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20 03:58:35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地球越来越小,人心越来越远,生活越来越好,心理却越来越疲惫,这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心理感受,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越来越需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寻找解决心理困惑与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204-02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目前我国多数大学生心理是健康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一次全国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有20.3%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或心理异常表现。据另一项调查表明,需要心理帮助的占学生人数的30%以上。而偶然出现的心理矛盾冲突则或多或少地存在与许多大学生身上,干扰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表现自己,影响潜能的开发。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 心理健康。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2 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身体、智力以及情感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3)有幸福感;(4)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3 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自我评价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适应能力强;(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4 正确理解和运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第一,是否心理健康与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不能以一时一事简单地给自己和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

(二)心理健康和不健康状况是有层次的

上述标准只是反映了大学生个体良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所应有的心理状态的一般要求,而不是最高标准。

因此,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即心理健康不是说没有遭受挫折,没有冲突,没有痛苦,而是能够有效地进行调整,并在这种状态下,保持良好的效率。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心理的“正常”和“异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和绝对的界限,一般认为,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并且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连续谱。现代人陷入亚心理健康状态有七大信号:1.虑感——烦恼不堪,焦躁不安,生机的外表下充满无助;2.失落感——“英雄无用武之地”“有劲无处使”;3.疲倦感——“活的特累”“特别烦”精疲力竭、厌倦、无聊;4.烦乱感——感觉失序、一团糟;5.无聊感——空虚、不知该做什么、不满足但不思动;6.无助感——孤立无援、人际关系如履薄冰;7.无用感——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自卑内疚。

(一)心理问题的程度

1.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2.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心理失调。3.精神病。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

1.适应问题(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环境适应等);2.学习问题(考试焦虑、不喜欢专业、学习动力不足等);3.人际交往问题(人际冲突、社交技能缺乏、人际关系敏感、异往恐怖症等);4.就业问题(择业取向、职业迷惘、就业恐惧等);5.性心理与恋爱心理问题(恋爱中的过度情绪反映、失恋、单相思、网恋、性心理发育异常、由行为带来的心理困扰等)。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

我们主要讲与情绪相关的心理障碍,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等神经官能症或神经症。

神经症患者一般神智清楚,没有严重的行为紊乱,病程较长,有自知力,要求治疗。如有人将神经症定义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精神上十分痛苦,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持久的冲突在3个月以上,3个月内可以完全恢复称神经症性反应。

1 自卑、焦虑情绪以及焦虑症。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原因而引起的轻视自我、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自卑容易产生压抑、孤独的情感,使大学生多疑敏感,更易遭受挫折感,又担心自己的缺陷被人发现,因而常加以掩饰或否认,有时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自卑是大学生中一种比较普遍的情绪。其他的不良情绪也几乎都根源于自卑,或与自卑有密切的联系。

焦虑情绪及焦虑症。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恐慌、忧虑等感受交织而成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恐惧,即预期到一些可怕的事情要发生,但又不知如何预防和应对。焦虑和焦虑症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焦虑症患者一般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事总是放心不下,过低估计自己能力,过高估计客观困难,因而总是对还未发生的事丧失信心,对现实采取回避态度。

2 抑郁情绪及抑郁症。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常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表现为情绪低落、苦闷、心境悲观等,它与焦虑常常同时出现。

感情上受到强烈打击,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以及不良性格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都容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抑郁心境是大学生一种非常常见的情绪状态。临床病例证明,越是对自己定位高、要求完美的人,越容易产生抑郁症。其基本特征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低”、“三无”和“三自”(情绪低、思维迟滞(低)、意志低;无助、无用、无望;自责、自罪、自杀)

3 恐惧情绪及恐怖症。心理学上的恐惧是指对常人一般不害怕的事物感到恐惧,或者恐惧体验的强度和时间远远超出常人的反应范围。这种恐惧情绪伴有各种焦虑反应和逃避行为,如紧张不安、出冷汗、颤抖以致晕厥等。

常见的大学生恐怖症主要是社交恐怖症。这是一种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特别是与异往中产生的极度紧张和畏惧的情绪反应。产生社交恐怖症的主要原因是与人交往时心理负担太重,太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心理压力增大,而社交经验不足,在交往和讲话时难免心情紧张、心慌意乱。如果一次交往失利,这种不愉快的交往经历就会在他们追求完美的心理上投下阴影。

4 强迫症。反复出现患者并不愿意出现的某些观念、意向和行为而不能自控。这种异常心理通常包括两类症状,一类是强迫观念(强迫性疑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联想)一类是强迫。

这些情绪障碍的共同特征:从产生原因来看,都与个人的挫折经历和自卑心理有关,也与人的不合理认识观念密切相关,而后者更关键。从主要症状表现来看,焦虑、抑郁、恐怖和强迫等情绪经常是互相交织的,而且都有思虑过多的特点,习惯在头脑中对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加以主观想象或联想,从而不断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另外还有明显的消极不行动的特点,即掩饰、逃避、对生活失去兴趣和追求等。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针对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拟提出以下维护措施。

1 压抑策略—指个体尽量将过去遭受的失败引起的痛苦、焦虑等生理心底,避免正视它们,“让一切痛苦都消失在时间中”。

2 文饰策略—指当个体有过失和遇到失败的事件时,尽量进行外部归因,即把事情发生的原因推给自身以外的一些因素,以缓解自己的痛苦。

3 投射策略—指把自己内心一些不能得到社会允许的冲动、态度、行为等转移到他人身上,以减少自身的压力。

4 转移策略—指当个体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或无法实现的目标时,尽量转移到难度小或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上,以便减少自己的精神负担。

5 补偿策略—指当一个人在某方面受到挫折时,尽量以其他方面的成功来弥补,从中找到自信,以减轻自己的精神压力。

6 升华策略—指当个体原有的冲动或欲望不能实现或不可能得到社会的允许时,就将它们改变成社会许可的形式,或者用更崇高的、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有利于社会的活动表现出来。

7 正视策略—指当一个人面临焦虑情境时,不是一味地采取逃避态度,而是寻找理由说服自己去正视它,并以主动的方式去克服它;或者采取放松情绪的方法。

上一篇:从“烂尾新闻”看新媒体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下一篇:初三化学酸碱盐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