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中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教育

时间:2022-10-20 01:41:21

加强农村中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教育

农村学生视野狭窄,生活条件的相对落后,家庭教育不足等决定了语文教师对农村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比城市学生更为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从我第一天走上讲台起,就怀着无比的激情与热情,渴望在这片土地上耕耘自己的理想。可没有过多久就发现这里的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相当的差,晚自习老师不督促,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去做作业,而且几乎没有哪个班能够全数按时完成作业的。大部分学生每天除了玩还是玩。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这么差呢?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各方面的情况、结合实践中的认识,经仔细分析,觉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长比较溺爱孩子,由于农村很多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孩子们一般由双方的父母或是亲戚朋友照看。今天学界就把这些孩子界定为留守儿童。二是监护人(主要是祖辈)对孩子学习要求上态度的随意性。父母外出了,孩子一般由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照看。由于老人的思想守旧、其他亲戚朋友精力有限,对孩子们的关注和教育很不够。多数只是把这种托付当成一种任务,认为孩子只要能吃好、穿暖就行了,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则被放在了根本不重要的地位。所以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更加不要说是监督他们学习。三是小学养成的坏习惯。我们这里的中学生大多在乡村小学念小学,很多学生的家距学校比较远,他们上课时间一般比较晚。据调查很多学生上课的时间是在上午11点以后,放学一般是四点左右,一天只上三四个小时的课。老师一般是事事督促安排,什么都帮学生做好,学生习惯了照着老师说的去做和等老师的安排。而中学作息时间完全不同了,更多的任务要求在课余时间完成,同时大把的时间他们又不知道去干什么。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转换很难完成。针对以上情况,我建议采用下列措施:

一、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就是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自主学习结合语文就是课前预习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后复习与置疑的习惯,独立思考创新求异的习惯。其中,课前的预习习惯非常重要,强化课前预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它可以使你及时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准备好听新课必须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水平与笔记水平。学会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是每个学生必备的习惯,是自学的第一步。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心理优势,而且自己查工具书积累的知识不易忘记,它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长期坚持自觉预习的学生,语文成绩进步大,而且在阅读、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课后复习是记忆规律的要求,是对所学新知识的及时巩固。

二、明确学习的责任

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有点责任心。学习也是这样,一个人要想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就必须要有学习的责任心。也就是说,要明白你为谁而学?对谁负责?关于这个问题,要么是强调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而学,见之于我们的报章、杂志以及各种各样的豪言壮语之中;要么则是强调为个人出路而学,见之于人们日常街谈巷议之中。我认为,这两种观点虽然都有它一定的道理,但却都不全面,都不利于一个人真正自觉地坚持学习,不利于学习效率的迅速提高。单纯强调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利益而学,学习好坏与个人利益完全脱钩,这就好比过去时期吃大锅饭一样,是不可能促使广大的学生真正自觉地进行学习的,因为现在中学生对这些太过抽象,他们更多的是看到了个人利益和回报的差别,表面上声嘶力竭地高呼“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而学”最终不免流于空泛。 但由此走到另一个极端,单纯强调为个人出路学习,同样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因为学习既然只是为了个人利益,那么学生就会想我学得好不好,与别人毫不相干。你说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好工作,就会吃苦,我愿意,你管得着吗?于是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态度,高兴起来学一阵子,不高兴起来就尽情玩耍,特别是学习中稍遇到一点困难就很容易打起退堂鼓来。所以,比较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既为个人出路学习,也为社会、为国家 、为人民而学,这样将自己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充分发挥学的主体性

课堂上动手、动口、动脑的主体习惯。让学生去感悟、体会、质疑、探讨、求解。最难受的语文课一定是学生规规矩矩、一言不发教师从头讲到尾的课。因为它使教学本末倒置,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则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主导,要平等地参与学习的学生。新课标规定,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对课文读读、议议、评评,说说文章的写作特色,、记记文章的佳词妙句,写写自已的心得体会,让学生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为文章的思想感情所感染,模仿、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学以致用,推陈出新。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互帮互学,共同质疑解疑,各抒己见,思路开阔,见别人之未见之妙,明他人未明之理的情景也就常有了。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

四、把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师联系到家长,从中学关注到小学

在实践中,不仅指导学生课内学习习惯,还引导学生通过听看读说思等方式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提高能力。通过家长会、个别交谈等方式培训家长,让家长成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巩固的课外教导员。习惯的养成有其连贯性,从小形成的不良习惯到孩子越大越难改。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习惯势必对中学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研究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就要关注小学的行为习惯。

五、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自觉性教育

现在很多学校在开班会的时候,都是对学生说你们要遵守什么什么纪律,做到怎样怎样,但很少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使的学生在思想上很难有自觉性。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在自觉性上的教育,更多告诉他们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以及自觉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这样作对自己,对学生,对集体的必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思想上提高对自己的约束,自觉的遵守纪律,学校的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学校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地方,也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后进生都有他的强项和优势。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培养一个后进生成才比培养一个优秀生,社会意义更大,也更能体现学校的教育水平。我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个课题的研究,在这两年里,我用尽各种方式,目的只是能给老师、学生,也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在研究中,慢慢的发现,觉得这个问题对现在的中学生的学习有如此大的影响。

上一篇: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规范管理的必要性 下一篇:阅读教学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