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0 02:18:31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取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儿29例,其中以七氟醚麻醉诱导19例为观察组,以氯胺酮麻醉12例为对照组,统计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诱导时间(18±5)s、麻醉苏醒时间(20±6)min低于对照组(358±54)s、(78±24)min,对照组入室时、插管后MAP水平分别为(103±13)mm Hg、(108±24)mm Hg高于观察组(81±20)mm Hg、(92±20)mm Hg,对照组入室时、插管后HR水平分别为(155±20)次/min、(143±28)次/min高于观察组(124±25)次/min、(113±33)次/min,对照组入室时SpO2水平(98±1)%高于观察组(9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七氟醚;诱导麻醉;全身麻醉;应用

在以往,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诱导是行小儿全身麻醉手术常用方法,诱导方法简单、有效,但有研究表明,肌肉注射诱导麻醉可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等一系列负面生物学机制,增加了手术的风险,肌肉注射麻醉苏醒时间较长,可能对患儿长远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本次研究对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并行全身麻醉手术患儿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3~10岁,平均(6.3±1.9)岁。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呼吸系统疾病等其它严重系统性、器质性疾病;②过度肥胖、严重消瘦者;③相关药物过敏。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据患者家属选择与医师建议,选择七氟醚诱导麻醉17例纳入观察组,选择氯胺酮麻醉12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观察组:应用七氟醚,以麻醉机挥发罐开到8%吸入,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诱导完成。

(2)对照组:选用氯胺酮(5mg/kg)联合阿托品(0.02mg/kg)肌肉注射,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诱导完成。

(3)手术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完成,遵循相同的手术路径与管理标准。

1.3观察指标

诱导时间:诱导开始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中记录术中HR、MAP、SpO2,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缝皮结束术毕至气管拔除时间)[1]。

1.4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2.1 麻醉效果

观察组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相关指标对比

对照组入室时、插管后MAP水平,入室时、插管后HR水平,入室时SpO2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关于小儿全身麻醉影响因素研究较多,多数学者认为小儿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其组织器官及其功能发育不成熟、酶系统亦不完善,肌肉皮下灌注不足,血/气分配系数低,影响麻醉效果与麻醉方式、剂量的选择[2]。实践表明,采用肌肉注射诱导麻醉,患儿易出现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等一系列负面生物学作用,增加发绀等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成为手术风险因素[2]。

此外,从麻醉苏醒时间来看,七氟醚诱导麻醉也有助于患儿术后快速苏醒,平均时间缩短70%以上。有研究表明,麻醉苏醒期越短,越有利于拔管,拔管越早导管对患儿的刺激也越小,留置导管期间发生导管脱落、术后躁动等不良事件的风险也越低。

综上所述:相较于肌肉注射,将七氟醚麻醉诱导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之中,对患儿正常生理功能影响更小,起效更迅速、术后恢复更快,但关于七氟醚具体的药动力学机制与对长远预后影响的研究尚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黄凯,杜溢,王英伟.4%和8%七氟醚符合不同氧流量麻醉诱导在患儿器官插管中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2):1149-1150.

[2]郝唯,张建敏.七氟醚在新生儿人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杂志,2009,25(3):235-236.

[3]李立晶,张建敏,王芳.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新生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21-23.

上一篇:立足成才加强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 下一篇:做好导师引领成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