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课“探究性实验”中的引导

时间:2022-10-20 02:39:36

浅谈生物课“探究性实验”中的引导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生物实验操作,获得知识,提高实验技能。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实验教学“倡导探究性实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乐意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需要教师转变实验课教学理念,变被动实验操作为主动探究式实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参与探究性实验的积极性,提高探究的效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一般采用“导思、授法、总结、升华”的教学模式。

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首先从问题开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探究的问题,明确探究的方向,投入探究活动中。一般的导思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强烈的好奇中提出问题

初中生根据其年龄特点: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探究有很大的热情,但往往探究时,忘记探究的目的。教师如果合理引导就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教学“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实验结果是:放在阳光下的一组,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在黑暗处的一组就不能复燃。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你还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探索问题?带着这样的好奇感,学生会投入探究活动中,努力提出更多想要探索的新问题。

2.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比较、类比等思维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这是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例如,在“探究根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结构”一课中,先让学生根据“同中求异”的观察方法观察根毛区纵切片,问这里“同”是指什么?“异”又是指什么?通过这些异同可以提出:同样是根毛区,为什么有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各自有什么功能?根毛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又是通过什么途径运输到植物的其他器官的?……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引导学生合理假设

引导学生合理假设能够预测所要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解决问题指明方向。在“探究性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提出合理的假设,在假设前提下探究有价值的问题,提高探究的价值,实现有效探究。

1.通过丰富的联想假设

探究活动中,以探究的事物为核心激发学生的“联想”兴趣,通过“联想”展开问题探究,提高探究问题的针对性。当然“联想”不是随意瞎想,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合理“联想”。例如,学习“植物的呼吸”一节时,通过丰富的“联想”提出关于植物呼吸的假设,围绕探究植物的呼吸联想到人的呼吸,然后通过视频展示探究实验过程,得出植物的呼吸和人类呼吸的不同点,从而总结出植物呼吸蕴含的规律。

2.通过合理的类比假设

实验探究中经常使用类比推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合理“比较”推理出的“结论”,当然需要进一步验证其正确性。但它对探究思维有一定的启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作用,根据探究实验,教师可以灵活选择类比假设。

3.通过逆向思维假设

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途径,通过颠倒因果关系,在探究中常常发现新的惊喜。在生物探究中经常遇到逆向思维的实例。例如,教学“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在阳光下的一组,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黑暗处的一组就不能复燃。植物体在黑暗环境下,放出的气体不是氧气而是二氧化碳,这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有逆反应(开始逆向思维)。

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不仅仅可以在实验室内开展,引导学生在课外设计实验,灵活设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设计实验包括“确定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教材探索的不同内容确定不同的设计方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例如,学习“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课时,首先可以提出疑问,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是通过什么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呢?是“导管”吗?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探究植物茎内有没有“导管”,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植物根尖纵切“导管”的特征,通过做茎的纵切和横切进行观察,判断根内“导管”相似的结构……其次,若不是“导管”运输,你怎样验证呢?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红墨水在茎中的运输”,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观察染红的部位。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科学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提高探究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开发创新潜能,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探究性实验”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导思、授法、总结、升华教

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

素养。

(作者单位 江苏省射阳县临海农场学校)

上一篇:关于初中数学函数高效复习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关于高中武术探究学习有效性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