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之浅谈

时间:2022-10-21 08:36:18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之浅谈

摘 要:当今的小学教育重在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而现代教育技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开辟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教育技术;小学;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245-01

叶圣陶先生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这句话揭示了作文的心理过程。长期以来,小学生对作文持恐惧心理,甚至患有作文恐惧症。作文质量较低,甚至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要在情景中产生。如果我们抓住小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最感兴趣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新颖、活跃、创新的基因,控制其情绪,激发其兴趣,引导其想象,学生就会迸发出乐于作文的创新智慧之花,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帮助他们解决“无话可说”和“无从下笔”的问题。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让小学生在观察中间接地感受到沸腾的社会生活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借丰富经验激感。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生创造“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并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优化作文心理,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写作情感,展开丰富想象,从而提高写作水平,这不失为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写作情趣是获得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兴趣是在愉快良好的心理中产生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一个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的灵感。习作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兴趣才能产生,思维才能活跃,情感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才能绚丽。因此,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活泼、舒畅的创新作文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写作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营造创新氛围呢?

首先,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小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表现为畏惧、厌倦、失望的心理。教师要强调学生“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去掉各种条条框框,只要表达真实情感,不胡编乱造就行。教师要注重作前辅导,让每个学生感到写作是一种“需要”,甚至不吐不快,这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关键。例如:在教学第七册《观潮》时,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展示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潮来前江面的平静旖旎;潮来时那“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的磅礴气势;潮头过后那风号怒吼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示到了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直观、形象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因为,我们农村的学生是没有机会亲临这种场景的。课件的恰当运用,无疑是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最好途径。

其次,要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在作文教学中,课堂语言力求生动活泼、适合儿童心理。教师要注意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创造形象生动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口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创造性地扩写片段、续写结尾、缩写全文等。这样,既愉悦了身心,又培养了学生创新作文的能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启动创新思维,广开写作思路

思维是学生写作心理的核心。学生从阅读、观察生活到写成文章的过程就是把感知所捕获的信息和记忆所贮藏的信息转化为新的信息输出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启动创新思维潜能,利用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广开写作思路。

学生作文时常常只从一个角度出发,一条思路到底,硬搬范文模式思路受到了限制。怎么会有好材料呢?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如听录音再现获取信息,观看录像得到素材,课件演示、人机交流获取资料,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才能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展开思维。如要让学生写一篇借物咏怀的习作,教师可以《蜡烛》为例,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制作的蜡烛和电灯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再自己到网上收集有关资料,教师指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有的学生从蜡烛的用途—照明体会它照亮别人毁灭自己,有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有的学生虽然也从用途出发,但角度不同,着重从应用的时间和范围思考:蜡烛平时默默无闻,电灯一灭它就挺身而出,给人以光明,它那无私奉献甘当配角的精神多么值得学习呀。有的学生则通过寓言写蜡烛与电灯的竞争,告诉人们要承认科学,不能阻挡时代的潮流。有的学生从反面思考揭蜡烛的短处—不坚强,告诉人们要坚强努力、勇往直前。多媒体的运用,学生思维得到了训练,创新之花得以迸发,作文思路也打开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面对同一个题目能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出现几十种新题材、新立意,作文园地百花盛开,争奇斗妍。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鼓励创新想象,培养独创能力

想象是从此事物的特征想到还不曾存在的彼事物,并按人们能够接受的样子或熟悉的状态表达出来的思维方式。它能够给人们以宽阔的思维空间,只要你认为是合理的,就可以把它写成是存在的。作文离不开想象,现象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想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多样,主题更深刻,感情更饱满,思路更广阔。没有想象的文章是干瘪无味的。

一般说来,想象是自由的、大胆的、丰富的。但想象的自由是建立在对必然规律的认识基础上的,是对生活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即合理。所以康德说:“想象是‘自由的’,但又是‘合符规律的’”。想象有其本身的规律:或取其质同;或取其意反;或取其联系。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塑造形象,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能力。如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满树的石榴花开了,啊,这可太美丽了。看见它仿佛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一朵花就像一朵小火苗,三百朵花就是三百朵小火苗,在绿叶的衬托中更显出生命力的旺盛”。这些描写,是小作者通过对画面有重点地观察、抓住事物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结果。

上一篇:工程建设施工中安全和质量管理 下一篇:浅析京杭运河徐州站在开展江苏省内河航道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