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的班级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时间:2022-10-20 01:38:14

创建和谐的班级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习环境的好坏是学生能否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在班级中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睦融洽,能有效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能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协调的人际关系,进而让人心情放松、精神愉快、心理健康。由此可见,营建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师生关系要和谐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慈爱的父母、知心的朋友;师生之间也不应仅是一种我教你学、我问你答的传统的单向输出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与之进行心灵的沟通。“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管理学生的过程实际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班主任要做到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达成与学生的情感交融。只有真正掌握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才能使学生有言敢发,有话敢讲,才能知道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老师在营造和谐集体氛围的过程中应提倡学生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生活上相互关心。

二、班级管理要和谐

教育的理想境界,不仅仅是管,也不仅仅是导,而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能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觉改造自己,自觉不断前进。和谐的班级管理就是要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最有效的教育。班级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计划等,班主任除了在重要项目上给予指点外,其余则要交给学生进行民主协商,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对于一些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在管理中可以有意地留出空白,如采取班级干部轮换制,让他们负责一些班级的管理工作,以锻炼他们的自控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谐班级管理要通过集体舆论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集体去影响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会真切感到集体对自己的关注和监督,想到自己与集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集体,必须管好自己。

三、班风要和谐

和谐优良的班风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班级生活,培养全班成员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和凝聚力。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风,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是一项繁杂、长期的工程。如在我们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当有学生违纪或犯错误了,老师不批评责怪他,而是让他给全班同学唱一支歌。当然,这歌可不是随随便便唱唱的,时机要把握得好,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记得有一次,班上一位女生踩到草坪上了,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道:“唱歌!”一下子将女生吓哭了,我赶紧来打圆场:“你啊,老师觉得你哭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踩到草坪上感到内疚了,你说说看,歌声本来是非常美好的,它可以带给大家无限的欢乐,胆子大一点,用你响亮的歌声带给大家一份好心情,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能做到,大家说是不是呀?”

“是!”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一分钟、两分钟……在大家真诚的期待和鼓励下,那位女同学终于亮开了嗓子:“没有花香……”就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我们班的违纪现象还真少了许多,我想由于平时孩子们犯了错,都习惯于低着脑袋接受老师严厉的批评,但唱歌这一教育方式作用大大超出了老师的说教,它更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尊重和鼓励,在和谐的班风下,孩子的心情比较轻松,教育效果也比较明显。

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和谐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阵地,那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孰重孰轻?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学校教育当然重于家庭教育。我想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可以感受到群体教育的氛围,但学校教育是一种针对许多孩子的共同点的“共性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在某一阶段都达到某一个标准。我们知道,每个孩子具有独特性,每个孩子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外貌的不同,而且表现在内在的心理、素质、能力、性格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家庭教育中,能接受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各种情况更加了解,能更有效地因材施教,再加上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育效果将会更加理想。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和谐互补,才能相辅相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位教育家曾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在学生受教育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教育模式中,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只有协调学校教育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尤其是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关系,才能促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对后进生要和谐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此时,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师应时常赞扬后进生,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会肯定自己,树立信心,调动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成绩。例如:我们班有一男同学,我刚接班时,他的语文成绩总是在及格线上徘徊,并且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在一次语文课上,我提问了一个相对较简单的问题,特意让他来回答,回答正确后我便夸奖他:“你真棒,有进步,继续努力。”我惊奇的发现他的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此后,我多次找机会表扬他,帮助他树立学习的信心。现在他变得越来越自信,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发挥他们的闪光点创设条件,让他们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要以人为本,让每个孩子在学校中得到最佳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创造性地赋予班级新的生命力,让班级成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基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上一篇: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下一篇:新课标下开展高中书法教学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