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会计向电算化发展的探讨

时间:2022-10-21 05:54:58

农村会计向电算化发展的探讨

摘要:在目前信息社会条件下,大学课堂中存在主动记笔记的学生少、在记笔记学生中能记的内容少、真抓课堂笔记的任课教师少的“三少”状况。造成学生不愿意记笔记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怠惰心理,很多人根本不懂得如何记笔记,课堂上老师照本宣科的情况也不少见。虽然大学的课堂普遍采用多媒体、网络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课堂笔记之于大学生学习、成长仍有其独特的价值,需要师生共同重视这一传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课堂笔记;大学生;信息社会

在现代信息社会的条件下,大学课堂普遍采取了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学习的方式多样化,记笔记这种传统的方法是不是有必要继续发扬?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有关调查展开探讨。

一、大学生记课堂笔记的现状

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主动记笔记的不太多。虽然每学期上课第一节都提醒他们要记课堂笔记,但不少人对此事根本充耳不闻,部分人在开始几周应付一下,真正能认真坚持下来的凤毛麟角。与笔者读大学时学生普遍记笔记的情况相比,与现在大学生这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有天壤之别。

笔者于2010年春季正式把课堂笔记列入课程考核,其评分占总评的10%,开学第一节课便将此规定及评分标准告诉学生,此后的几周上课也多次提及。其别强调,笔记所记的内容除课件外,更要注重对没有课件的老师讲课信息的捕捉,自己对老师讲课的即时思考。到第七周,笔者检查了三个班215个学生的笔记本,结果有27.8%的人未能提交;22.3%的人记录的内容很少,可以看出学生纯粹是为了应付检查,前两者加起来占了一半人。余下的一半,也基本上是把课件上的部分内容抄下来,至于课件上没有的,极少有人能记录,更不用说有自己的思考。一直到期末,仍然有14位学生(约占7%)坚持不记,放弃了笔记部分的成绩。

为了比较全面了解大学生记笔记的现状,笔者于2010年12月对广东省6间高校96名在校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在被调查对象当中,男生占56.2%,女生占43.8%,年级方面涵盖了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学生的专业包括经济、管理、法学、文科、理工、艺术、医学等,统计的方法采用SPSS软件,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学校、年级、性别、专业等因素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把记笔记作为学习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少”:(1)主动记笔记的学生少;(2)在记笔记学生中能记的内容少;(3)真抓课堂笔记的任课教师少。

二、学生不作课堂笔记的原因

学生为什么不记笔记?笔者的在调查中用专门的问题做了考察:你之所以不记笔记,最主要是因为:现在多媒体的教学,没必要、老师照本(教科书、PPT)宣科、不懂得怎么记笔记、自觉有一套自觉的学习方法,不喜欢记笔记。

为了深入探讨学生不做课堂笔记的原因,笔者于2011年5月18、19日,在自己任教的“伦理学导论”课结束时,向两个班110位学生问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对记笔记,我想对老师提的意见”有60多人反馈了其真实的想法,其中有不少学生对这一做法给予了肯定,也收集了诸多不同的意见。从以上两个调查,可以把学生不记笔记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三方面。

1 学生对待学习的怠惰心理

在问卷中,被调查者很多人选择了“现在多媒体的教学,没必要”“自觉有一套自觉的学习方法,不喜欢记笔记”,这其实是在学习上的一种怠惰心理。而在学生的反馈中,他们为自己不记笔记找了各种借口。(1)直接否定记笔记这种学习方式,他们认为“笔记多少并不能体现学生学到多少东西”“不要再记笔记,伦理学只是长知识,且通俗易懂,无需记笔记”;(2)认为把笔记列入成绩考核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没必要用平时分来要求学生记笔记、有被迫的感觉,反而让同学们以功利态度去对待学习;(3)拈轻怕重,在认识上承认记笔记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学习,但这样的方法是挺重的负担;(4)以老师上课翻阅课件太快、课件质量不够好为借口不记笔记;(5)认为记笔记就是“抄”,希望老师不要太注重学生笔记的量而应该看重内容,认为笔记不在于多,而在于深入,在于精。

2 学生不懂得怎么记笔记

笔者第一次全面认真查阅学生的笔记本时,发现大部分人不知道怎么记笔记,即使是三四年级的学生也好不到哪里去。普遍的问题是笔记的内容少,大部分人基本上都是被动地抄了一些课件上的标题,基本上没自己的思考。有些学生记录得慢,字迹很工整漂亮;有些则记录随意,看不出老师上课的思路。在反馈的意见当中,有些学生希望老师上课讲到重点时,提醒他们记笔记,在翻阅课件时留点时间给他们抄。很多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高中那一套。这也不怪他们,确实大学并没有教给他们如何记笔记。在笔者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老师或师兄师姐给你讲过怎么记笔记”?27.1%的人回答“从来没有”,57.3%的人记得“有老师非常简单地提过”“有老师比较详细地讲解过”的只有13.5%。

3 老师上课照本宣科

现在的大学课堂,除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外,任课教师的讲课水平也是一大问题,老师上课时照本宣科、照课件念的情况并不少见。61.5%的学生回答为什么不记笔记这个问题时,选择“老师照本(教科书、PPT)宣科”这个原因最多。笔者于2007年曾经对大学生做过一次调查,表示没有过逃课的同学仅77人,占到24.9%,而高达75.1%的同学都有逃课的经历。虽然有些学生没逃课,但是“心在曹营身在汉”的人也不在少数,这种情况称之为隐性逃课。有37.5%的学生认为超过一半的同学都有隐性逃课。在连上课都不愿意的情况下,要求他们认真记笔记,也是勉为其难。

