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孤岛”的现状及其解决路径研究

时间:2022-10-20 02:56:02

高职院校“信息孤岛”的现状及其解决路径研究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关注和解决好高职院校的“信息孤岛”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信息共享内涵涉及教育信息的网络系统、产业基础、内外部支持环境和师生素质,其平台建设构成也涉及高职院校的管理、教学。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共建信息大数据化系统与平台、运用云计算构建数据库,加强信息的传播与整合,将成为解决高职院校的“信息孤岛”问题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孤岛;路径

1 高职院校信息共享内涵分析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与办公的过程中面临着信息获取难、信息传输难、信息数据重复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分散难以统一协调和管理的现实问题。高职院校需要突破沟通与管理的障碍,实现对各环节的控制、部署和协作。因此,应该从高职教育活动本身的特点,分析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并研究信息共享的特点[1]。

1.1 高职院校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是培养和发展新生产力的历史过程,是以智能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的典型体现。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在硬件设备与设施上的提升,而是通过这些硬件设备的配置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科研等各个方面现代化、信息化的过程。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努力为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全面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它是一个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及各种特殊的教学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的统称;(2)教育信息产业的基础,是信息设备的研发、制造、软件开发和利用,以及各种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的集成;(3)社会/内部支持环境,即社会或学校管理制度、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伦理道德等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4)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得到了改善[2]。

1.2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平台的一般构成

一般构成有以下组织结构:知识(资源)管理平台―以资源收集、管理和评价为一体,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日常办公平台―以业务流的形式进行信息化办公,打破办公空间,加强办公信息流通;信息集成平台―对学校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动态捕捉和收集,进行分类数据库处理,规范信息平台,促使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制度化和动态化,方便师生获取有效信息;信息平台―规范信息平台,促使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制度化和动态化,方便师生获取有效信息;文件传送平台―将需要传播、沟通和共享的信息实行电子文档管理和云文档共享,实现无纸化办公;通信平台―基于学校内部、外部交流合作的邮件系统管理平台。它们各司其职,共同服务于信息化平台,提升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1.3 高职院校信息化数据共享特征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共享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1)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研究和实现数据共享的标准和规范,从应用技术、工具和方法3个方面保证共享系统构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2)要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将高职专业作为设计基础,构建校企共享、共建、共用的系统资源平台,来满足各类用户日益个性化的学习需求。(3)制度设计应注重校企合作,逐步形成一种教育长效机制,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目标,通过转变校企合作机制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型人才。(4)要深化课程改革,抓住专业内涵建设这个核心任务,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构建高职课程体系。

2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在高校信息管理的历史中,起初由大量人力进行信息分类、加工、传递。通过科技的不断发展,改变了工作与生活的现状。在信息系统出现并被各个部门所广泛使用的初期,一般通过单位采购的方式购买只适用于本部门信息管理的软件系统,由于缺乏统一数据标准,信息数据共享困难,进而导致了“软件孤岛”的形成。

“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与发展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这主要是我国高校建设过程中观念、意识层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结果[3]。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长期以来,依靠人力资源解决各种问题的意识受到局限。从高等教育信息化工作逐步落实起,高校便以硬件的多寡彰显高校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信息化应用水平难以提升,造成“路上有车,车中无货”的窘境。当软件建设逐渐被高校重视后,又出现了重视软件结构轻视数据标准的认识误区。很多人认为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先进与否是信息化水平的综合体现。所以,有些院校购买了大量先进的设备进行网络建设,而严重忽视了对校内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及其信息资源共享,对于“信息孤岛”现象并没有引起重视[4]。

就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具雏形。但同时,由于过去各系统都是孤立的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化的建设面临以下问题。

(1)缺乏整体规划,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学校各业务部门都有各种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是由各职能部门自主建立的,除了满足业务功能的要求外,缺乏系统间的交流与协作。

(2)未建设统一的公共基础数据库及数据共享中心。由于没有数据中心和统一的公共基础数据库,各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信息无法互通互换,部门间常重复劳动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3)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资源浪费严重。由于顶层设计的缺失,现有的应用系统相互独立与封闭。每个应用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库,系统间数据不能交换和共享,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数据在跨部门使用时,还需通过电子邮件或手动传输等原始方式来实现。

(4)账号繁多。当前,随着校内各种信息系统的日益增多,师生在登录不同的系统时都需要输入相应的账号和口令,造成使用效率低下、难以记忆并且系统间的信息无法进行沟通等弊端。

3 高职院校“信息孤岛”解决路径

3.1 共知、共建、共享高院校信息大数据系统与平台

知识信息的共享与交换的主要目的是将学校各个部门的信息平台中的信息数据、教育教学资源、应用软件等为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者和建设者真正地开放,做到所需信息“一站式访问”,免去信息数据的中间加工过程,节省资源、节省人力、节省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3.2 基于云计算理念构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信息数据库

高职院校中的云计算平台是基于校内各部门与教学单位,以整合信息与数据、网络资源共享,向用户提供最便捷的服务为根本宗旨,通过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为使用者提供便捷的技术支持和丰富的学习工具。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与资源,与此同时还可以在云环境下构建并管理个人信息化学习环境,云计算在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学校和学生的交流以及学校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3.3 加强高职院校信息数据的传播与整合

高职院校通过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可以有效地促进数据的集中与共享。将信息技术整合到高校各个部门业务流程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各部门信息的统一编码,使各高校的所有信息能够实时自动链接、共享和利用。保证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的通畅,并对网络应用系统、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本质上避免高校“信息孤岛”的产生,从而有效地实现数据共享,消除高校数据重复管理、不同步所产生的资金、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通过对“信息孤岛”信息数据的整合,可以实现校内各部门之间的业务信息数据的高效管理,利用统一的数据采集入口,实现各部门之间所有的信息共享,以此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存储[5]。

上一篇:高校中小型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计量分析与对... 下一篇:CRH5型动车组机械师应急处理时空调系统部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