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10-21 02:31:24

浅谈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摘要:厌学是中学生正常学习生活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之一,是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多方面导致的结果。应从社会、学校、家长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确立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表现;原因;对策

一、引言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致使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为显著和突出。厌学是影响中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一个常见心理问题。

厌学,顾名思义就是不喜欢学习,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行为中有所表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对全国的中小学生做过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普遍厌学。而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的一项调查也表明中学生厌学率达20%[4]。

二、厌学的表现

厌学表现为认为读书无用、消极对待学习、逃避学习活动等。轻者,厌学的孩子对上学不感兴趣,但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又不得不走进学校。在校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人也会变得烦躁不安,多思多虑,容易发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看什么都不顺眼,对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厌烦,每天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重者,当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再也学不进去的时候,当他觉得上学学习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的时候,他就可能会从心底产生对上学和学习的厌恶情绪,最终可能会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

三、厌学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一)社会方面

(1)社会大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道德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校周边遍地的游戏厅、网吧严重影响着中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厌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又如新时期就业的不公平、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的苛刻要求等,使学校教育与客观现象存在差距,容易引起那些较敏感学生的反感[7]。

(2)社会风气的影响。“读书无用论”、“知识贬值”的影响和低俗文化的影响。

(3)考试制度的压力。应试教育下的繁忙学业、激烈竞争,频繁的测试、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

(二)学校方面

(1)学校教学方法简单、呆板、生硬,教学内容抽象,烦躁,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部分教师把学习成绩当作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不正确的人才观使教师无法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些学生无法从老师那儿吸取前进的力量,就“破罐子破摔”。

(2)对于学生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老师不能给以积极的引导,从而造成他们的恐惧心理,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家庭方面[1,2,3]

(1)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据调查发现,有90%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培养,但是忽略了孩子的良好性格、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我们往往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小学时很优秀,但是到了初中、高中后却慢慢变得厌恶学习[1]。

(2)家长施压。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拔苗助长,他们往往只重视孩子的分数,而不考虑孩子的学习精力和兴趣。长时间的紧张学习和沉重压力,致使孩子身心疲惫[3]。当成绩不如意时,责骂痛打,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和恐惧。

(四)学生自身[1,2,3]

(1)学生的人际关系不良。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冷落,这些学生往往表现得很不合群,害怕与同学交流,在学校表现得郁郁寡欢,长此以往对学习也丧失了兴趣。

(2)学生的学习障碍。部分自尊心过强的学生偏偏自卑感严重:长期失败的心理体验使得学习困难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严重,学无动力,甚至自暴自弃;学习的失败使其其他方面的长处得不到承认和发挥,导致自尊心异常强烈,承受力越来越差,抗挫折能力很弱,但家长和社会对其期望值却越来越高[2]。

(3)学习兴趣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兴趣转到其他事情上去,很多学生因为迷上上网、游戏而厌学。因为学生的生活相对单调乏味,没有快乐体验,所以才专注于此。

四、对策分析

(一)社会方面

(1)对于学校周边的游戏厅和网吧等,要严格管理,严格执行“未成年人免入”的原则,对于一些不法经营者要严厉打击,倡导学校周边的群众的监督作用。

(2)大家要以宽容的心对待自己身边的那些学习困难学生。有些人往往会因为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就认为他们的道德也不好。周围人的不公平对待,往往会使他们自尊心受到打击,对学习产生厌烦。

(二)学校教育方面

(1)激励理想,唤醒动因。上课时激励学生树立伟大目标,下课与其交朋友,唤醒他们学好知识的内部动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成绩提高了,体验到了成就感,自然就喜欢学习了。

(2)倾注爱心,循循善诱。老师应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更新教法,激发兴趣。讲课时增强趣味性,重视课堂练习的教学;

(3)指导学法,培养信心。在教学中应努力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4)老师要尊重信任学生。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对学生消极的言行举止,教师要循循善诱,加以疏导。

(三)家庭方面[1,2,3]

(1)家长要从小激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2)家长要平等与孩子进行交流。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一样对家长有很大的依赖,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慢慢形成,过多的管制只会使他们产生较大的逆反心理,家长应该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

(3)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值,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总之,学生厌学已经成了当前教育中迫在眉睫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或个别人能力所及的,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要行动起来,用爱心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找回学习兴趣,从内心唤醒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让他们树立责任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孙兆进 中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及矫正

[2] 潘超,魏云风 高中生厌学心理浅谈

[3] 王琦 如何帮助孩子纠正厌学心理

[4] 傅安球,聂晶,李艳平,金蓓蓓,崔君红.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1):22-23,3

[5] 高利兵.中学生厌学的归因与矫治[J]教育科学研究,2004(7):53-55

[6] 肖承志,刘经兰.中学生厌学的归因及对策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31-33

[7] 刘玉敏.新时期学生厌学情绪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6(12):38-39

[8] 龙智基.农村中学生厌学心态探讨.基础教育研究

上一篇:地理新课的导入法略谈 下一篇:深耕情境教学沃土 广播英语语法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