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误区初探

时间:2022-10-20 01:17:18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误区初探

摘 要:童话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小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都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对童话教学的误区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误区

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偏重知识灌输、过于注重思想教育等误区,这些误区导致童话教学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在小学语文中进行童话教学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误区

(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

同样的世界,在成人和和眼里是完全不一样的。成人生活经历丰富,阅读能力强,在看文章或作品的时候,很容易从作品中提取有效信息,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快速找到想要的信息。但是小学生不一样,他们生活阅历浅,审美经验不足,在看文学作品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在直观形象的物体上,往往把握不准文字的内涵。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要适当弯下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视角看待身边的万事万物,而这一点被当前很多语文老师忽视。小学教材中有很多童话故事类型的文章,老师可以利用这些小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神奇和文字的美妙,继而唤醒他们的审美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老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偏重于知识的灌输,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在童话教学中保留一份童趣和一颗童心,课堂教学始终分为三大步:认识字词、划分段落并归纳、总结文章中心思想。这种缺少童趣的童话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过于重视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真善美教育,小学教材中的童话故事大多富有童趣,语言浅显活泼,故事情节复杂曲折,而且综合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象征、夸张和拟人等,小学教材中的大多数童话故事都蕴含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抽象道理。例如,《坐井观天》启发学生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去认识外面的世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狐狸和乌鸦》告诉学生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蒙骗,要时刻保持清醒。但并不是每一篇童话故事都蕴含哲理,有些童话故事只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世界,例如《雪地里的小画家》等。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语文老师的童话教学远离了儿童的精神世界,过于重视德育,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都要给学生灌输一定的思想,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这不仅不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养成说套话、空话的习惯。

二、改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

儿童对世界的观察不同于成人,成人会用逻辑思维解读童话故事,但是儿童只会用形象思维解读童话故事,思维方式是“我在乎”“我关心”,或者是“我不在乎”“我不关心”,对于童话故事,只有喜欢和不喜欢,没有对和错的比较。

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节内容时,很多老师都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学习生字,然后让学生划分段落,最后总结启发。这种教学方式让一篇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瞬间变得毫无趣味,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老师可以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如根据教材,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都代表一个动物队,如燕子队、老牛队、小鱼队等,然后让小壁虎去向各个队借尾巴,结果没有哪个队愿意将自己的尾巴借给壁虎,壁虎垂头丧气回到原地。老师这个时候可以在一旁进行启发,向其他队进行提问:小壁虎这么有礼貌向你们借尾巴,你们怎么这么高傲,不借尾巴给它?这时,小鱼队成员可以一边摆出游泳的动作,一边很无奈地回答:如果我们将尾巴借给小壁虎,我们在水里将无法辨别方向。老牛队和燕子队同样给出类似的答复。老师再劝说小壁虎:每个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就算借来了燕子的尾巴、老牛的尾巴也不能为己所用,而且还会让对方陷入困难。

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但是如果超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就要慎重考虑,不能盲目去帮,而且没有得到帮忙的同学也要给予对方体谅。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一些童话书籍,开阔学生的视野。总而言之,语文老师要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童话教学。

综上所述,在进行童话教学时,语文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童话故事中的趣味元素充分挖掘出来并加以利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姚颖,许晓芝.三十年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述论[J].教育学报,2011(5):7-9.

[2]李宣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13-15.

上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下一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实践应用中...