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21 04:25:01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 本文就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课程设置、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和做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 现状 思考

一、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对工人的计算机水平的要求越来越苦。对于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他们不但应该掌握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日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应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不但应该掌握一些常用软件的基本使用,而且应该具有学习和掌握使用新软件、新系统的基本能力,这对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新生计算机水平良莠不齐。

随着中小学及家庭中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脱离了原来的“零起点”,但是由于学生来自全国的不同地区,教育水平、教育设施等差异,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一般都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教育,其中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非常熟练,有的还掌握了网页设计、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没有上过计算机课,甚至还有学生从没有见过计算机。

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果无视这种差异,对所有学生均采用一个起点授课的做法,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不想听,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状况。这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2.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

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已经渗透到了各个专业领域,使得各个专业领域对计算机课程又有了不同的要求。然而,目前大多数的学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设计中并未考虑到这一点,仍然按照统一标准来安排课程内容,甚至把侧重点都放在对计算机知识本身的学习和掌握上,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较少。少数学校虽然按照文科、理科、工科几大类来分别设置计算机课程,但在授课内容上却没有区分专业的差别,这样做的结果必将使毕业生难以与行业需求相适应,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

3.学时缩减与授课内容增加的矛盾。

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中的一条措施就是大量缩减课程的学时,包括计算机的课时。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在不断增加。这样,内容的增加与学时的缩减造成了很多不适应的状态。教师总感觉课程上不完,很多授课内容很难完整地讲授出来;学生则觉得老师讲得太快,无法消化吸收。

4.教学过程中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过多地注重课堂教学和为学计算机而学计算机,都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有的学生课堂听课很认真,上机时间也能完成各项实验任务,但是遇到实际问题仍然解决不了;而有的学生却仅仅因为要用计算机完成某项任务(包括游戏),却很快地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巧。

三、加强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1.采用分级教学的办法,使学生都能各有所获。

在新生入学初期安排摸底考试,然后根据自愿原则施行分级教学,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从基础开始讲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直接从应用开始讲起,以上机操作为主。

2.根据专业需求灵活设置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根据非计算机专业中各种不同专业的情况和要求,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不同的计算机技术,执行不同的教学大纲。可在第一学期安排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网络使用等;第二学期的教学,则可根据专业情况,开设相关教学内容来满足专业需求,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

3.利用网络平台解决学生学习时间不够的问题。

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建立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于一体的学习环境。建议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制作得简繁得当,体现精讲的原则。同时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课堂上的互动。为了解决理论课教学信息量大,学生难以吸收的困难,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通过实时的网上答疑、网上作业批改、网上在线测试,以及在线讨论等方法实现学生的课外互动。实验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印证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然后熟悉、掌握所学技能,最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详细设计实验步骤,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对学习的程序、工具,以及方法进行有效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4.注重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里所说的“能力”除包括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外,还包括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教学和教材建设应特别注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统率具体的计算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能开阔眼界,从方法论的角度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大力提倡“精讲多练”,“精讲”要求教师讲出内容的精髓和基本知识点,“多练”要使学生有机时、有目标、有实效。因此,计算机实验教学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要作统筹安排,形成较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结语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思考在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推动计算机教学向着“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以后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7).

[2]刘荷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08.

[3]方向.因材施教――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势在必行.计算机教育,2004,(5).

上一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下一篇:浅析普通高校保健班的体育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