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IT方式的中小企业在制品管理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21 07:37:54

基于JIT方式的中小企业在制品管理问题研究

摘 要:在制品管理是中小企业生产过程中困扰已久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多工序、多品种制造业企业中。由于企业产品特征导致在制品管理的难度,JIT方式难以付诸实践。结合JIT思想与ERP系统,实现对在制品的物流与信息流有效控制,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小企业物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在制品; JIT;ERP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8—0024—03

引言

在制品(Work—in—process,WIP)是指处于在加工或待加工的原材料、零件等,存储的目的是为了等待下一道工序的再加工。中小企业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及客户个性化需求时,产品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加大了生产过程中物料管理的难度。JIT(Just—in—time)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JIT的基本思想是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是 20世纪50年代日本丰田公司为应对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市场环境,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同时要求高质量、低消耗的条件下创新的一种生产方式,也称准时制生产方式。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生产规模、供应商协作水平等条件限制,在物料管理中难以精确化管理,导致JIT生产方式难以实施。

中小企业物料都是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仓库或工位传递向另一个仓库或工位,不断的处于搬运、存储、装卸的状态,构成了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者都针对性的做了相关研究。汤越[1]认为,中小企业在面对物料库存大、供应不及时的情况下,应该通过对企业物料管理实施精益物流系统,实现精益仓储与配送,降低物料成本。高林[2] 在生产物流中引入JIT方式,以看板为媒介采取拉动式生产,前道工序生产后道工序所需质量和数量的产品,减少物料的储备、在制品的数量,以准时化的要求精确管理生产物料。庄芝茗[3] 在ERP系统的基础上阐述了物料管理的系统化与流程化,运用“子库存”的方式,实时的监督生产中适时适量的流转。总结上述方法,都是以流程化与信息化管理生产中的物料,减少生产过程的物料周转环节与数量,做到JIT方式的物流管理,以实现物流成本最低为目标。然而,石新有[4]认为JIT的实施过程中拥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储备相比于JIT方式的“零库存”,在面对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时更有优势。王爽、赵景芬[5]认为在实施JIT方式中应该具备生产自动化、标准化,稳定的材料供应和顺畅的产品销售渠道,才能做到防止停工待料与物料积压。因此,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来,在物料管理中推行JIT方式虽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此方法降低物料成本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JIT方式下在制品物流管理

在制品管理的起点是投入原材料的第一道工序,终点是截至产成品转入成品仓以备发运。在这个过程中包括物料的搬运、存储、配送、信息处理等。在制品管理的需求贯穿于生产过程的始终,其存在也是为生产服务的。在制品管理的效果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运作,更影响产品生产成本。因此,在制品有效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

1.在制品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在制品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在制品过多,造成现场管理混乱、线边物流积压、配送难度加大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作。以某汽车配件厂某产品线为例,其成品主要由壳体与塑胶件两大部件组成,其中壳体有4道工序,塑胶件为三道工序,壳体与塑胶件与其他外购件在总装车间组装完成。由于壳体和塑胶件的工序完成时间不同,加工节奏不一致,以至在总装车间经常形成塑胶件的积压,等待壳体的完工,或者外购件未及时供应,都影响最终产成品的完工计划。同时,塑胶件过早完成生产,其半成品的管理导致物流成本增加,也会造成产成品成本上升。

在生产过程中,物料随着生产进程不断改变形态和位置,不是处于加工、装配状态,就是处于存储、搬运和等待状态,其本身并不能产生价值。在制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尽量减少物料周转中的这些环节,缩短时间。在制品积压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节拍不一致,在零部件等待下一步加工时造成等待的现象;二是服务外包商的不协调,企业将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由于供应商的交付没有遵循JIT方式的要求,经常出现过早或延迟交付的情况;三是生产过程中,生产部门采用领料的方式获取所需的物料,没有合理控制好领料的时间和数量,将半成品由库房转至生产线,造成线边物流积压,导致物流资源的浪费。

2.在制品物流管理库存优化方法。解决好在制品积压问题,对于实施JIT方式有重要作用,既是推行精益生产的基础、改善现场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小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必经之路。(1)均衡化生产。中小企业在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化生产过程中,可以将订单合理安排,对生产计划进行优化排序,在单位时间内将同一客户或同一订单所需产品均衡化作业,所需各个产品生产节奏连续化,力争在同一时间完成加工步骤,然后安排配送,缩短客户订单的生产周期,降低在制品与产成品的库存。(2)拉动式生产。JIT方式中注重工序间的协调,强调前道工序生产后道工序所需数量和质量的半成品,将后道工序视为前道工序的客户。中小企业面对产品品种和数量的不确定,依据订单进行生产,依据MRP原理,以订单产品清单倒推前道工序的半成品,直至原材料,防止过量生产或过剩生产。(3)生产看板与领料制度。看板是实现JIT的重要工具,把生产过程中的物料移动作为信息传递媒介。JIT方式要求改变传统生产的领料制度,用现场配送取而代之。在生产现场以看板为工具,在一定的时间显示所需的物料需求量,配送中心及时配送,以减少生产线边的在制品和成品,看板作为生产计划与物料流转的连接点。(4)物料搬运与5S。根据物料搬运的活性理论,选择标准化、单元化的托盘与料箱,将在制品按5S管理的要求在生产现场定置管理,便于对物料进行盘点,同时对于因配送或计划产生的零尾零件及时清理,保证生产现场物料的有序,以此降低线边物料数量,促进JIT方式的实施。

上一篇: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方法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公务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