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散打运动训练结构的组成要素

时间:2022-10-21 02:01:59

试论散打运动训练结构的组成要素

【摘要】散打作为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竞技项目,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喜爱。了解散打运动的训练结构,理清各要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提高散打运动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推广散打运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准备要素、操作要素、保障要素等三大方面分析散打运动训练结构。

【关键词】散打;结构;要素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195-02

散打在竞技运动中属于技能性的格斗对抗运动,“远踢近打贴身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类似的搏击项目如跆拳道、摔跤、拳击等已成为国际体育项目,散打运动的发扬和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章试图分析散打运动的训练结构及其要素,从而提高散打运动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体育领域的学者牛曼青认为运动训练的结构是:由若干要素通过一定方式而构成的整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可得出,散打运动训练的结构可表述为:散打运动训练各要素为了实现整体目标所呈现出来的组合方式和手段。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结构的设置包括运动之前的准备工作,如训练的方法,训练项目的特点,运动员特征,训练的环境要素、训练的目标、训练指标等;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训练效果的评估与运动员的恢复等。结合胡好(2009)建构的运动结构模型,把散打运动训练结构组成要素概括为三个部分:准备要素、操作要素、保障要素。

一、准备要素

准备要素是指在散打运动训练的开始阶段对理论的掌握以及环境的把握。它主要针对于运动员、运动项目两方面的特点展开,通过对各因素的分析,使训练主体对散打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特征、训练环境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后续阶段做准备。

(一)散打运动项目特点

一般的体育运动项目有以下几个特点:训练内容和技能的专门性、训练方法的多样性、训练过程的长期性、运动负荷的极限性、实施过程的针对性等。散打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项目,突出了武术的"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术原则,且独具武术踢、打、摔技术全面应用的特色,充分表现出"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三分手,七分腿"的武术技击术特点。

(二)散打运动员特征

运动员特征指运动员的身理机能、心理特点、身体素质、优缺点等。由于运动员存在性别差异,因此要区别对待。女子肌肉力量小,爆发力约为男子的42%-54%,柔韧性较好。而且女运动员往往对胜利缺乏信心,意志力不如男子,遇到挫折容易泄气。因此教练要以鼓励为主,训练幅度可适量小于男子。对于男运动员,教练要锻炼他们的心理自控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力。

(三)散打运动训练环境

运动训练环境也可看成运动训练的条件,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主要指散打运动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如训练场地、靶子、拳套、服装等,配套设施如锻炼力量的健身房。软件则指师资力量的配备以及教练的事业心和业务水平,相关散打运动组织的发展,以及其它的社会保证因素如医疗,营养等。

(四)散打运动训练目标

运动训练的目标是为运动员创造或者保持运动的最高成绩,最终为竞技比赛服务。而运动成绩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运动员的心理、智能、战术、技术、运动素质、遗传、社会条件(教练、环境、职业)等。因此散打运动训练的目标是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理论素养,提高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从而争创佳绩。

(五)散打运动训练指标

散打运动的训练指标是指在明确训练目标,掌握散打运动训练的主客观条件下,对训练过程的一个规划。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阶段性指标。其中阶段性指标是把训练过程的总体目标分解成小的具体目标的要求和衡量标准,以便在每一阶段逐一实现。

二、操作要素

操作要素主要指散打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散打教学多为阶段性训练,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训练计划根据训练内容,为完成某个特定的训练任务而灵活制定专门阶段的训练计划。实施过程要求对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运动训练计划制定

运动训练计划是对运动训练过程的理论设计和指导,可以把训练的目标具体化为训练任务,通过逐一练习最后完成总目标。运动训练计划包括训练指标、各阶段的训练任务、负荷动态变化趋势、训练方法和恢复措施等。文章主要考虑其中的运动训练过程的任务和方法,大概分析一下散打运动训练相关的计划安排。

