自己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必然吸收了先秦时期各家的“气”思想。所以,我们如果希望透彻的了解“气”思想的历史演变,就必须把握好《吕氏春秋》中的“气”思想。虽然中国传统对“气”一直都很看重,但是纵观“气”思想的研究历史,在近代以前,人们对《吕氏春秋》中的“气”思想研究较少,系统性的研究更是几乎没有。而在当代,虽然研究《吕氏春秋》的人很多,提出的见解也很多,但对《吕氏春秋》中“气”的思想研究,从目前来看,没有专门的文章。我提出研究《吕氏春秋》中的“气”思想,一是希望能够了解“气”在《吕氏春秋》这本书中地位如何,是如何对书中的政治、军事、音乐、养生等思想进行指导的;二是要弄清楚,《吕氏春秋》中“气”的思想在中国“气”思想的发展历程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是如何影响“气”思想的演变历史的,这就是为什么要选择研究《吕氏春秋》中“气”思想的原因。

三是《吕氏春秋》中的“气”思想为什么要与道家联系起来研究,为什么能以道家联系起来。胡适先生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里这样说:“杂家是道家的前身,道家是杂家的新名。汉以前的道家可以叫做杂家,秦以后的杂家应该叫做道家。研究先秦汉之间的思想史的人,不可不认清这一件重要事实。”虽然不能肯定胡适先生说的就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们可以确认的一点就是,《吕氏春秋》与道家关系非常紧密。我有一个师姐,她做的博士论文就是把《吕氏春秋》与道结合起来研究,而我,则是从“气”这个侧面把《吕氏春秋》与道家思想进行比较。在《吕氏春秋》这本书中,蕴含着道家的养生思想、治国思想、处世思想,甚至于它对这个世界的总体把握,也是与道家思想吻合的。既然《吕氏春秋》与道家思想密不可分,那么,我们需要回答几个问题:一是两者联系的的基础是什么呢?也就是此书为什么会吸收借鉴道家的思想,我认为这个出发点就是“气”。以往的学者研究道家,更多的是研究“道”本身,而我这篇论文,则是从“气”来研究“道”、研究两者的关系。在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那里,他们对“气”都有一定的认识,而《吕氏春秋》中也有“气”的思想,通过对《吕氏春秋》与先秦典型道家(老庄)“气”思想的比较,我们可以对道家的历史发展有更透彻的了解,对“道”也会有更透彻的了解。二是道家思想在其中的地位如何?我认为《吕氏春秋》这本书是以道家思想作为其指导性思想的,其中可能吸收了一些儒家墨家法家的思想,但这些思想并不是指导性的思想。三是要研究“气”与“道”两者的关系,两者究竟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又是如何影响万事万物的?把《吕氏春秋》与道家进行比较已经被深入研究过了,但是,以“气”为出发点来研究两者关系,几乎是没有的,我希望通过对其中“气”的研究重新定位道家思想在《吕氏春秋》这本书中的地位。

对上述三个大问题的解决,就回答了为什么我们应该研究《吕氏春秋》,为什么应该研究《吕氏春秋》的“气”。从近代以来,对《吕氏春秋》的研究变得多了起来,新的思想层出不穷,在中国知网上以“吕氏春秋”为关键词的论文接近三千篇,而专著也有近百本,这些都是我研究《吕氏春秋》的重要理论来源,我认为,《吕氏春秋》这本书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会随着我们研究的深入逐渐提高。

上一篇:《老子》中的“道”字 下一篇:论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