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新形势下担当重任

时间:2022-10-21 03:14:46

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新形势下担当重任

农村信用社是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立足县域经济,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此,当前处在改革和发展关键时期的农村信用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快自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担起应负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一、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不同的发展观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会对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的发展观必然导致粗放式发展方式。这种方式的发展主要依赖生产要素的数量和生产规模的扩张,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对资源能源的高消耗必然会造成对资源的掠夺或过度索取,并带来严重污染,使生态环境不堪重负,人民群众难以从经济发展中得到真正实惠。

就农村信用社而言,目前,还存在着新业务拓展乏力和粗放经营的传统管理方式落后问题,以及外延式的增长方式、粗放的管理手段还未得到根本扭转情况。如为了加快发展速度,而不考虑自身风险的承受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注重提高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不遵守银行业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客观要求,无限制地扩张贷款规模,使存、贷款比例不断攀升,这必将引发流动性风险和支付风险。为了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不惜采取以贷还贷、借新还旧、多次展期等形式“转贷”,使大量沉淀的不良贷款隐藏在正常贷款之中,这样,既掩盖了信贷资产的真实性,又弱化了贷款的风险管理。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通过依靠体制、机制等深层次改革所释放出来的活力推动发展来解决。

二、农村信用社实现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

一是在面对存款、贷款仍然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营业务,营利主要是靠存贷款利差的实际情况。在组织资金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成本观念,通过细化市场、上门公关、提供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加大对公存款等低成本存款的营销力度,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不计成本的筹集资金方式,严控费用开支,降低资金成本,优化负债结构。

二是要对存量贷款进行梳理,对借款人、保证人以及贷款担保形式进行再检查,调整结构,降低风险,提高质量。要深入企业调研,随时掌握企业的发展走势和经营状况,做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要适度把握贷款的投放规模和投放节奏,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的贷款品种,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新增贷款要首先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小额信贷需求,在支农服务中分散风险。要向风险程度小的低碳型、循环型、环保型及有还款能力的成长型企业和项目倾斜,支持这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做强做大。

三是要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对金融产品进行细化,对客户群体进行分类,对县级联社的业务部门进行职能整合,尊重客户,尽力满足不同类型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变粗放管理为精细化管理,有效推进经营转型,拓展盈利空间,防范市场风险。

四是要不断调整资产结构,优化资产配置,加强资金市场业务操作,将富余资金按照多元化的原则充分运作。首先,要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票据贴现业务,挖掘票据业务的增效潜能,推动经营效益快速提高。其次,全方位、多渠道开展货币市场业务,要把债券买卖与债券回购结合起来。这样,既改善了资产结构,又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最重要的是通过持有债券搭建了一个融资平台,通过买卖债券,还可以获得额外的价差收入,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一个套利空间。

五是要以提升服务质量、细化市场营销、完善受理环境、丰富产品功能、严控业务风险、强化内部操作管理为重点,努力把银行卡业务做强、做大、做优,全面提升社会知名度。要合理规划、布放ATM机,推动ATM机进社区、进农村、进政府,增强影响力。增加布放POS机,扩大POS机覆盖面,以满足持卡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六是要加强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和优化配置工作。人力资源是农村信用社的第一资源,是从资产负债表上看不到的最重要资本和最珍贵资产。要不断强化竞聘上岗、员工培训、“三定”(定编、定岗、定员)和绩效工资等方面的工作,贯彻落实干部交流、重要岗位轮换、强制休假、亲属回避和末位淘汰等制度,建立和完善公平、客观、科学的用人机制,体现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要求。工资分配要注意向一线倾斜,向边远基层信用社倾斜,鼓励广大员工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工作岗位流动。

七是要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理念,搭建符合实际情况的全面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几个方面努力,不断强化信贷风险防范工作,实现贷款投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高度统一,确保农村信用社长治久安。

三、选准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农村信用社在自身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应该也必须努力选准工作的着力点,充分利用信贷的经济杠杆作用,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服务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之中。

当前,从总体上看,“三农”经济仍然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增加值一般占县域GDP的比重的40%以上,个别县还要更高一些,所以,定位农村、服务“三农”的农村信用社要担负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社会责任,就要搞好信贷支农服务,确保农业不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长期稳定。

在信贷支农工作中,农村信用社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两大工程”(农村信用工程、阳光信贷工程)创建活动。通过实施农村信用工程,评定农户信用等级,核定授信额度,借款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余额控制”的管理办法,开通直达农户的贷款“绿色通道”。通过开办信贷服务大厅,设置客户经理,实行“阳光操作,限期办结”制度,推行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服务,为客户提供一个集中、透明、开放、舒适的办贷场所,达到接受群众监督、防止暗箱操作、提高办事效率的目的。

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把当地地矿和土特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以及吸纳富余劳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农村信用社要积极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风险可控、审慎经营的前提下,大力支持县域工业集聚区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县域经济新的主要增长点,成为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支持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首先就要利用信贷杠杆,促使其引进并应用先进技术,对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减排的优化升级。要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抑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认真落实国家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坚决堵住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的口子。农村信用社还要认真实施国家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支持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支持为增加就业而进行的培训、技术转移,尽可能满足社会就业体系的信贷资金需求。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汝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上一篇:非农化背景下农村生育观的变化 下一篇:山清水秀叶常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