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

时间:2022-08-06 10:17:54

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

摘 要:中国投资银行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企业各类融资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从产业的视角看,中国投行业在战略定位、业务流程上存在瓶颈。分析了投资银行业的瓶颈及其发展对策。

关键词:投资银行;战略定位;业务流程;竞争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8—0054—04

美国著名金融学家罗伯特·库恩曾对投资银行下过四个定义,最常见的是:从事证券承销、兼并与收购、并重组咨询、基金管理、风险投资及证券私募发行等活动的公司叫投资银行。在国内,投资银行特指券商的一个部门,投资银行部为客户提供包括股本融资、债务融资以及财务顾问等全方位的投资银行服务。

中国投资银行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为资本市场和产业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截至2011年底,中国A股上市公司2 342家,证券市场市值26万亿元,证券化率达到66%,2010年融资金额5 846亿元。然而,作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介的券商投行发展依然落后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通过比较中美投资银行在战略定位、产品设计及业务流程等方面的表现,我们发现中国投行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增强投行竞争力的对策。

一、中国投行的战略定位问题

中国投行业务在战略定位上存在瓶颈。战略定位的瓶颈体现在客户定位和产品构成两个方面:客户定位与开发的问题在于客户比例发展不均,定位策略尚不明晰,不利于长远与规模化发展;产品构成的问题在于产品结构不平衡,债权融资与并购/财务顾问业务成为较明显的业务短板。

(一)客户定位问题

中国IPO市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以大项目为主的券商凭借资源优势,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定位中小项目的券商市场份额有限。近年来,中国首发IPO市场显示出清晰的竞争格局:第一类:定位超大型项目,立足北京,资源资金实力雄厚;第二类:定位中小型项目,立足深圳,起步晚扩张迅速,市场化程度高;第三类:没有突出项目定位,立足本地,传统业务见长,券商业务特征较不明显。

从不同定位券商市场地位的发展趋势来看,大型券商的领先地位十分稳固,主攻中小型项目的券商以清晰定位逐步壮大市场份额,而无项目侧重的券商市场份额波动性大,前景堪忧。

(二)产品构成问题

股权承销是中国投行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债权与并购/财务顾问并未获得充分发展,整体业务结构存在隐忧。股权和债权承销业务与市场状况和政策风险的关联性高,其营收金额于近年出现较大的波动。股权承销业务一直是中国投资银行业务主要营收来源,其占整体业务来源比重高达80%以上。债权承销业务偏低,仅占整体投行业务约10%的比重。并购/财务顾问业务在近年出现快速增长,但由于其基数较低,无法平衡股权资本市场变动对营收造成的冲击。

中国资本市场较倾向于股权融资的发展,债券业务运作不顺畅。其主要原因来自内外两个方面。从外部来看,主要因为中国债权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股权融资相比,中国债权融资规模所占资本融资市场比例仍相对有限,债权发行和交易政策规范尚有待完善,国内各类债权品种近年来才相继试点推出,其作为融资作用尚未全面发挥,具备发行债券资格的公司相对有限,投资/交易市场的容量仍有待发展。券商内部债券业务运作不顺,投资银行部、债券部、固定收益部之间的协同效应未能发挥,未建立起职责明晰、实力雄厚的债权销售/交易团队,后台支撑不足。

中国并购市场投行参与度较低,且并购案多为国内外大型投行垄断,加上现阶段内部资源支持相对有限,并购业务未能全力开展。而国际领先投资银行的业务组成十分均衡,其中并购/财务顾问业务更是投行业务的重心,这需要中国在思考中长期发展战略时引起重视。国际并购/财务顾问业务的技术含量高、投入人力大,费用超过一般融资;并购顾问业务占高盛与摩根士丹利近50%的营收来源,显示其国际一级投行的地位(见图3)。

二、中国投行的业务流程问题

业务流程方面,存在流程两端偏弱的问题,即在新客户的拓展和既有客户的维护管理方面亟待改进,直接导致了目标项目储备不足。业务流程的瓶颈体现在客户拓展、产品设计、销售服务以及客户管理等四个方面。

(一)客户拓展评估

1.价值发现。投资银行的价值建立在对企业和行业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大势判断的基础之上,通过行业经验发掘企业的真实价值,是赢得市场的最佳武器。

专注的行业侧重有利于券商发掘潜在客户,并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服务。以中金公司行业团队建设为例,中金公司在投行业务方面,培养了多支行业团队,其中以金融、采掘、石油天然气等为首。

2.渠道管理。受限于职责建立、信息传递与激励考核机制的不足,中国投行现阶段未能有效调动分支机构人员对投资银行业务的积极性。

(二)产品设计评估

产品设计:主要体现在产品能力方面,产品经验丰富,但须进一步强化产品设计能力,提升客户价值。产品设计是投行成长关键。产品设计与创新能力是国际投行赖以生存的重要指标,具体体现在根据市场变化趋势,立足客户需求,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合。中国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在现阶段法令的规范下,投行产品所能发展的空间有限,不易体现产品差异化。

(三)销售服务评估

销售服务:在销售资源方面,后端销售资源的配合有待加强;在内外部融资方面,融资管道支持不足。

1.销售资源。由于国内承销市场的特殊性,券商内部销售支持机制尚未完善,前端业务承揽单位现阶段兼负销售责任。目前所面临的证券销售问题:工作重心倾斜:投资银行长期投入在前端客户开发,以目前资源无余力兼顾后端的销售;资源利用问题:与机构业务部、销售交易部、固定收益部并无协同机制,未能充分利用交易端资源;防火墙建置:证券发行人与投资人的利益取向不同,若未健全防火墙机制,长期而言将损害投资银行业务的公信力。销售能力为国际领先投行的核心竞争力,相较于国际领先投行,中国投行业务的销售能力明显单薄,成为投资银行业务长期发展的隐忧之一。

上一篇:巧用电教媒体推进历史教学 下一篇: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