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美术

时间:2022-10-21 07:34:51

浅谈民间美术

一、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内涵

民间美术是一个多义的概念,简单的来说,民间美术是相对于正统文化中宫廷的、文人雅士的艺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它是劳动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艺术形式。民间美术,可以说是民族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在今天,它是相对于专门家的美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它是民族民间生产者自己创造、自己欣赏或使用的造型艺术和实用美术。这种美术的创造,带有很大的自发性、业余性和自娱性。

中国的民间美术遍布农村、牧区和渔区。在那里,几乎没有一个人不与民间美术有着亲密的关系。他们或者是创造者,或者是享用者,无不置身其中。而民间美术的审美形态和形式种类丰富多彩,其文化内涵深远丰厚,与远古的原始文化艺术观念遥相呼应,并且两者有着渊源嬗变的血缘关系。他的许多造型、图式可以上溯到华夏民族的起源与中国文明的源头。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俗学、民族学、历史考古和文化人类学的价值。

例如,陕西流着一种民间剪纸,叫做五道娃娃。当地人把贴在门楣上,具有一种招魂辟邪的职能。五道娃娃是象征东西南北中的五方神,其实早在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了五方神。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陶盆,上面描绘的五个手拉手的娃娃就是今天民俗剪纸中“五道娃娃”的印证,它并不是表现原始社会祭祀舞蹈的场面,而是孙家寨人招魂辟邪的一种器物,以求生命复活与永生。由此可见,民间美术正是沿着人类本源艺术一直发展延续到今天的。

但是,民间美术在历代都未受到过重视,它往往被认为是浅俗的东西而很难载入史册。我们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人类在创造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人类艺术以两个大系平行向前发展。一个是亿万劳动群众创造的民间艺术,这是人类本源艺术的发展延续;另一个是职业艺术家和画院学院所创造的上层艺术,主要包括宫廷艺术、宗教艺术和文人艺术。民间艺术是从史前文化开始的群体艺术,而上层艺术则是职业艺术家创造的个体艺术。在过去我们只是继承了后者,而对于民间艺术,由于历史上文野俗雅的偏见,是没有地位的。但是民间艺术无时不在滋养、哺育着上层艺术与专门家的艺术。作为人类文化艺术的母体,民间艺术永远是所有上层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土壤”和“宝库”。

二、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

1.象征性

中国的民间美术是一种象征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观念艺术。它常常是利用文字和语言的多音多意,以及习俗中的象征含义。例如民间图案中的鸡和羊,寓意着吉祥,莲花和鱼象征着连年有余,蝙蝠含铜钱名为福在眼前,等等,这种具有象征含义的民间美术品是非常多的。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不是再现自然,它所传达的主题是非常含蓄,这是在其他类型的艺术中无处寻觅的。例如同样画一支荷花,早期西洋画强调真实,一定要花此时、此地的此一朵花。而中国文人画是写意的,画荷花是画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表现的是一种人格,而民间美术中的荷花却是另一种观念:荷花代表女性、阴性,配上象征阳性的鱼,鱼戏莲,就成为表现恋爱的图案。由此可见民间美术造型既不象西方早期绘画那样以模仿自然为审美前提,也不同于中国文人画那样“画抒吾意”。

2.实用性

“男耕女织”是中国传统的农业自然经济的特征之一,生活方式就是自给自足,人们生活在农村里,一切生活资料都必须以自己的劳动来解决。男子耕种,并从事费力的加工劳动,如木作、建筑、烧制瓷窑等;女子操持家务,并从事刺绣、纺织、布艺等。在这种最基本的、简单的生产中,主要目的在于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因此,民间美术品的各种造型都非常突出地表现出它的实用性特征。例如陕北炕头上的拴娃石,它一方面寄托着大人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祝愿,但更主要的还是他的实用功能,是为了避免小孩子乱爬而摔下炕去。

