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考作文题解与优秀作文

时间:2022-10-21 02:49:19

苏州中考作文题解与优秀作文

【真题回放】

在你的生活中,曾遇到过怎样的眼神?那留在你记忆深处的眼神,又是怎样长久地拨动着你的心弦?

请以“遥远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专家意见】

写作教学专家孙骏毅分析,写作主体是“眼神”,“遥远”只是一个修饰词。遥远有多远?心灵有隔阂,对面看过来的眼神是“遥远”的;心与心相通,即便是相隔两千多年,如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眼神,都可能是清晰而充满启示的;还有远在故乡的老奶奶那关切的眼神、童话世界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眼神、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眼神,甚至于还可以写一条狗的眼神、一个城市已经远去的“眼神”……选材范围很广,关键是看谁的切入角度更新颖。

如果拘泥于空间距离之远,那么可能一下子会想不出有什么素材,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经历过许多的离别,但这个“遥远”可以是具体的时空,也可以是心灵之间的,亲情、友情有许多可以发挥的空间。

遥远如何体现?就文体的选择,如果写散文,可以写不在身边的亲人的眼神,也可以写某一个有影响的人物,他对我们这一代人的眼神,例如:希望工程的小女孩的期盼的大眼睛,我从她的眼神里读到了什么;宣传画上雷锋叔叔的眼神,我悟出了什么,或者蒙娜丽沙、维纳斯的眼神,他们离我们够遥远,但能给我们美的启迪或者智慧,引发我们思考。写散文要形散而神聚,有激情;写记叙文,要有生活的感悟,为了体现遥远这两个字,可以用回忆的方法写过去的事。

【题目解读】

2013年苏州中考作文题《遥远的眼神》沿袭了以往命题作文诗意化的风格,既相对保持了苏州市中考作文命题的连续性、稳定性,又稳中有变(2011年《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和2012年《心中有支欢乐的歌》都是“裸题”,而今年是提示语加命题),在变化中体现了应用性、开放性,凸显了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主体和学生独特情感体验的理念。但在题意把握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考察了初中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感悟力。

首先,审材料。巧用材料,打开写作思路。第一句提醒考生要围绕“眼神”写出真情实感,不可胡编乱造,以我真正的见闻感想为写作核心,第二句告诉考生要抓住眼神的特征及对我的影响,写出眼神背后的情感变化过程,选材要真正体现拨动心弦的主旨。

其次,审题目。遥远的眼神是一个偏正短语,眼神是核心词,也是写作对象,构思时要明确眼神的对象与特征,可写亲人的眼神、朋友的眼神,也可写动物的眼神、弱势群体的眼神等。总之,考生要抓住眼神的特征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如果文采好的学生还可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眼神背后的深刻意蕴。遥远是修饰语,也是考生构思谋篇的重点,这里的遥远可以指空间、时间距离之远,也可指心灵层面的距离。考生要通过自己对“遥远”一词的独特体认与挖掘,获得某种情感升华或人生哲理的感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深刻。

再次,结构布局。开篇言简意赅地点题,表达出“我”对“遥远的眼神”的认识深度,便于阅卷老师快速看出主旨。中间部分,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写出时空距离的“遥远”,详写“长久”拨动你心弦的“眼神”里的情感一步步变化。这里既要写出距离的转折变化,又要详略得当,对“眼神”变化进行浓墨重彩的细节描写,这往往是加分之处。最后,要整合升华,虚实转换,体现“遥远”的眼神,从未改变心灵的距离,如影相随,难以忘却。

最后,精心选材。万物皆有情,眼睛是心灵窗口,眼神是会说话的嘴巴。“遥远的眼神”指向的素材很宽泛,如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有父亲严厉眼神的鞭策,有母亲鼓励眼神的帮扶,有老师温柔眼神的激励。亲情方面,如考场外送考父母虽然看不到考场孩子身影,但那眼神一定是期盼而执着的;友情方面,分散以后的知音,虽然不能形影相随,但是那眼神一定是祝福而信任的。也可以穿越时空,写一些特别眼神的特殊意义。总之,写时切口要小,对眼神的细节要精雕细琢,把熟悉的眼神写得生动、深刻。

