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琴教学中提倡审美教育

时间:2022-10-20 04:56:39

在钢琴教学中提倡审美教育

钢琴是一项较为完美的乐器,以钢琴为主的美音教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日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

一、 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者,我们要使用条理清楚、幽默风趣、抑扬顿挫的话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采取弹奏或放映一些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曲子或片段,让学生通过欣赏来体验不同风格的曲子,感受钢琴音乐的魅力。同时,采用因人而异的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诱导、巩固和发展学生对钢琴所特有的兴趣和好奇心,产生对学琴的直接兴趣。在课堂中,我们可以采取抓住学生注意力的一些简单的方法,像一些曲目可以让学生分组演奏,分组互相评价,老师应该和学生融为一体,不以指导者、裁判员自居,这样,学生就更能够没有任何戒心地全身心投入到钢琴音乐世界,感受到钢琴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对钢琴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语言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美妙的语言。钢琴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就是对钢琴音乐语言的理解能力,即对钢琴音乐语言的审美感知能力。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以及对美的创造才能,都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语言的审美感知能力。结合典型的乐曲,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去感觉不同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上的不同作用。如,音乐旋律上行使人感到兴奋、紧张;而旋律下行则使人感到平静、放松。快节奏表现出热烈、欢快的气氛;慢节奏表现出抒情、忧伤的气氛。快速度营造出激动、欢快的情绪;慢速度体现出柔美、深沉的情感。当在表现激动、热烈的情绪时,往往力度加强;而在表现优美、抒情的情绪时,则力度减弱。此外,不同的节拍、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对音乐的表现也有很大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正确地体会、理解音乐。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把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融入钢琴教学中。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音乐表现力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对人生的解读,每一个音乐家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格。在钢琴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教学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所要体现的意境进行详细查阅,更要教会学生体验曲目的内涵。作曲家创作曲目的目的就是通过作品表达其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像力,我们对作品的调性、旋律、和声、织体、速度、节奏、音型、声部、音区、句法、结构、表情等研究得越细致越合理,对作曲家的意图就会理解得更透彻,对演奏的再创造就有了可靠的依据,这样,才使我们有可能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感和音乐表现力。

如我们在指导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时,就要把握“形式从属于内容、内容创造形式、凝聚形式”这个美学原则,要给学生讲述作品创作背景、作品要反应的意境,要让学生通过感人的曲调,体会音乐中充满的力量和浪漫的激情。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贯彻此教学方法,无论对学生的演奏能力提高、创造能力的培养,还是学习兴趣的提高都是很有意义的。

四、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审美理解能力

音乐语言有别于具有明确语义的文学语言。学生要感知音乐美,一般都要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审美理解是整个钢琴演奏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美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音乐审美理解中存在个性化的倾向,不同的演奏者对同一作品往往会引起不同的共鸣,理解不可能是纯客观的,总是带有时代氛围、个人历史、个人心境等色彩,我们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以及审美经验,产生各种的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上感知音乐,获得多重审美感受。

如对钢琴协奏曲《黄河》,我们从题目上就能够体会到黄河的波涛滚滚、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和铿锵有力的节奏,从乐曲中感受到中国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气魄。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弹奏技巧和表现能力,才能在弹奏的同时从心理上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在大脑中产生美的音乐形象。因此,学生学习钢琴的过程便成为一种直接表现美、创造美的形式,而不仅仅是演奏技能的简单重复。

总之,钢琴教育中提倡审美教育,对于开拓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钢琴教师不能“着眼于“提高学生弹奏技巧”,而应该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为己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部)

上一篇:评罗森《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 下一篇:消费者洞察在广告传播中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