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让教师蹲下来和学生对话

时间:2022-10-21 03:04:30

创作谈让教师蹲下来和学生对话

内容摘要:习作“创作谈”就是学生在写完作文后所写的创作动机和习作后的感想,习作“创作谈”可以让教师蹲下来和学生对话。该文结合作文教学实践,从为什么写这篇作文,大胆地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找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是不容易的三个方面探讨了对学生习作“创作谈”的引领和指导。

关键词:作文教学 习作“创作谈” 指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据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指导学生写“创作谈”,以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习作过程,发现习作中的长处和短板,总结经验和教训,积累创作体验,逐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一.习作“创作谈”的内涵

所谓习作“创作谈”就是学生在写完自己的作文后所写的创作动机和习作后的感想。就像每位一线教师在上完课后都要写“课后反思”一样,更像每位作家在每次创作时都要写文学“创作谈”一样,笔者受自己写作过程的启发,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习作写习作“创作谈”,其实,就是给自己的作文写评语。怎么写?就写三段:第一段写写为什么写这篇作文,第二段说说,自己感觉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第三段谈谈,本文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第一次写“创作谈”,笔者在辅导的同时“施加了压力”:一定要达到一定的字数!效果很不错,从第三篇作文开始,无需老师多说,学生都能自觉完成。

习作“创作谈”应是学生习作的一部分。学生的一篇习作应包括审题、构思、写作、修改、写评语,一气呵成。笔者从不让学生写草稿,严格要求学生在两节课内当堂完成。这能培养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内全神贯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用笔说出很多的话。经过紧张的脑力劳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这时的成果很甜,学生会倍加珍惜。不写草稿,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学生落笔要慎重的意识。

习作“创作谈”有时也需要学生深刻思考。如果说课堂习作是为了训练学生作文的规定动作,即应试写作的话,那么课外习作就能训练学生作文的非规定动作,即个性化写作。例如,双休日要求完成的“练笔”,就给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写作和反思,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很有效。这样,课内“快”,课外“慢”,一快一慢,相得益彰,快慢之间达成习作目标。

二.习作“创作谈”让教师蹲下来和学生对话

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从作前指导、批改写评语到讲评都由教师包办。因班级人数多,习作周期短,教师不可能对每篇习作都精批细改,这就使写的评语难免“隔靴搔痒”。教师的评语“老师味”太浓:有的太“深奥”,让学生读不懂,看不明白;有的针对性不强,空话套话,贴在哪篇习作后面都可以;有的没有看仔细,评语变成误导,反而让学生无所适从;有的敷衍潦草,没有读懂就下结论……所以,学生不太愿意看老师公式化的评语。事实上,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并不是教师的评语能写出来的。既然这样,何不让学生自己写呢?笔者从中深受启发。

传统作文教学必须建立在教师是合格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之上。事实是,不少语文教师不看书、不写作已久矣,所谓的“指导”完全是吃老本、凭感觉。即便是经常读书、勤于写作的教师,对习作的好坏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与其“指导”不如让学生自己摸索、感悟,与其“引领”不如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让学生写“创作谈”具有别样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和自己心灵的对话;对教师来说,是走近学生的心灵,蹲下来和学生对话!

“创作谈”是一份珍贵的学生习作心灵档案,也是学生成长的心路记录,这符合新课标多元化评价的理念。笔者为找到这一条通向心灵的路径感到高兴。

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学生的习作理应引起尊重――这是在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因此,除了给教师欣赏、同伴借鉴、家长评阅以外,完全还可让学生自己反思,这符合新课标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理念。

三.习作“创作谈”的引领和指导

1.为什么写这篇作文。

这实际上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暗示往往是完成任务、期待结果。因为老师和书本要求才写;因为考试要考,怕影响升学所以要写,这些是“被要求写”的动机。而让学生自己写“创作谈”,则会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大有学问,对自己一生的持续发展都大有益处。这就是通过写习作“创作谈”来唤醒学生的写作动机。

新课标要求:“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如果能把学生学习习作的规律与合适的习作要求相结合,在有趣味的习作中达到习作目的,那么这样的引领和指导就是有效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写熟悉中“有情”的。同样是写老师,之所以选择这个老师,是因该老师对“我”好或对“我”严厉,印象深刻,值得一写。