【高分作文】

遥远的眼神

苏州一考生

在我内心深处的那个隧道里,我不会忘记,小女孩那遥远的眼神……(“隧道”一词颇为形象,倒叙手法,吸引读者。)

“大哥哥,你……要蘑菇吗?”身后,一个怯生生的童音问。

我忙回转头,眼前站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孱弱的身子,穿着小红褂,乌黑的发辫,眼睛像一潭春水,挎一只盛满蘑菇的小篮。(巧用比喻写眼神,那双“眼睛”仿佛有说不完故事。) 这不是我在大山那边看到的放羊的小姑娘吗?刚下汽车,我边在崎岖的山路上走,边欣赏久别的故乡迷人的山水。草坪上,一群羊像一片白云,一个小姑娘拿着羊鞭,偏着脑袋,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我的网兜。一没注意,她竟随着我走了不算近的一段路。(插叙与小姑娘认识的画面,增加文章故事性、可读性。)

“你卖吗?”我打量着这小姑娘,反问道。

“不……”她垂下睫毛不自在地用脚踢着地上的小草。(细节描写小姑娘胆怯、害羞的心态。)

不卖?那怎么问我要不要呢?我莫名其妙了。(矛盾的心理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我……”她好像是鼓了鼓勇气,抬起头来,“我……我想换你那本书……”她大眼睛扑闪着,充满着恳求。(换书增加故事的曲折性)

噢,她是说兜里的书!我笑了,问道:“你识字吗?读几年级?”

“我……退学了,读到三年级。”她眼里的光暗淡下去,小手摆弄着篮里的蘑菇。(“暗淡”的眼光袒露出小姑娘的心迹。)

“退学了?”我诧异了,她还这么小呀,“你不爱读书吗?”

“怎么不爱?”没等我说完,她就抢着说,“是我妈让我退学的。”(简短的对话,辅以说话人的语调、神态、肖像等,姑娘爽直性格跃然纸上。)

我很奇怪,现在农村都富了,怎么还有不让孩子念书的家长呢?(这段独白自然引发下文退学之因叙述。)

“爸妈下田,没空放羊,就让我退了学放羊……”

好可怜的女孩!我问:“你学习好吗?”

“嗯,我在学校考试总得第二,比第一名只差几分呢!我不愿退学,妈就把我的书包藏起来……老师怎么劝也劝不住她,就嘱咐我,退了学也别忘了学习,以后有了机会还让我复学。可是,我只有几本书,不够学……”她说着,望着遥远的天边,眼里闪着亮晶晶的泪珠。(对话描写刻画出小姑娘爱读书、好学习的性格。)

一股热浪冲击着我的心扉。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呢?我毫不犹豫地把所有适合她看的书拿出来,递给她:“这些都给你吧!”

她眼里立刻闪出欣喜的光,把小手一擦,接过书,就往我网兜里倒蘑菇。我不要,她急了,把蘑菇倒在路边的草丛里,转身跑了。(欣喜眼神让读者的心理期待得到满足,细节描写勾勒出小姑娘获得书本之后快乐满足心情。)

刚跑出不远,她回头向我招手时,重重地被草丛绊倒了。我正要去扶她,却见她倔强地爬起来,冲我一笑,又向远处的羊群跑去……

我默默地注视着她远去的眼神,(回扣题目)心里不知涌起了什么样的滋味,再也无心观察路边的景物了。

啊,这可爱的女孩,那双普通而遥远的眼神,它暗淡而鲜明,它迷茫而坚定……(照应开头,卒章显志,耐人寻味。)

考场得分: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20分=60分。

得分理由:构思精巧,抓住大山退学女孩的眼神来写,以卖蘑菇为线索展开故事,表现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对复学的渴望。精巧的构思背后是作者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洞悉,这样的视野、情怀无疑是难能可贵的。着重各种描写综合运用,言为心声,对话描写三言两语就刻画出女孩对知识的渴求。肖像描写重在画眼术的运用,一开始“一潭春水”如此深邃,给人以想象空间,到后来看到书后的“暗淡”眼神,渴求与我换书的“渴求”眼神,最后在我欣然赠书后“欣喜”眼神,通过眼神不断变化,写出小女孩的情感波动。

上一篇:阅读教学拓展的三原则 下一篇:材料作文“怕充气的气球”导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