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图案及其在当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0 01:40:52

蒙古族图案及其在当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蒙古族图案是传统民族文化,是蒙古族智慧的结晶。在当代陶艺创作中,尤其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图案被广泛借鉴和应用。作品风格迥异,评价也是褒贬各异。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艺术创作中民族性的展现不完全是来自于艺术元素的堆砌和艺术手法的运用,更多的在于对民族原型的挖掘和民族精神的把握。

【关键词】蒙古族图案 当代陶艺创作 民族特征

蒙古族图案是传统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任何时候,民族艺术特别是少数民族艺术都会对当地的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艺术创作是最好的媒介之一,同时也是艺术创作者肩负的责任所在。

一、蒙古族图案概述

图案,蒙语统称为“贺乌嘎拉吉”。美好的幻想、艺术的夸张及对生活的真实描写,是蒙古族图案的主要特征。因为盘羊的犄角卷曲好看,所以一般类似犄角形卷曲纹样称为“乌嘎拉吉”,而其他类型纹样称为“贺”,随着日用工艺品和图案艺术的发展,人们把一切器物的造型设计和各种纹样都称为图案。所以,图案就是一切器物的造型和一切器物的装饰的平面设计图。①蒙古族图案作为一种“资源”的存在,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这种确认不仅是出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而且关系到人文精神的构建。作为研究蒙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资源特性与价值也越来越被人所关注,并不断地从诸多方面进行阐述。在陶艺创作中,恰是要对蒙古族“乡土情结”赋予新的内涵与美学思考。借鉴蒙古族图案,势必是想要表达其所代表的民族特征以及彰显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根本特质和内在的规定性,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挖掘蒙古族图案这一传统文化的审美文化资源,将其运用于当代陶艺创作的目的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民族艺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蒙古族图案在当代陶艺中的借鉴

当代陶艺是以陶瓷材料为媒材,以当代艺术或主流美术的美学和创作观念为元素的一种以雕塑形式为主体的新颖艺术。它不是一个时间上的界定,而是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情感的宣泄、个性的体现和观念的展示。作为传统文化,蒙古族图案元素出现在很多艺术作品中,但是能够真正理解、运用这一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挖掘其民族性,乃至其蕴含的深刻民族精神的艺术家却不多。在创作中,基于艺术家所处地区、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思考与认知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包括对民族艺术、民族美学在内的民族文化,在广泛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往往较易产生各式各样的文化落差。如何正确地借鉴、继承和发扬蒙古族图案元素这一传统文化,如何在以陶瓷为媒介的当代陶艺创作中更好地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当代陶艺创作一定要挖掘民族本身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思路。只有回归到当代生活和民族文化的现实中,才能有真正富有民族特征的作品问世。内蒙古大学教授宋生贵在《“和而不同”的生命机制――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艺术的美学思考》中指出,对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少数民族艺术不光是相适的,而且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样必然可以突破地域、语言等方面的局限,在激活和保持本民族艺术个性特质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实现民族艺术在文化生命意义上的有效增值。②近期,在内蒙古地区的陶艺创作中,有很多展现民族性的作品,一些是具有继承与创造的,也有一些并非真正的传承,只是古董式的印刻,没有体现出内蒙古地区民族性的根源所在。像徐悲鸿画的马,用水墨画的技法,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加之对在逆境中不气馁、不屈服的民族性的把握,才画出了他的骏马形象,正因为这一形象根植于民族原型,所以才能获得观者,尤其是那个时期的中国人的广泛认同。③

蒙古族图案在陶艺中的运用会使作品具有极强的装饰感,在审视一件作品时,要从探寻装饰艺术这一传统文化思想的发生与发展介入,思考其本质、特征的形成脉络。蒙古族图案是蒙古族文化的本源与精髓,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与内容丰富了人类的视觉文化,对内蒙古地区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日本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柳宗悦说过:“真正的创造,并不是对传统的否定,相反,是在肯定传统的基础上去谋求健康的发展,使传统的精神得到更深的活用。”④

三、地域文化对创作者的影响

民族性与艺术创作有源与流的关系,艺术家的创作需要深刻理解本土文化的内涵、实质,熟悉民俗艺术、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种族、语言、特定人群等。内蒙古是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有鲜明的北方民俗文化及民俗符号,这些原始生态艺术不具有普遍性和鲜明的时代性,但民族特征明确,值得探索和研究。然而继承和发扬一定是取精华、弃糟粕,尽管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与体系不是恒定的,但并不是所有作品只要贴上蒙古族图案的标签就能展现民族精神,就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作品在表达新颖的现实思想时不能牵强附会,艺术作品的和谐应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畏。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从一而终地把握作品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的契合与统一。要在表达个人内心时注重自我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对艺术符号进行再创造。

蒙古族图案是游牧民族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艺术创作影响深远。然而,任何借鉴与模仿都需要创作者发自内心的探寻、思考、斟酌与审视。任何接受的前提都应该是包容、大度的,艺术创作也是同样的道理。优秀艺术作品的产生需要有传统文化的深度,也要有不断创造的广度,才会有民族精神的实质注入。

注释:

①阿木尔巴图.蒙古族美术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②宋生贵.“和而不同”的生命机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艺术的美学思考[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4(1).

③王峰.浅谈现代陶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J].科学之友(B版),2009(9).

④薛慧志,耿大海.现代陶艺[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浅谈英语预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也为作文添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