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

时间:2022-09-11 08:11:38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

【摘要】中国农村信用社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在经历不同阶段的改革。新世纪后,关于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主要是以三种典型的模式为思路,一是坚持合作制;二是实行股份制;三是改造为股份合作制农村金融企业。其中股份商业银行制与股份合作制有较大的突破和进展。几种模式各有利弊,以鄞州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合作制银行和以常熟、张家港、江阴三市为代表的农村信用社作为先锋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相信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几种模式都会并存相互影响,为共和国经济做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一、农信社的历史路程

新中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在革命根据地是的形成雏形。1951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和《农村信用互助小组公约(草案)》,明确规定: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自己,互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组织形成可以多样化,优先向社员发贷款,银行为信用社提供低息贷款支持。至1955年底,全国基本达到“一乡一社”,实现了信用合作化的目标。1958-1962年,国家处于,农信社停滞不前,衰退时期。1963-1978年,当中经历了十年,信用社受到国家银行控制和领导,干部由国家任命,财务、业务、工薪各方面开始比照银行进行管理。197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整顿和加强银行工作的几项规定》,明确指出“信用社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金融机构”,从此,“民办”信用社改为“官办”。改革开放后,农信社在改革中不断发展,逐渐确立了独立的信用社业务。

二、农信社改革模式

2003年7月2日国务院印发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出了因地制宜进行多种产权形式试点的思路,并指出农信社改革的三种基本模式,即商业银行模式,合作银行模式和完善合作制模式。其中,我国大部分地区选择合作银行模式和商业银行模式。

在方案出台后,先后出现鄞州银行、浙江萧山等合作银行。仅浙江一省就在2004年将20余家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农信社改造成为农村合作银行,这些银行可以更好地实现会员制和服务三农。

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合作银行相比则需要更高的门槛,它主要是股份商业银行模式,是农信社体制的另一种模式的探索。农村商业银行地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资产总额、注册资金、不良贷款都有较高要求,这表明只有在各省市较发达的地区才能成立农商银行。如全国各大城市及中小城市农商银行:北京市农商银行、上海市农商银行、广州市农商银行等等。

三、模式改革之路的问题与前景

首先我们谈下合作银行模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鄞州银行来进行分析。鄞州银行是全国第一家进行合作银行改制的农村合作银行。2003年4月8日,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简称鄞州银行)成立。鄞州银行,在形式把合作制跟股份制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但这种股份合作制是具有不稳定性的。它本身就有一种向股份制或合作制两头发展的趋势,特别当业务不断增量时,要求银行增股以扩展规模,银行的发展往往趋向股份制。

鄞州银行扩大了股本的来源,设置了资格股和投资股,有利于员工对银行的工作积极性,但由此也有可能造成股东与劳动者的利益冲突,也有可能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和腐败。鄞州银行在改制中,设置了单个股东持股比例的限制,防止大股东一览局面的趋势。但事实是鄞州银行实现股份合作制后自然人股东纵多股权分散,1万多名股东中大半是自然人,但占资仅为58.5%,小股东由于股本小,对参与民主管理表示“不在乎”或“搭便车”行为。大小股东之间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大股东操作问题;股份合作制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一人一票制”,投票权不是由股东股票的数量决定,而是由人数决定。但由于农村产权改革制度不彻底,股份持有与权力不对等,自然人股东因股金少而对监督不在乎。因此,权力还是掌握在少数股东和行长们手中。

鄞州银行与国内外优秀银行资产利润率对比

由图中可以看出,鄞州银行改革后仅一年,资产利润率有了翻倍的升高,由原先的0.24%升至0.44%,提升了0.2个百分点。虽然低于国外著名花旗、汇丰银行和国内华夏银行,但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由此可见,改革之后的鄞州银行在资产利润率方面有了很大提高。鄞州银行在资本利润率、资本充足率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有不错的发展前景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农村合作银行的产权体制,利用合作制与股份制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给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宗旨原则上不断扩大规模以携手农村经济发展共同前进。

农村商业银行由原先的合作制改为股份制,在明晰产权、强化约束机制和增进绩效等方面的效果明显。但仍存在一定弊端,例如改制当中政府始终充到主导力量,在政府的支持下,虽然改革能够以最短时间和最快速度推进,但存在着完全市场化选择的风险,未必达到预期计划效果。农村信用社创立初衷是服务“三农”,但改革之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尽管“农”字带头,但没有了必要服务三农的目的。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分析,苏南三市的农村商业银行改革比不改要好的多。改制之后,无论是三市农商行的规模、资金还是业务,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更进一步向综合化商业化经营迈进。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积累及业务不断再扩大,争取向区域乃至全国性大商业银行发展。部分实力较强的农商行还可以争取上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陆续上市,国内农商行在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争取加入上市公司的行列。

参考文献

[1]黄胜.农村股份合作银行论[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

[2]张杰.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制度:一个理论框架[J].金融研究,2005(4).

[3]李树生,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4]王家传.中国农村金融:观察与思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5]萧钰.农信社改革重在体制突破[EB/OL].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2002(5).

[6]罗来武,刘玉平等.从机构到功能观: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4(8).

[7]何广文,冯兴元等.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吴澍来(1991—),男,广东揭阳人,现就读于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唐威(1989—),男,广东湛江人,现就读于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上一篇: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的整合 下一篇: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