3.地域性

地域性的社会文化传统塑造着区域内居民的文化性格,制约着民众的生活习尚,从而形成了各自的区域性特征。这种区域性特征在民间美术的造物活动中显得尤为鲜明,其综合了劳动者的社会生活需求、风俗习惯、物产等因素。是约定俗成的功能和审美标准在某一区域内的具体表现。例如面花、面羊等面塑习俗以黄河流域的小麦产区为盛,正是因为以面食为主的生活习俗,才产生了精美的礼馍、 面花艺术。

4.积极向上性

中国的民间艺术是一种“乐感文化”,是一种欢乐的艺术,与西方的“罪感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为出发点的大部分西方文化,认为生活目的只是为了赎罪,以获得原谅从而获得新生。这种思想观念在他们的艺术作品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中国,几千年来,以个体农业为基础而生存的庶民阶层,他们摆脱不了天灾人祸、饥寒和贫穷,他们只能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慰籍中求生,他们祈祷万物有灵,祈求生命和生殖繁衍,幻想着喜庆和吉祥。其哲学观念是轮回的――“今天不好,明天会好”,“今生修好,来世有报”,他们总是对将来、对来世充满着希望。因此,他们的美术作品大多不表现现实生活的艰苦,而极力去表现理想中所期待的美好。

三、学习民间美术的现实意义

《猪八戒吃西瓜》是中国的第一部剪纸动画片,它是将中国古老的剪纸艺术,皮影戏与电影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这门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片中的人物造型不受自然色彩束缚,采用民间美术传统的对比色,格外鲜亮、悦目。除了吸取皮影和剪纸的优点,还将传统戏曲的服饰特点糅合其中,使作品极具民族特色。随后拍摄的《渔童》进一步发挥了剪纸片的特色,人物塑造又有创新。尤其是借鉴杨柳青的年画,从手抱鲤鱼的胖娃娃形态中脱颖而出的作品《人参娃娃》,还在国际上两次获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话在剪纸动画中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特色的剪纸动画形象,吸收了陕西皮影用驴皮制作的技术,山西剪刻窗花的艺术,这些富于民族特色的剪纸动画片成为了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界的一大亮点。然而,在今天的动画领域,中国似乎忘记了皮影、剪纸这些古老的传统艺术能够为动画制作提供便捷的工艺手段,依然在模仿中苦苦探索自己的道路。剪纸动画,也如同那些老的手工艺一样,称得上岌岌可危。

由于中国特殊历史的破坏,时代变革的冲击,价值观念的转移,都威胁着一些传统民间美术的生命。以后,我们开始向西方学习,并在很多地方开始否定自己。学习西方,从当时维新的角度看是进步的、必要的,但是,不能看不起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更不能忽视民间的老百姓自己的文化。

民间美术在现代还有没有生命力呢?民间美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生存方式,也是理论研究的一个命题。因此,我们就必须充分理解它的渊源关系,结合现代观念和现实生活念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创造出具有新时代精神的艺术品。

我们向民间美术学习,首先是因为它扎根于最深厚的生活之中,渗透着劳动民众的审美意趣和理想愿望,也体现着我们民族的心理素质。它不仅仅是一种美的艺术和贴近民俗的艺术,它也是研究人类文明进化史的活化石。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精神所在,绝不是简单的看他们的造型规律,也不是只为延续民间工匠的艺术生命,重新恢复传统的辉煌,重要的是吸收民间美术中的文化内涵、吸收民间艺术本源的活力,并把它贯注到新的创作中去。我们谈保护传统文化,重要的是使它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本和基础,进而创造新时期的新文化。传统不是枷锁、不是束缚,如果没有传统文化这个基础,创造新的东西就没有根,强调民族化的重要性也就在这里。

参考文献:

[1]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

[2]王家民.中国艺术设计概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3]魏力群.民间美术与高等美术教育?.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靳之林.论中国民间美术.《美术研究》2003年03期

上一篇:浅谈戏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下一篇:浅谈“被”字句的汉越互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