三、促进学生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和对策

1 认识课堂笔记之于大学生学习、成长的价值

在传统非信息时代的教学中,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靠教师的传授,在课堂上把教师所讲的快速记下来,是学习的主要方式,培根也说过:“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俗语也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在现代信息社会条件下的大学课堂,普遍采用多媒体及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直接拷贝一份课件和讲义就包括了课程的主要知识,网络上提供丰富的资料比课堂上教师传授的丰富得多,传统的记笔记学习方式好像可以抛弃。笔者对这样的说法不苟同,无论外在的学习方式如何变,学生的学习仍然是从外界获取信息,然后使之内化的过程,而记笔记的方式仍不可代替。

记笔记最重要的作用,它能锻炼人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人们认为数字化、网络提供的才叫信息,这是一种误解。信息无处不在,人们用书写这种方式把外界的音、像快速记录下来,其实就是记笔记。关于笔记的功能,心理学界认为主要有贮藏功能和编码功能。记忆心理学认为,瞬时记忆要进入短时记忆,必须进行编码,记笔记就是一种编码,就是快速把老师讲课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课后可以精确地去学习老师的讲义、课件和其他有关知

识,但短短的课堂宝贵时间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况且,一个老师讲课的思路、案例、推导等也不一定能很明晰地体现在讲义和课件上。其次,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能使自己集中精力听课,同时训练一种对学习的坚持性品质。学习与娱乐不同,很多课程的学习可能是枯燥的,而人的注意力如果没有努力就容易分散,需要克服自身的怠惰和外界的诱惑,记笔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大学生在学校锻炼了快速捕捉现场信息的能力,训练了学习的坚持性,这就增强了自己的素质。

2,教师对学生记笔记的辅导

现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中,很多学生认为,老师要求记笔记就是抄课件,抄得多,老师给分就高。如何记笔记,记什么,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笔者认为,对大一新生,应该开展如何记笔记的讲座,举办优秀笔记的展览,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教给他们这种学习方法。

具体来说,记笔记也因人、因课程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有学者归纳,课堂笔记主要记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记提纲,即记录老师上课的内容的纲目;(2)记补充,即记录老师对课程内容的补充;(3)记新观点,即记录在课堂上自己与老师思维碰撞的火花,在听课中产生的许多新的观点和想法;(4)记方法,即记录教师在讲解时运用的技巧、方法和思路;(5)记“疑惑”,即记录对老师课堂讲解有怀疑的地方。笔者把笔记列入课程的考核项目后,专门对学生进行了如何记笔记进行了讲解,复印的笔者自己大学期间的笔记以及往届学生的优秀笔记供学生传阅,在网络辅助课程里面提供了大量如何记笔记的资料,检查了学生笔记后进行评讲。教师真正把学生的课堂笔记重视起来,对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其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由于当今社会的计算机飞速发展,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经向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发展,人们利用计算机的记忆功能、数值计算和逻辑运算功能,以及庞大而且先进的数据库,基本代替了会计的手工操作。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提供信息全面,因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改变了会计工作的面貌,为会计人员参与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手工会计是通过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这样的流程来开展核算工作的,其中每一过程都需要专门人员从事收集、整理、记录、计算工作,尤其是记账过程避免不了许多重复转抄工作。而电算化会计仅需将数据(原始凭证)一次录入,其他的过程均可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且瞬间即可完成。因此可以说,电算化会计不仅彻底解放了会计人员的双手,同时也为激活会计人员的头脑创造了条件,使他们有精力、有条件去关注履行会计原本就有的职能,即会计控制。而电算化会计可以完成大量在手工会计条件下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工作,如各种辅助核算和管理会计核算工作。

如今,在有条件的村已实行了电算化处理会计业务,农村会计电算化,是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产物,也是农村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同时也对农村会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文化水平大都不高,计算机是新的会计工具,使用和操作不熟练。另一方面,实施电算化会计以后,为一些人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提供了条件。由于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比手工操作下隐蔽性高、防范困难。这就要求农村会计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会计准则要更加提高。确保农村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使其符合会计准则和各种会计法规的要求,保证会计信息能真实、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农村经济活动,保障各方利用会计信息所进行的判断和决策不被误导,即我们所说的“对会计工作本身的控制和监督”。

传统的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在会计信息的控制上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手工会计主要采用结构控制方法,包括设置相互牵制和制约的会计岗位、制度、账簿、凭证等,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多重反映或者相互稽核关系进行控制。为防止滥用凭证或随意毁损、伪造、修改凭证的发生,采用多联套写凭证或预先编码方式等。而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工具、载体、账务处理、会计组织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会计控制也由人工控制变为人和计算机共同控制,使得会计控制更为复杂,要求更加严密。但是操作简单,控制功能也更加有效。这就要求电算化的农村会计思想素质要提高,道德品质更要好,会计准则更要强,主要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准确无误,为农村发展服务好,为老百姓管好集体财产作贡献。

(作者单位

山西省沁水县东关小学)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下一篇:在积累中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