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源于“活动”

时间:2022-10-20 06:52:34

学前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源于“活动”

幼儿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孩子如何学习第二语言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对学前幼儿来说,游戏即学习活动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活动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对于第二语言的认知。

活动兴趣活动设计英语学习

一、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

由于学前儿童直觉行动性思维和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特点,他们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幼儿的这种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使得幼儿学习语言无法脱离具体实物、动作和情境等。所以幼儿在多数情况下是通过直观动作、丰富的表情或具体的情境来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同时,这种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也使得幼儿语言学习变得自然,他们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一门语言。他们会主动去理解和表达言语的目的在于与他人进行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他们不去琢磨语言是什么,他们关心的是语言的作用,即如何使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活动”是学习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富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而游戏正是幼儿生活的第一需要,游戏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需要,能满足幼儿模仿交往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自立自强、自娱自乐。通过游戏进行教学,那是愉快教学的体现,让幼儿在乐中学,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在于此。所以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同时,游戏是儿童认识环境、模仿周围人物的一种较少拘束的活动。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够有效锻炼自主能力,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较之儿童日常的其他游戏,游戏教学所用游戏的不同之处在于课堂游戏过程是一个有序的控制过程,它还有着极强的教学目的性,任何一种课堂游戏的设计都是直接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寓学习于游戏之中,边游戏、边学习,从而熟练地掌握语言规律,能够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游戏可以用于教学的多个环节。

通过上述对学前儿童认知特点的分析,活动即游戏是教授孩子认识和学习第二语言最好的途径和方法,因此要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英语游戏。从幼儿的心理状态和年龄特征出发,通过各种具有一定教学价值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使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习得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使幼儿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语言,在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下运用语言。

三、“活动”设计是关键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设置游戏情节,寓教于游戏之中,发挥幼儿无意注意优势,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这对语言的掌握有很大的作用。另外,英语教学很重视语言的功用性,而幼儿年龄限制不可以直接涉足生活中的英语环境,只有通过游戏的练习、提高,才能使幼儿的需要得到满足。他们有了使用英语的场所,使学到的内容得以巩固、提高和内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引用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因而在设计游戏时需做到:抽象内容具体化;设计情境,内容情景化;整体化;看、听、说结合化。

设计活动时还要考虑到五个W(who,what,when,which,where)和一个H(how):

Who——指的是活动的对象——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以及现有的英语水平等因素。

What——游戏活动的宗旨是什么?要培养的语言技能是什么?具体词汇、句型有哪些等等。

When——应该在什么时候哪个教学环节使用?是在导入新课时使用呢,还是在新授阶段使用,或是在结束部分使用?活动的先后次序是什么,活动的最佳时机是什么等等。

Which——要利用哪些教具,使用哪种教材以及哪种教学手段等等。

Where——幼儿学习中的难点在哪里,教师的教学难点、重点在哪里等等。

How——教师用什么方式来组织幼儿进行活动。

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任何一个教学活动时,必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作指引,教师要明确通过这个教学活动,期望学生有什么语言或行为上的变化,这也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不可能穷尽一堂课所有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因为其特殊性,有着其特殊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明确的指向目标,比如,有的活动可以用来调节课堂气氛,有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单词的理解,有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表达时更加顺畅,而有的活动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相关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能比较明确地预见到活动前和活动后,学生的区别会有哪些,等等,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目标指向明确,操作性强,教学效果也明显。

同时,语言学习是有规律的,由于没有自然的语言环境,第二外语的获得通常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定的方法,花费一定的时间,循序渐进地学得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活动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比如,活动一和活动二的内容是什么?这两个活动在对学生语言训练上面是否有递进的要求。通过连续的几个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或增大语言输出仍旧是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还是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如果忽略了这些的话,表面上学生参与活动的面或许很广,课堂气氛或许也很活跃,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却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帮助不大。

此外,成功的体验会大大增强幼儿学习的信心,在英语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幼儿以后学习的信心。幼儿说对一个单词,答对一个问题或成功地完成一件事情,教师都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表扬,使幼儿得到激励,教师要利用奖品、荣誉等多种激励方式调动幼儿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体验成功,让幼儿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逐渐实现幼儿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这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愉快的学习过程的伴随下,幼儿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一定会向着更好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晓艳.学前英语游戏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杨文.幼儿英语教学法[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5]张志远.儿童英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上一篇:关于高职“双导制”教育模式的实践 下一篇:经管类专业电子商务双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