写熟悉中“有意义”的。有些事给“我”启示很大,懂得了一个道理,收获了一点经验,体验了一个角色,获得了一个教训……把这件事记下来,也是有意义的事。

写熟悉中“有意思”的。这类习作学生最欢迎。“有意思”即有趣味。首先是给学生带来欢乐,其次才是带来思考。这才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自然散发出来的真善美。这正是教师需要呵护、再引导学生记录的那些自然、纯真的“有意思”。

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下笔“若有神”的是想象作文。如有次看图作文,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续写作文。由于没有条条框框,学生写得很爽快。虽然五花八门,但毕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可见,教师要通过习作,给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飞到那梦想的地方。

习作还有“史料价值”,笔者在参与交流习作动机时告诉学生:习作在记录你的历史。一是记录生活:今天天气怎样、做了什么、看到听到什么,包括今天上什么课、做什么作业、什么时候放学、听到老师在议论什么;今天吃什么、价钱是多少等。不要小看这些琐碎的生活小事,日积月累就是“天气史”“学生眼中的教育史”“经济史”……二是记录成长史,即心灵史。内心的感悟、感受、感动,点点滴滴,眼泪和欢笑,沉思和默想,标志着你在成长,这段少年心情的记录会让人难忘。那么怎样的历史才是有价值的呢?真实!哪怕是流水账也比漂亮的虚情假意好上千百倍。心灵的独白更需要真实,自己欺骗自己有意思吗?笔者告诉学生,当我们成人后回过头来看自己学生时的作文时,会感到真实无假,充满情趣。

渐渐地,学生在“真实”中自由书写。只要是真事、真情、真想法都可以写,逐步让学生走出“被作文”的困境。

习作还可用来“骂人”,发泄愤怒,与人沟通,和自己说话、陪自己聊天……当然也能理清思路,提高水平;心灵的对话还是一种自我修养,习作还能让学生学会做梦!

2.大胆地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

只要用心写作,每篇作文都有优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去发现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而不是代替学生找出优点。所谓习作的优点,可以是构思最多的环节、用力最多的地方,可以是一段对话、一句描写、一个比喻,可以是自拟的题目、一个开头、一个结尾,也可以是比前篇作文的字数多了……开始,学生是写好习作再回头去找优点;多写“创作谈”了,学生就会带着寻找成功的理念来写作,于是,在不断的自我激励中,追求成功就成为习作的习惯。

教师的点评不是不需要,而是要点到为止。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读者,当然能评价,但当学生的习作只有一个评委时,评委的素养就非常重要。这时,教师的沉默和谨慎可能更重要。不要以为表扬胜过批评,当我们无法就好作文的标准达成共识时,还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优点来得更好些。从学生的自我评价中习作优点大致有:写的是真事,抒发了真情;写得较具体,字数较多;注意了用词造句,比较活泼,有点幽默感;有的句子写得很形象,环境描写不错,注意了人物外貌,抓住了特征……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习作的优点不是找出来的,应是课外读出来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十分重要。给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上好课外阅读课,从优秀读物中吸取营养,学生逐渐就能感悟到课外阅读能反哺自己的习作,良性循环就形成了。

3.找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是不容易的。

首先需要勇气。习惯了被表扬,习惯了老师委婉讲究艺术的批评和指导,再加上,长期以来缺乏低头认错的氛围,所以,说出缺点需要勇气。

其次需要培养比较的眼光:和优秀读物比较,和好的习作比较,和以前写的作文比较,在比较中才能看到不足。比较是学生自己的体验,教师的指导终究是第二位的。教师要用谦卑的态度看待习作中的缺点,因为,教师眼里的缺点可能未必就是缺点,有的缺点不像错别字那样鲜明,说不定还是优点,只不过现在还没显现。当我们无法判断时,也是考验教师的尊严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点评学生习作,尤其是指出不足是需要眼光的!

习作“创作谈”让学生从“要我写”向“我要写”逐步转变,让教师蹲下来和学生对话,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指导学生写“创作谈”是贴近学生,体察学生习作心理、探索作文教学规律的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郑雪芳,江苏省黄埭中学教师。

上一篇:谈谈语文课堂中的语文味 下一篇: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