从竞技能力要求来看,散打运动项目需要对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平衡素质等进行训练。散打运动讲求爆发力,因此需要训练运动员大腿、小腿、上肢、腰腹的力量。可以通过加强踮腿跳、高抬腿、俯卧撑,仰卧起坐等练习得以提升。散打运动对速度的要求相对较少,但也注意培养动作的频率和运动员的反应能力,速度在比赛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关于耐力训练,教练在课堂上体会较深,学生在训练一段时间后陷入疲乏状态,出现体力下降,意志力消沉的现象,可通过长跑、蛙跳的联系来锻炼,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参加越野赛等项目。女运动员的柔韧性比男性好,散打运动队柔韧性的要求在于它的动作要领上,散打以腿为主,柔韧性不好直接影响腿的高度和伸展程度。在课堂开始教练一般让学员围绕运动场地小跑几圈,起到一个热身作用,在课堂结束时也有素质练习帮助提高柔韧性。平衡素质的练习可通过伙伴之间相互协作得以完成,比如,一方抱住另一方踢出去的一只腿,停顿几分钟,实现另一个人的单脚平衡,或者是做一些平衡木练习等。

从运动训练的强度来看,教练可指定加量的阶段训练计划,加强度的阶段训练计划,发展最大力量的阶段训练计划等。这样逐层推入,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对训练内容的掌握和适应。这也是由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决定的,新技能先需要模仿、系统的联系,再是通过加大强度得以巩固,通过练习力量来增强散打运动的威力。

(二)运动训练计划实施

在散打运动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对不符合运动员具体特点的部分,妨碍达到运动目标的环节及时修正,准确把握训练计划的实施动态,使训练过程向预想的方向发展。教练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有效地控制:课堂观察,课堂记录和实战演练等。在观察中记录下显性的问题,在实战演练中发现隐形问题,这样,散打运动训练的计划实施情况得以反馈,教练据此作出调整和修正。

三、保障要素

保障因素主要指对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估和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适应和恢复等。在制定、实施预定的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偏差,因此对于训练计划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诊断,有利于为下次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借鉴,收到理想的训练效果。由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有必要关注他们对运动训练的适应和恢复情况。

(一)运动训练效果评估

散打运动训练效果主要的考察指标有:身体机能、心理素质、运动素质、竞技技术与战术等,这些都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但一般教练所得到的直观的考察对象是散打运动技能,以及实战演练中的运动素质和战术。对于学员的心理素质比较忽视,由于学员人数较多,他们的身体机能也不容易被关注。

(二)运动员的训练适应

适应是指有机体内外环境不断取得平衡的过程,主要指对所施加的负荷逐渐适应。表现为运动员对负荷有较高的承受能力,训练完成后身体反应较小,恢复过程缩短等。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运动员身体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能量代谢系统等机能出现对训练适应的现象。第二,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和战术提高,这是一个对运动训练适应的质的飞跃。

(三)运动员的训练恢复

在体机能恢复的过程中,教练可通过适当的运动调整来促进学员的恢复。总的来说,恢复方式分为积极性休息和消极性休息。前者指在训练之间插入强度较小的联系,起一个调节作用。后者指学员处于静止状态获得恢复。教练恢复的手段通常采用全身按摩和振动按摩等方式进行放松。

四、小结与讨论

散打运动训练结构是一个为训练制定的系统的框架,有效地指导各部分要素紧密相连,承前启后,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体系。随着散打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散打运动训练结构也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和项目特征灵活调整,指导运动目标的实现。对于准备要素,切不可忽视散打训练理论的指导作用。操作要素是运动训练的重点,在制定计划时要综合考虑竞技能力和运动强度。运动计划的实施与保障要素中运动评估紧密相连。另外对于运动员对训练的反应的考虑应贯穿训练的整个过程。

运动训练的成功与运动员的素质与潜能密切相关,另外科学、有序、针对性强的运动训练结构也至关重要,它使散打运动的质量和效果得以保证。加强对散打运动结构的探索,对其不断完善,有助于我国向体育强国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过家兴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

[2]胡好,张英波,王传平.再论运动训练结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0).

[3]赵珍.武术散打运动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上一篇:“突破”从“合”开始 下一篇:让激励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