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心理表现与对策思考

时间:2022-09-15 03:16:49

大学生择业心理表现与对策思考

摘要:择业心理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树立正确择业观,顺利实现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 择业心理 对策 思考

大学生的择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大学生求职择业,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综合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也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近几年的考察与了解,当今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而复杂的特点,其中有两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择业时越来越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二是普遍看重经济待遇和工作条件。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表现

1.急功近利心理。现在的高等教育已是一种大众化教育,大学生的精英光环不再,有些学生没有转变观念,仍以“天之骄子”自居,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自命不凡,缺乏自知之明,好高骛远,对就业持盲目乐观态度,择业时对薪酬、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个人功利上取向方面的要求过高,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的地区,片面追求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希望自己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自身能力往往又不足,导致心理定位偏高,结果高不成低不就。

2.左右摇摆心理。有些学生经过面试,有几家公司都有接受他的意向,但由于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适合做什么工作,同时在选择公司时存在鱼和熊掌都想兼得的心理,觉得这个公司的待遇不错但工作比较辛苦,那家公司工作环境不错但待遇稍差……比来比去,“这山望着那山高”,不知选哪一家,患得患失,就业协议书一直不能签订。

3.怯懦心理。一些学生缺乏个人独立决策能力和进取精神,瞻前顾后,在求职的过程中,在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时,常常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唯恐因说错一句话、回答不对一个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形象或失去机会。而面对激烈的竞争屡屡碰壁时,便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样样都比不过别人,不再主动参与应聘竞争,不再主动向用人单位展示并推销自我,失去竞争的勇气和自信心。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恐惧感,一提择业就心理焦虑、紧张。

4.无所谓心理。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缺乏自我了解和自我认识,走一步算一步,不管就业形势有多么严峻,不管能不能找到工作,一点都不担心,没有一点紧迫感。

5.从众心理。一些学生缺乏个人主见,不考虑自身特点,不懂得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择业时盲目听从父母或其他同学意见,别人说什么工作好,他就找什么工作,招聘时哪个招聘摊位前人多,他就往哪里挤,忽视所学专业的特点,人云亦云,盲目选择与追求。

6.攀比心理。有些大学生存在一种总要赢他人的不平衡心理,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同学身上,当看到其他同学甚至成绩比自己差的同学找到一份工作时,总觉得比自己的要好,心理失衡,于心不甘,想着一定要找到更好的工作比过人家,因而陷入不断找又不断比的心理怪圈,陷入苦恼之中。

二、对提高大学生择业心理素质的思考

择业心理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因此,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容忽视,高校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方法,努力做好大学生择业心理疏导工作,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健康的择业心态。

1.要完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要建立开放型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服务机构、咨询机构和管理机构。职业指导要与时俱进,加强对外联系,建立功能多样、信息丰富的网络平台,为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提供快捷、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畅通就业渠道。同时,要实行全方位的职业指导,应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特长、职业取向、职业适应能力等进行综合测量与评估,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特质与特定职业的适应程度,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准确、客观地评价和定位自己,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明确努力方向,从而在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有选择、有目标地进行努力和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提高职业竞争能力,增强自信心。

2.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强课程体系改革,摒弃旧内容,增加新知识,使教学与实践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要引导学生从迈进大学校门开始,就要为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在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其他课程,促进一专多能和个性化的发展,努力掌握宽而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与人文社会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增强对社会需要的了解,从而不断充实自己的就业能力。

3.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国家政策方面的宣传与教育,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及需求状况,调整就业期望值,抛弃不切实际的想法。近几年,对于竞争激烈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连续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西部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人才的合理流动可以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的优化配置,国家就业制度、用人制度的深度变革,为广大毕业生在职业的选择、定位、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因此,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让他们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4.要重点加强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在国外,职业心理辅导早已深入人心,如美国,接受职业心理辅导的比例高达37%。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主要应解决好以下两方面问题:

(1)培养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适应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对职业价值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支配着他们的择业心态、行为和信念。要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体发展、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能够用发展的眼光和对未来的预见性,对社会、对自己都有客观的认识、评价和判断,形成积极开放的大职业观,能够把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与国家利益、社会价值结合起来,不致以在择业时只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克服盲目挤热门而忽视冷门专业的现象。

(2)建立良好的择业心态,提高挫折应对能力。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是调节其择业心理的重要途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弄清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适合做什么,就能够扬长避短,使自己在择业中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在求职中遇到挫折也就能够坦然面对,以正确的态度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不怨天尤人。因此,对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应着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方法的教育,通过团体择业心理训练和个别择业心理辅导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心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自我激励法、自我暗示法、适度宣泄法、自我安慰法、理性情绪法等等,促进自我成熟,始终充满信心。自我调适不仅是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择业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方法。

5.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大学生的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要实现大学生就业与经济社会共同和谐发展,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四个着力点有机联合,共同形成支持体系。必须完善就业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必要的监督和调控,为人才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就业渠道的畅通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减少在大学生择业和用人单位录用上的不规范行为,保证公开、公平竞争,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就业环境和氛围,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就业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表现,加强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自立自强,培养健康的择业心态,树立合理的择业观,走出就业误区,使大学生能够在求职中正确面对各种竞争和挫折,最终实现和谐就业、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邵淑慧.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J].职业时空,2010,6(2).

[2]孔青梅.对国际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反思[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20(1) .

[3]杨姝琛.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剖析与自我调适[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1).

上一篇:浅谈我校招生工作中吸引优质生源的方法与途径 下一篇:论构建和谐社会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