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提升研究

时间:2022-10-21 12:14:29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要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学生,就需要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67-02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着一方面大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象。就师资队伍而言,许多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仍大量短缺,大部分老师忙于应付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难以顾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很多教师自身学历偏低、动手能力不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难以达到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还有部分老师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没有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因此很难培养出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符合社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的人才。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目的就是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建立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参加技能鉴定,获取一定等级的专业资格证书,以提升实践技能,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现状

1.“双师型”教师较少。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高校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够强大,所拥有的数量远远少于各大学校的实际需要。经调查数据显示,“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和部分老师缺乏高素质、高技能、高学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缺陷之一。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成功发展高职院校的经验学习和研究,我们得知,因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端人才,能够使用高技术来支持社会的进步,进而也在无形当中一步步促进了高职院校的产生和发展。所以,在我们国家,高职院校的崛起和发展,不仅仅是因为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的需求,从根本上来说也是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因为高速发展的经济需要更多更好的高级技工。高职院校和一般的文理院校相比,自然有它的特色和优势:普通的文理院校一般比较看重理论知识,重在高学历,高职院校看重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重在技术手段。但是我国现有的高职院校内,同时具备渊博的知识和高端技能的老师少之又少,而学生较多,难以满足现状,至今呈现双师教师供不应求的情况。根据我们的调查情况,以浙江省为例,数据显示,教师队伍中能够同时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在该省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只有13%,而发达国家成功案例中,高素质高技能的比例一般都保持在61%以上。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呈现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因此势必影响到高职院校为社会为国家创造高端技术人才的能力。这样的情况一再发展下去,会使我国高职院校原有优势特色不再彰显,也会使高职毕业生过多,却不具备过硬技术,在社会无法立足,进而导致更多失业人员和待业人员,对我国的经济影响甚重。

2.对“双师型”教师含义把握不准。各大高职院校虽然都知道“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也都对此概念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至今为止,老师们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并不够准确。有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教师和工程师”的结合,表现了“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操作动手能力,体现了共性的一面,但忽视了“双师型”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的区别。从工作对象看,技师或者工程师,主要工作对象是物;“双师型”教师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从生产中的地位看,技师和工程师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地位,物通过技师或者工程师的运行才能真正改变,自己无法运行;“双师型”教师是外部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内部作用发生效力。从知识和技能看,技师和工程师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便可实际操作,而“双师型”教师必须将知识和能力扎实掌握,不但熟悉操作过程,而且要精通其原理,并能组织学生学会。

3.师资能力水平有限。在高职院校内,存在相当一部分老师教学前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师培训,他们根据进学校之前的个人经验进行教学,缺乏深厚的理论作基础,教学效果很难符合企业的需求;专任教师学历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截至2005年年底,大多数高职院校硕士以上学历不到10%,职业发展潜力受到限制;院校教师缺乏进修机会,即使进修主要还是针对学历问题,而不是将理论知识和所掌握技术真正升华,缺乏实际意义。例如,有的教师教授临床科学,但长期脱离临床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力提升方法与途径

1.指导思想。国家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指出“要加强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指出“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

2.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①学校可选取部分在企业兼职的教师,在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提供一定的条件,对这部分老师的理论实践知识进行培训。②学校要求和组织任课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完成定期考试,具备多方面技能资格证书。③支持部分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参观学习,实际训练。

3.“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过程要注意的问题。①人员选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该从学校现有教师特别是实物课程比重多的教师的双师素质这个角度抓起。②加强教师考勤管理。完善考勤制度,避免挂职教师在挂职期间不在岗,随意安排、处理个人问题。注意加强质量管理。③有的教师在企业挂职顶岗过程中,认为学校没有约束力,去了后就不想双师素质问题了,混日子,加之企业对挂职情况的不同看法,导致挂职教师挂职结束后素质比原来更差。为此,校方要做好提前预防准备。

高等职业教育直接面对市场,要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学生,就需要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要不断探索,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提升研究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徐英俊.北京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抽样调查[J].职教论坛,2009,(12).

[2]王茂盛.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EB/OL].(2005-09-01)[2010-06-17].

.

[4]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A].教高厅[2004]16号.

[5]吴自力.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捷径[J].企业家天地,2006,(6).

[6]陈中蕾.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

上一篇:加强高职学院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广西高校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