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父母的家教败在哪里

时间:2022-10-20 04:44:12

成功父母的家教败在哪里

女儿的学习为什么上不去

一天,我接待了来自远方的一家三口的来访。他们是看了我有关家教心理的书,再三请求约定来访的。沟通中,女孩的父母首先倾诉了他们的家教故事:

他们夫妻学历都很高,都在科研单位工作,性格都特别要强,事业上都很成功。孩子的父亲还被国家评为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可是,让他们遗憾苦恼的是女儿的学习怎么也上不去。

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他们邮购了一套有关提高儿童记忆力的训练丛书,并开始了训练。记忆力的训练还真有效果,几次下来孩子竟然能把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二十几位,他们感到无比的高兴。也就是从那时起,在数学上他们对孩子进行了多方面的训练。但孩子对数字却不敏感。于是,他们对孩子的吵骂就开始了。上了学前班,女儿对数字理解得还是很慢。因此没少挨他们的骂。

他们的女儿今年12岁,读初一,成绩一直都不是很好,现在已完全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尤其对数学的学习已从心理上拒绝了。而且和同学的交往也有问题,据老师反映,她平时很孤独,总是用仇视的目光看着周围的一切。由于父母对孩子只看缺点,总是在学习上批评、谴责孩子,使她产生了厌学情绪。夫妻俩已意识到这样下去会毁了孩子。但是,好胜的他们又不甘于孩子学习的落后,就给孩子更多的批评、谴责甚至打骂。结果是恶性循环,孩子的学习变得更糟糕了。

更让他们痛苦的是,女儿不愿意和他们交流。只要有亲友来家里,她就不让人家走。他们也意识到可能是孩子感到太孤独了,孩子太需要爱了。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他们还是没有给孩子充分的爱,给她最多的是粗暴的打骂。

由于父母的打骂,孩子干什么都没有信心,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孩子的爸爸说,他们深知把孩子快毁了,心里越是着急,情绪就越是控制不好,一看到她出错就斥责她,斥责后又很后悔。结果孩子的好奇心没有了,想象力也没有了,孩子的性格被他们完全地扭曲了。

听完女孩父母的谈话后,我和女孩的单独交流,大致印证了女孩父母介绍的情况。女孩还特别提到,在家里得到的爱很少,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他们也不愿意听。同时,女孩一再说自己什么都干不好。

为了增强女孩的自信,我引导她找找自己的优点。开始时很困难,慢慢地我帮她找到了很多优点,特别是女孩还当过班干部,获得过“优秀班干部”的称号。遗憾的是,女孩的班干部一职在父母的建议之下辞掉了,而且父母几乎不记得孩子得过“优秀班干部”的称号。我对女孩的长处给予了充分肯定。听到我的赞扬,女孩的眼睛亮了起来,坐直了身子。我建议女孩回去继续找自己身上的优点,并坚持写成功日记。女孩说想提高数学成绩,我们就用自我心理暗示法进行了交流,我建议女孩应该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经常对自己说:我会学好数学的。

经过交流,我感到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女孩。为什么父母的家教却遭遇了失败,让一家人深陷痛苦的深渊?

诊断:成功父母给孩子的压力更大

这个痛苦的深渊,确实是女孩父母亲手制造的。

首先,是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造成的。心理咨询的很多个案一再证明,父母越是对孩子期望过高,越容易扼杀孩子的潜能,压抑孩子的发展。因为过高的期望之下,父母很难看到孩子的长处,总是盯住孩子身上的不足,这样,就会给孩子更多的消极评价,对孩子形成消极的心理暗示。本案例中,女孩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就是由于父母期望太高,消极的评价太多,通过消极心理暗示而逐渐造成的。消极的心理暗示好比给孩子贴上了一个“你不行”的标签,结果让孩子真的越来越不行。许多孩子的潜能就是这样被父母消极的评价压抑了。再有,由于期望过高,就没有了从容的心态,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急躁粗暴,甚至打骂相加。虽然父母是因为对孩子的爱,但是这种爱已经扭曲了,给孩子心灵注入的只能是恐怖、压抑、自卑、排斥、冷漠、敌对。于是,亲子关系扭曲了,孩子的心灵扭曲了,对学习更加失去了信心。

与上面一点相关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父母的成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女孩比别的孩子更为不幸的是,她的爸爸妈妈太棒了,太成功了!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讲可能恰恰变成了一个不利的因素。因为即使孩子父母不直接给孩子加压,父母的成功本身对孩子就已经是一种无形的威压。何况成功的父母比普通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更高,给孩子的压力更大。有调查显示,高学历父母一般对孩子采取的是一种更为严格的教养态度,有的甚至近于苛刻。因为高学历的父母常拿自己作为孩子的比较对象,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会比一般父母更高。他们常常会不知不觉地通过各种方式的耳濡目染,把这种期望和压力灌输到孩子的心灵之中。结果由于父母对孩子学业的过高期望,过多压力,孩子就像已经得了厌食症一样,得了厌学症。学习没有了一点快乐,还怎么发展?

对策:由衷地赏识孩子

女孩的父母似乎第一次意识到第二个原因,深深地感叹:看来,真的是我们害了孩子!该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以平常、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多发现孩子的长处,由衷地赏识孩子,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就会看到希望,自信的种子就会在孩子的心里萌发长大。

听了我的建议,孩子母亲想起了一次经历:一次孩子有一道作业题不会,她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地讲解了多次,孩子终于做对了,她激动地夸奖了孩子,“真棒!”孩子竟然流泪了!那次讲的知识孩子掌握的非常好。

这就是说,孩子需要赏识,成功父母的孩子更渴望赏识。

第二次会话的时候,女孩母亲说,回去和女儿有了第一次亲切地沟通,十几年来第一次那么轻松地交流。通过交流,母亲发现女儿真的有很多可爱的地方:生活自理、帮父母做家务、关心长辈,每次吃饭都先给老人和父母盛饭……母亲似乎第一次发现了孩子的好,心中越发地追悔,泪水情不自禁地滚落下来。女孩的父亲也说,以后一定要转变对孩子的态度。

由于女孩父母的领悟和转变,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过去失败的家教有了转机。我随后的建议是,对孩子的引导坚持多鼓励原则和小步子原则,让孩子一步一步地前进。

临别的时候,我又对女孩做了最后的心理支持,女孩自己也增强了信心。

转眼到了学年期末,我听到了女孩的好消息,期末考试有了很大进步,女孩说也越来越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马志国 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

责编:王敬川

上一篇:不管怎样…… 下一篇:“单纯”教子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