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安排

时间:2022-10-20 10:56:13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安排

一、充分认识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稳定之基,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对开发人才资源、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预计我市生源毕业生较上年增长20%将达到5000多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11562人,截至今年年底,预计我市未就业的毕业生累计将达到16500多人。当前,市需要就业人数增多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滞后、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的矛盾十分突出;毕业生所学与社会所需对接不上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毕业生依赖政府狭隘就业的倾向依旧明显,这些都给我市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更多压力,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县(区)各部门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认清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意义,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就业促进法》坚持改革方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开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工作质量,确保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就业人数不断增长。

二、强化政府调控,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基层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要继续贯彻好《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意见的通知>实施意见》省委办发〔〕26号)精神及各项配套政策,通过政府调控千方百计引导毕业生去基层就业。

1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项目,促进毕业生去基层就业。要组织实施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医疗卫生岗位毕业生配置计划”选拔毕业生任村官计划”选拔优秀毕业生补充基层公务员岗位计划”等六大毕业生就业项目,以公开考试的方式选拔优秀毕业生去基层就业。要用足用好省上支持地震灾区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重点做好635名“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人员的招录工作。

2公开招聘优秀本科毕业生去基层就业。针对我市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状,根据省上下达的编制计划和全市事业单位缺编、减员情况,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一批优秀本科生到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事业单位就业,实现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与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双赢。

3按照省、市有关精神,优先照顾在抗震救灾中有突出表现的优秀毕业生就业。市自行组织的公开招考“三支一扶”进村(社区)人员和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对获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毕业生,直接安置到基层事业单位就业;对获得省委、省政府和中央各部委表彰的考试总成绩中加20分;对获得市委、市政府和省上各厅(局)表彰的考试总成绩中加10分。

4安置服务期满的特困生到基层就业。年,市选拔了80名省批特困生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目前,两年的服务期限已满,此期间,有21名特困生通过其它方式实现了就业,对尚未就业的59名特困生,根据《关于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期满毕业生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甘人发〔〕6号)精神,按就地就近的原则安置到乡镇事业单位就业。现服务单位有空编的就地安排就业;现服务单位没有空编的由县(区)调整编制或到有空编的基层事业单位就业。

5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推动毕业生去基层就业。坚持“凡进必考”制度,市市、县党政机关招考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补充人员,要重点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中录用,以此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就业。

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毕业生以各种方式就业

市场是配置毕业生资源的主要手段,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作用,促进毕业生以各种方式就业。

建立和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和用人单位四级毕业生就业组织体系,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联络员队伍,做好毕业生生源、需求信息收集工作,及时提供毕业生供需信息和政策信息,确保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畅通。要培育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发挥人才市场功能,第三季度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和招聘洽谈会1-2次,动员毕业生参加市内外各种人才招聘活动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平台根据省委办发〔〕26号文件精神,对到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市、县人才机构办理了人事并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今后考录或招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工龄。要在市人才市场设立毕业生服务窗口,重点发展毕业生输出就业业务,尽快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建立市毕业生输出就业基地,抓好输出培训工作,对外出就业的毕业生进行技能、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外出就业能力,推动毕业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内就业。

四、以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大高层次毕业生的引进力度,优化我市人才队伍结构

要结合我市“十一五”人才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灾后重建需要,大力引进规划建设、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农技推广、现代物流、特色经济等方面的毕业生人才资源。

对引进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的毕业生实行分类管理。

引进的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一律实行“凡进必考”引进的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的本科生需参加公开招聘;研究生和我市急需的特殊专业本科生,可由市政府专题审批直接安置。毕业生的引进由市人事局统一组织,具体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引进人才办法>通知》陇政办发〔〕163号)施行。

五、探索建立就业见习制度,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市、县(区)分别确定3-5个有一定规模、各方面条件较好且能持续提供较多见习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到就业见习基地见习,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技能,促进供需见面,尽快实现就业。见习期不超过半年,见习期间毕业生与见习单位签定劳动合同,享受社会保障政策。要对接收毕业生见习的单位从经费和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企业优先录用见习毕业生。

六、积极开展就业援助,促进家庭困难毕业生充分就业

市是欠发达地区,今年又受地震灾害影响,很多家庭遭受到严重损失,加剧了贫困程度。要对我市困难家庭毕业生实施就业援助制度,进行重点帮扶,实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符合低保标准或临时救助标准的,由民政部门按程序办理低保或给予临时救助。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要逐户、逐人登记,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岗位帮助,建立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

七、强化毕业生思想教育,完善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人才观,自觉把个人理想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灾后重建需要结合起来,通过社会实践等形式,帮助毕业生深入了解市情、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努力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成才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要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咨询、推荐等各个环节的服务,并建立全程跟踪机制,努力使毕业生做到政策明、信息通、指导全”人事、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业务合作与信息共享,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和招聘服务。要根据近年毕业生就业趋势,探索开展就业预测工作,及时指导毕业生就业的有关信息,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八、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明确目标任务,各县(区)各部门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工作方法,整合各种就业资源,形成强大的就业工作合力。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将其成效列为各级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推进组织、人事、教育、农牧、扶贫、团委、财政、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确保我市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上一篇: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 下一篇: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