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霍小玉传》为例,分析唐传奇的悲剧美学意蕴

时间:2022-10-20 10:07:58

以《霍小玉传》为例,分析唐传奇的悲剧美学意蕴

摘 要:唐传奇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发展中的一个类别,其基本形态是叙事文学,是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大多数唐传奇作品均以爱情为主要创作基调,然而无论故事结局如何,或喜或悲,其中均蕴含着一定的悲剧意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结合《霍小玉传》,探究唐传奇的悲剧美学意蕴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唐传奇;霍小玉传;悲剧;美学意蕴

一、何为悲剧

生活中的悲剧并不等于文学中的悲剧,而人类一般性的悲剧也不等于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按照西方文学理论的划分,悲剧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悲剧是指生活中任何不幸的、痛苦的、失败的和死亡的遭遇、下场和结局,不管它是什么样的性质,不管它是什么原因,不管它是什么样的人物,这是通常用语的悲剧;而狭义的悲剧是作为美学意义和具有美学特征的悲剧,美学悲剧性着重表现人生过程中的不幸、苦难或生命毁灭等现象中蕴含的美。“对悲剧说来说,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①这个理论是针对以古希腊悲剧为代表的一系列剧作,而大多数东方的悲剧则注重展现人物命运悲剧的过程,虽然没有对人物反抗命运等一系列冲突的刻画,但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看,仍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霍小玉传》――爱情悲剧

《霍小玉传》通篇暗示这个故事的结尾注定是悲剧。首先故事开篇便说:“(李益)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久而未谐。”随着故事的发展,霍小玉多次表明自己跟李益是门户不对:中宵之夜,玉忽流涕观生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玉谓生曰:“以君才地名声,人多景慕,愿结婚媾,固亦众矣。况堂有严亲,室无冢妇,君之此去,必就佳姻。盟约之言,徒虚语耳。”这些话语已经显示了霍小玉首先对自身命运有深刻的认识,其次还表明霍小玉并不想对自身命运进行抗争,她只是在渴求奇迹的出现,而李益的懦弱(生以进郑之所止,意不欲过,便托事故,欲回马首。)更是出乎她的意料,若非黄衫客的鼎力相助,她临终夙愿都无法得到满足。该故事从内容上看脉络很简单,概括来说就是一个痴情女和负心汉的故事,但耐人寻味的是故事中作者有意安排的一些角色,他们的话语暗含着故事的结局和人物的性格,先是对一位玉工的话语描写“玉工凄然下泣曰:‘贵人男女,失机落节,一至於此!我残年向尽,见此盛衰,不胜伤感。’”其中“伤感”二字相信是大多读者看完该作品的感受;而黄衫客这一形象的出现则将故事的发展推向了高潮:首先,黄衫客“挟持”李益到霍小玉所在之地,为读者留下一个悬念:这难道是大团圆结局的预设(其中有一段是对霍小玉梦境的描绘)?但是作者笔锋一转,紧接着写出了美好的梦境永远和残酷的现实是完全对立的,悲剧已无法改变。并且当霍小玉病逝后,李益的生活也天翻地覆:他整日里疑神疑鬼,折磨妻妾,让读者不仅感受到似乎是霍小玉的临终誓言得到应验,更蕴含着强烈的道德说教意味:负心背约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三、《霍小玉传》的审美意义

从美学角度来看,《霍小玉传》的意义已经不单单是向后人展示唐代青年男女受封建制度摧残的爱情悲情,正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该作品更具有发人深省的美学意义:悲剧冲突是正面主人公与暂时强大的邪恶势力之间不可避免的斗争冲突,结果是以主人公的受难、失败乃至死亡形成的悲剧结局,来唤醒人们的悲痛、怜悯、同情以至崇敬的感情,从而激发起人们那股潜流在灵魂深处的良知。因此,悲剧一向被称之为崇高的诗。概而言之,美学悲剧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悲剧人物必须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伟大的、正义的,或正面的素质;二是悲剧人物的不幸、痛苦和灭亡,必须是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并含有社会必然性;三是悲剧必须以正义与非正义的冲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后者压倒前者的冲突作为基础,或者至少是包含着这样性质的冲突,但无论如何,最终前者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四是悲剧虽描写的具有正面素质人物的不幸、痛苦和死亡,但悲剧的主要意义是对于人的高贵品质的肯定。由此可以看出,悲剧的力量在于激起人们对于邪恶势力的强烈憎恨而产生摧毁它的勇气、信心和力量,悲剧的实质是悲壮,其目的在于激起人类的良知同邪恶势力反抗到底。

四、结语

《霍小玉传》这部作品的美学意义一方面引领人们在悲剧中激起对美好事物、美好理想(纯真爱情)的不倦追求,使人们求真、向善、崇美,走向崇高,达到自我教化目的;另一方面,悲剧通过宣泄与净化(李益最终的下场),引领人们达到“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人格境界(人要致良知)。此外,作为社会不公的真实表现,《霍小玉传》同样使人们认识到社会公平公正与人权的重要性,因而,其意义已经超越了普通的爱情悲剧,上升到变革社会的高度,正像陈瘦竹先生在《论悲剧与喜剧》一书中说:“悲剧精神的实质是悲壮不是悲惨,是悲愤不是悲凉,是雄伟而不是哀愁,是鼓舞斗志而不是意气消沉。悲剧的美,属于崇高和阳刚;正因为这样,悲剧才是战斗的艺术。”

注释:

①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参考文献:

[1]程国赋.《历代名著精选集:唐宋传奇》凤凰出版社第1版 (2011年9月1日).

[2]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版.

[3]陈瘦竹,沈蔚德.《论悲剧与喜剧》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版.

上一篇: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下一篇:体育课应遵守课堂教学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